强势攻坚“九大工程”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全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邹平样板”
2023-0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智慧大棚里年宵花俏销
|
![]() |
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
|
邹平货运铁路开通运营,山东港口邹平内陆港同步揭牌,完成“公转铁”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创新新材料科技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成功上市,兴起邹平企业新一轮上市热潮……
面对产能转移退出等重重考验,2022年,邹平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干担当交出新答卷。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1亿元,同口径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12.2%,居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左右、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均居滨州前列。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7亿元,实现逆势增长。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0%,增幅创近5年新高。5项省级以上荣誉熠熠生辉,邹平再次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获评山东省首批工业十强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标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立足发展实际,邹平市确定“攻坚”主基调,将2023年作为“九大工程”攻坚之年,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对标深圳综合改革为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以赴抓产业、上项目、惠民生、促发展,加快建设富强文明新邹平,奋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邹平样板”。
□高雷 董乃德 李晓伟 周伟
攻坚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攻坚“工业提质提效”工程,邹平将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扩容“四新”产业。年内建成投产大展纳米新型碳纳米材料、恒嘉新材料纳米氢氧化铝等项目,新材料产业向规模化迈进。开工山东苷大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医药产业园建设。开工山东杰锋造纸机械、乾正数控门窗加工设备项目,打造新装备制造强引擎。推动山东宏顺报废汽车拆解等项目建设,让循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发起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强攻势。掀起招商大会战,力争新签约立项项目5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突破200亿元。建立总投资1000亿元的30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两位数增长。开展工业技改、产业新生等行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
攻坚“服务业培优培强”工程,力争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依托鲁中运达保税物流中心,创建山东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申建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两大货运平台,预计实现交易额50亿元。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做大“邹味领鲜”品牌,网络零售额突破20亿元。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新增贷款120亿元以上。
攻坚改革探索
聚力用好“关键一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改革赋力赋能”工程。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率先突破,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争创全国节水型城市。整合壮大国有企业资产,深化经开区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科技人才引领。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争创全省科技创新强县。新增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亿元以上,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0亿元。引导企业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10项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硕博士150人、本科大学生2500人以上。
推动对外开放。拓宽外资引进渠道,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以上。用好1000万元外贸扶持资金,鼓励支持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外贸实绩企业达到200家以上。优化贸易结构,进出口总额冲刺300亿元,争创全省对外开放强县。
攻坚“惠企温心暖心”工程。持续开展“政府精准服务进企业”,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中心,在滨州率先实现个体工商户“零成本”开办,新增市场主体1万家以上。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服务培育50家中型企业,让邹平企业既有高山、又有群峰。
攻坚“发展安全安心”工程,守住“一排底线”。修复废弃矿山500亩以上,改造退化林1000亩以上,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推动全科大网格、社区警务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邹平”。
攻坚乡村振兴
让城市出新出彩、文化向上向善
攻坚“三农优先领先”工程。年内完成6万亩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项目,小麦统一供种良种繁育5万亩,申报国家级制种大县。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争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处,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五星级村庄覆盖率达到30%以上,美丽庭院覆盖率达到40%以上。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力争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村突破50%。
攻坚“城市出新出彩”工程。推动经开区、老城区规划建设,打通联通路、醴泉七路等道路,构建“水陆铁”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全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启动城市更新项目,对城区全面提升改造。实施供热提升工程,实现精细化、智能化供热。改造提升黄山、于祖山公园,新建改建一批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
攻坚“文化向善向上”工程。深入挖掘伏生、刘徽等人文资源,打造文化标杆。弘扬优秀企业文化,培育一批扎根邹平的百年企业。建好“耕读联盟”等文化阵地,原创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让群众乐享高品质文化生活。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鹤伴山文旅融合示范区,形成“南山北水”全域旅游格局,叫响“山水邹平”文旅品牌。
强势攻坚保障民生
办好实事补齐短板
加大民生投入,攻坚“民生共建共享”工程,办好白云山隧道、253个村健身器材更新提升等15件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推进医保便民支付体系建设,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一部手机全流程就医。在100家医保定点药店,实施国家集采药品“零差价”销售。开展“凌云护航”计划,启动运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智慧平台。扩大普惠型养老覆盖面,新建孝善食堂20处,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345户。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建设城区公益性公墓。
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投资6亿元,新建黄山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建实验中学,推进黛溪实验学校建设,新增学位5800个。鲁中职业学院新校建成投用,渤海实验学校正式开学。邹平市人民医院新院年内开诊运营,市中医院智慧化中药房建成投用,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设立医防融合中心。加快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①高质量发展的邹平
