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担:凝聚金融之力服务乡村振兴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农担力量

2023-0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担保大厦全景
  山东农担公司业务经理走访客户
  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奋进新征程,勇当开路者。农业信贷担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就业增收,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截至2022年末,山东农担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累计撬动1328.5亿元金融活水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扶持了全省23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是全国首家累计担保突破千亿大关的省级农担公司,在全省落地了386个担保服务方案,精准引导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已成为齐鲁大地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农业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减轻财政支农资金压力的重要金融工具。
  王睿千
  
为农担当 精准支农
顺应农业发展时代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农业发展进程的提速,需要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作为服务‘三农’的农业信贷担保事业可谓恰逢其时、恰顺其势。”山东农担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表示。山东农担扛牢破解“三农”融资难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优化存量、稳扩增量、严控风险、推进增信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多措并举撬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三农”,新增、在保、累保金额均居全国首位,累计代偿率为0.25%,远低于全国1.32%的平均水平,连续3年在国家农担公司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获评A级。
  一滴滴汗水,一季季丰收。山东农担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助力粮食稳产保供,优化“农耕贷”“沿黄粮食规模种植贷”等系列产品,将亩均大豆授信标准由1400元提高到1680元,助力大豆油料扩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动黄河滩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种粮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截至2022年末,已累计为全省2.7万户种粮大户提供担保贷款98.9亿元,覆盖种植面积600多万亩,全年粮食种植新增担保42亿元,同比增长17%,让广袤乡村涌动种粮热情。
助农惠农 蓄势赋能
拓宽“三农”增收致富渠道

  山东农担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优势,持续深化政银担合作,强化顶层设计,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工会、团委、妇联、供销社等多个部门,分别开发“强村贷”“齐鲁富民贷”“工创贷”“鲁青农担贷”“巾帼贷”“齐鲁电商贷”“供销农耕贷”等系列产品,协同支农效应明显,充分发挥了金融的撬动、引领、支撑和放大作用。截至2022年末,累计为全省2395家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发放“强村贷”19.7亿元,创新解决了村合作社规模较小、抵押资产不足问题,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
  在“强村贷”基础上,山东农担还创新构建了大田托管智慧生态平台,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综合运用金融科技,实现产业、资金“双闭环”管理,累计收集土地信息65万亩,为167个村集体发放贷款2亿元,切实为农民增信、为银行分险、为乡村振兴赋能。以全省首次分红的潍坊张家官庄村农民合作社为例,农户获得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保底收益和600多元分红,村集体实现增收21万元。该模式有力汇聚了政银担金融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了高位统筹、高度协同、高效落实的推进格局。目前,“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已在潍坊等多地实现“整县整镇”推进,并陆续在德州、济宁、菏泽、烟台等地多点开花。
创新机制 激活动力
引导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农业是播种希望的事业,农业产业是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山东农担深度融入农业场景,结合地区资源禀赋,精准对接各级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开发优化产业链、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积极引导信贷资金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截至2022年末,山东农担的担保服务方案已覆盖全省绝大部分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扶持的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牛肉、沿黄小麦、鲁北肉羊、海水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已超10亿元。
  打造产业振兴共同体。推广“为农业经营项目提供启动资金”的“按揭农业贷”模式,助力济宁邹城草莓产业示范园区和兰陵蔬菜大棚等项目发展。紧盯设施农业,推动福山大樱桃设施化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协同当地政府对樱桃扣棚给予全额担保费补贴。盘活农业农村闲置资源,推动东营黄河口镇16个村集体合作社出资建设无花果种植园区,形成产业发展群聚效应。围绕破解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题,布局模块化组合式冷链装备,打造“樱桃说”临朐大樱桃品牌,深度链接京东商城、临朐农投、临朐政府等多方资源,成功申报临朐大樱桃出口注册包装厂和出口注册果园,临朐大樱桃品牌连续15天占据京东销量和热度榜首,助推农产品品牌化、产业规模化发展。
数实相融 数字兴农
数字化农担驶入快车道

  以往,农业是离互联网和数字化相对远的行业,随着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山东农担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历时3年搭建了山东农担数字化支农体系,充分发挥了数据引擎对农业信息应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以及风险防控的革命性作用。
  山东农担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优化鲁担惠农贷小程序,迭代“客户直通”平台,采用大数据尽调、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形式,从申请、签约到放款全流程“一网通办”。通过规模化聚集高质量客户推动银行抢单,客户足不出户扫码办贷,平台累计服务客户1.5万、金额128亿元,银行接单1.06万。通过“客户直通”平台办理的业务平均利率4.99%,比常规项目低0.2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利率优惠、让利于民。通过完善人机协同审查,健全大数据审查模型,实现通过“软信息”交叉验证和“硬数据”科学判断综合防控风险。
  山东农担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祥志介绍:“山东农担积极推动农业数实融合发展,持续丰富农担数据平台集数维度,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畜牧局、省市场监管局、中银保信等开展了数据对接合作。这将为全省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为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据了解,山东农担的的数据采集综合管理平台已新接入农业保险、车辆保险、行政许可、养殖场监测、银行卡消费等多个高质量数据源以及高青县黑牛智慧管家系统、荣成市信用中心、烟台苹果大数据平台、潍坊寒亭产权交易中心等特色产业数据,累计采集数据近7000万条,涉及1572个字段。此外,山东农担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汇聚了100余个涉农数据维度,覆盖全省1700多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农政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共用,为构建“全省农业一张网”打下良好基础。
  心有所持,笃行不移。山东农担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牢记“耕耘齐鲁、为农担当”使命,积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保驾护航,再续华章!
  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奋进新征程,勇当开路者。农业信贷担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就业增收,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截至2022年末,山东农担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累计撬动1328.5亿元金融活水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扶持了全省23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是全国首家累计担保突破千亿大关的省级农担公司,在全省落地了386个担保服务方案,精准引导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已成为齐鲁大地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农业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减轻财政支农资金压力的重要金融工具。
  王睿千
  