②货运铁路开通运营
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智慧大棚里年宵花俏销
④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
⑤魏桥绿色智能化纺织
⑥轻量化基地
面对产能转移退出等重重考验,2022年,邹平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干担当交出新答卷。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1亿元,同口径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12.2%,居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左右、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均居滨州前列。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7亿元,实现逆势增长。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0%,增幅创近5年新高。5项省级以上荣誉熠熠生辉,邹平再次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获评山东省首批工业十强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标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立足发展实际,邹平市确定“攻坚”主基调,将2023年作为“九大工程”攻坚之年,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对标深圳综合改革为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以赴抓产业、上项目、惠民生、促发展,加快建设富强文明新邹平,奋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邹平样板”。
□高雷 董乃德 李晓伟 周伟
攻坚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攻坚“工业提质提效”工程,邹平将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扩容“四新”产业。年内建成投产大展纳米新型碳纳米材料、恒嘉新材料纳米氢氧化铝等项目,新材料产业向规模化迈进。开工山东苷大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医药产业园建设。开工山东杰锋造纸机械、乾正数控门窗加工设备项目,打造新装备制造强引擎。推动山东宏顺报废汽车拆解等项目建设,让循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发起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强攻势。掀起招商大会战,力争新签约立项项目5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突破200亿元。建立总投资1000亿元的30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两位数增长。开展工业技改、产业新生等行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
攻坚“服务业培优培强”工程,力争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依托鲁中运达保税物流中心,创建山东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申建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两大货运平台,预计实现交易额50亿元。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做大“邹味领鲜”品牌,网络零售额突破20亿元。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新增贷款120亿元以上。
攻坚改革探索
聚力用好“关键一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改革赋力赋能”工程。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率先突破,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争创全国节水型城市。整合壮大国有企业资产,深化经开区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科技人才引领。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争创全省科技创新强县。新增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亿元以上,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0亿元。引导企业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10项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硕博士150人、本科大学生2500人以上。
推动对外开放。拓宽外资引进渠道,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以上。用好1000万元外贸扶持资金,鼓励支持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外贸实绩企业达到200家以上。优化贸易结构,进出口总额冲刺300亿元,争创全省对外开放强县。
攻坚“惠企温心暖心”工程。持续开展“政府精准服务进企业”,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中心,在滨州率先实现个体工商户“零成本”开办,新增市场主体1万家以上。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服务培育50家中型企业,让邹平企业既有高山、又有群峰。
攻坚“发展安全安心”工程,守住“一排底线”。修复废弃矿山500亩以上,改造退化林1000亩以上,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推动全科大网格、社区警务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邹平”。
攻坚乡村振兴
让城市出新出彩、文化向上向善
攻坚“三农优先领先”工程。年内完成6万亩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项目,小麦统一供种良种繁育5万亩,申报国家级制种大县。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争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处,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五星级村庄覆盖率达到30%以上,美丽庭院覆盖率达到40%以上。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力争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村突破50%。
攻坚“城市出新出彩”工程。推动经开区、老城区规划建设,打通联通路、醴泉七路等道路,构建“水陆铁”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全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启动城市更新项目,对城区全面提升改造。实施供热提升工程,实现精细化、智能化供热。改造提升黄山、于祖山公园,新建改建一批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
攻坚“文化向善向上”工程。深入挖掘伏生、刘徽等人文资源,打造文化标杆。弘扬优秀企业文化,培育一批扎根邹平的百年企业。建好“耕读联盟”等文化阵地,原创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让群众乐享高品质文化生活。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鹤伴山文旅融合示范区,形成“南山北水”全域旅游格局,叫响“山水邹平”文旅品牌。
强势攻坚保障民生
办好实事补齐短板
加大民生投入,攻坚“民生共建共享”工程,办好白云山隧道、253个村健身器材更新提升等15件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推进医保便民支付体系建设,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一部手机全流程就医。在100家医保定点药店,实施国家集采药品“零差价”销售。开展“凌云护航”计划,启动运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智慧平台。扩大普惠型养老覆盖面,新建孝善食堂20处,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345户。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建设城区公益性公墓。
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投资6亿元,新建黄山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建实验中学,推进黛溪实验学校建设,新增学位5800个。鲁中职业学院新校建成投用,渤海实验学校正式开学。邹平市人民医院新院年内开诊运营,市中医院智慧化中药房建成投用,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设立医防融合中心。加快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①高质量发展的邹平
②货运铁路开通运营
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智慧大棚里年宵花俏销
④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
⑤魏桥绿色智能化纺织
⑥轻量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