为农担当 精准支农
顺应农业发展时代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农业发展进程的提速,需要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作为服务‘三农’的农业信贷担保事业可谓恰逢其时、恰顺其势。”山东农担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表示。山东农担扛牢破解“三农”融资难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优化存量、稳扩增量、严控风险、推进增信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多措并举撬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三农”,新增、在保、累保金额均居全国首位,累计代偿率为0.25%,远低于全国1.32%的平均水平,连续3年在国家农担公司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获评A级。
  一滴滴汗水,一季季丰收。山东农担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助力粮食稳产保供,优化“农耕贷”“沿黄粮食规模种植贷”等系列产品,将亩均大豆授信标准由1400元提高到1680元,助力大豆油料扩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动黄河滩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种粮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截至2022年末,已累计为全省2.7万户种粮大户提供担保贷款98.9亿元,覆盖种植面积600多万亩,全年粮食种植新增担保42亿元,同比增长17%,让广袤乡村涌动种粮热情。
助农惠农 蓄势赋能
拓宽“三农”增收致富渠道

  山东农担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优势,持续深化政银担合作,强化顶层设计,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工会、团委、妇联、供销社等多个部门,分别开发“强村贷”“齐鲁富民贷”“工创贷”“鲁青农担贷”“巾帼贷”“齐鲁电商贷”“供销农耕贷”等系列产品,协同支农效应明显,充分发挥了金融的撬动、引领、支撑和放大作用。截至2022年末,累计为全省2395家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发放“强村贷”19.7亿元,创新解决了村合作社规模较小、抵押资产不足问题,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
  在“强村贷”基础上,山东农担还创新构建了大田托管智慧生态平台,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综合运用金融科技,实现产业、资金“双闭环”管理,累计收集土地信息65万亩,为167个村集体发放贷款2亿元,切实为农民增信、为银行分险、为乡村振兴赋能。以全省首次分红的潍坊张家官庄村农民合作社为例,农户获得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保底收益和600多元分红,村集体实现增收21万元。该模式有力汇聚了政银担金融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了高位统筹、高度协同、高效落实的推进格局。目前,“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已在潍坊等多地实现“整县整镇”推进,并陆续在德州、济宁、菏泽、烟台等地多点开花。
创新机制 激活动力
引导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农业是播种希望的事业,农业产业是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山东农担深度融入农业场景,结合地区资源禀赋,精准对接各级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开发优化产业链、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积极引导信贷资金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截至2022年末,山东农担的担保服务方案已覆盖全省绝大部分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扶持的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牛肉、沿黄小麦、鲁北肉羊、海水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已超10亿元。
  打造产业振兴共同体。推广“为农业经营项目提供启动资金”的“按揭农业贷”模式,助力济宁邹城草莓产业示范园区和兰陵蔬菜大棚等项目发展。紧盯设施农业,推动福山大樱桃设施化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协同当地政府对樱桃扣棚给予全额担保费补贴。盘活农业农村闲置资源,推动东营黄河口镇16个村集体合作社出资建设无花果种植园区,形成产业发展群聚效应。围绕破解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题,布局模块化组合式冷链装备,打造“樱桃说”临朐大樱桃品牌,深度链接京东商城、临朐农投、临朐政府等多方资源,成功申报临朐大樱桃出口注册包装厂和出口注册果园,临朐大樱桃品牌连续15天占据京东销量和热度榜首,助推农产品品牌化、产业规模化发展。
数实相融 数字兴农
数字化农担驶入快车道

  以往,农业是离互联网和数字化相对远的行业,随着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山东农担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历时3年搭建了山东农担数字化支农体系,充分发挥了数据引擎对农业信息应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以及风险防控的革命性作用。
  山东农担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优化鲁担惠农贷小程序,迭代“客户直通”平台,采用大数据尽调、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形式,从申请、签约到放款全流程“一网通办”。通过规模化聚集高质量客户推动银行抢单,客户足不出户扫码办贷,平台累计服务客户1.5万、金额128亿元,银行接单1.06万。通过“客户直通”平台办理的业务平均利率4.99%,比常规项目低0.2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利率优惠、让利于民。通过完善人机协同审查,健全大数据审查模型,实现通过“软信息”交叉验证和“硬数据”科学判断综合防控风险。
  山东农担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祥志介绍:“山东农担积极推动农业数实融合发展,持续丰富农担数据平台集数维度,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畜牧局、省市场监管局、中银保信等开展了数据对接合作。这将为全省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为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据了解,山东农担的的数据采集综合管理平台已新接入农业保险、车辆保险、行政许可、养殖场监测、银行卡消费等多个高质量数据源以及高青县黑牛智慧管家系统、荣成市信用中心、烟台苹果大数据平台、潍坊寒亭产权交易中心等特色产业数据,累计采集数据近7000万条,涉及1572个字段。此外,山东农担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汇聚了100余个涉农数据维度,覆盖全省1700多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农政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共用,为构建“全省农业一张网”打下良好基础。
  心有所持,笃行不移。山东农担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牢记“耕耘齐鲁、为农担当”使命,积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保驾护航,再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