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改革试验田 当好开放排头兵

—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3-01-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全年3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5项在全国推广;预计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2000亿元,实现3年翻一番;获评“2022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园区”;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3个“千亩”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加速集聚成势……发展热气腾腾,建设热火朝天。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一个个改革创新的故事正在书写,一曲曲催人奋进的乐章正在奏响。
  2022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全面实施攻坚提质行动,以创新为驱动、以开放为引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努力将独特的片区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推动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以及航贸金融合发展,提速制造业项目建设,改革试验田硕果累累,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开放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示范引领
隆起制度型开放高地

  青岛德赛克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塑化品类国内贸易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之前因企业轻资产、缺少抵押物较难获得银行授信,只能通过贸易托盘的方式进行融资,融资利率一般在7%—12%。目前通过数字仓单质押融资新模式,不仅顺利实现1000万元的银行直接融资,同时融资利率降低约5个百分点。
  数字仓单质押的实施得益于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的集仓储、交易、金融于一体的数字化贸易生态体系,该创新从数字仓储、数字交易、数字金融全链条开展,构建大宗商品“数字仓库”综合体,颠覆了传统大宗商品贸易形式,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创新实践。
  “通过应用数字仓单,企业降低了年化3%—6%的融资成本,主体信用良好的企业通过仓单融资,资金周转率可提高50%以上。”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连瑞鑫说。
  数字仓库是青岛自贸片区广播良种,精心耕作,试验田高效高产的缩影。自启动建设以来,青岛自贸片区聚焦示范引领,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全国首创“企业登记智能表单”“航运集成审批服务”等模式,率先推行企业“休眠”管理和“唤醒”服务,打造“自贸360度”数智便捷服务平台,全方位全流程赋能企业高效运行、高质量发展……
  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这些新经验、新路径正突破青岛自贸片区52平方公里的土地,向山东乃至全国“溢出”。据统计,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新形成创新做法125项,其中高质量制度创新案例76项,3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5项在全国推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从工作推进机制、制度创新成果以及片区运行成效来看,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中处于第一梯队。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青岛自贸片区正发挥好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贸易投资、港航物流、金融开放、区域经济合作自由便利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加快隆起制度型开放高地。
创新引领 航运贸易金融深度融合
  机遇属于勇于创新者。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航贸金融合发展便是特色鲜明的探索。
  2022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不断完善航运体系,落户首家国际海运企业、首家国际船舶管理企业、首家海员外派机构,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国际生鲜冷链交易平台项目投入运营。
  青岛自贸片区不断健全贸易生态,推出14项贸易“工具箱”举措稳外资稳外贸,跨境易货贸易联盟、国际贸易孵化基地推动发展新型贸易模式,“易货达”平台打造新型离岸贸易“青岛模式”,面积120万平方米的航运贸易金融创新融合基地一期地下地上空间项目开工建设。
  青岛自贸片区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供给,推出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制全球首个蓝色债券框架,开展蓝色信贷投放机制创新,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服务蓝色经济。在全国率先推出境内运费外汇支付新模式,依托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打通外汇、税务和银行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全程线上办理,办理时长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新模式实施以来,青岛自贸片区业务办理量已达2000余笔,付汇金额超过1.3亿美元,推广到全市后累计办理业务1.7万余笔,核验发票2.6万张,付汇金额9.68亿美元。
  通过业态模式、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青岛自贸片区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发展生态体系逐步完善,推动国际贸易提质升级。
  据统计,2022年新增实绩贸易企业突破600家,外贸进出口超10亿元以上项目33个。发布铁矿石、焦炭等6类产品价格指数,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突破700亿元。国际贸易孵化基地启用,引育国际贸易项目92个。截至2022年11月底,助力青岛口岸新增海运航线26条;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249亿元,同比增长96%。与RCEP国家贸易进出口780亿元,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以上。

高端引领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青岛自贸片区团结路以南、昆仑山北路以东区域,几十栋建筑鳞次栉比,一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里是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千亩人才社区,承载着产业园人才的生活。
  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是青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千亩人才社区与千亩产业园区、千名专业产业人才三位一体,其成长与裂变是青岛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的关键一招。
  据了解,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青岛自贸片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平台,总投资60亿元,专项支持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方面,将新建绿色低碳电子工业污水处理厂、高可靠性电力配套项目、高可靠性给水配套项目等,形成满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的一流配套环境。
  聚集新兴产业,青岛自贸片区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3个“千亩”先进制造产业园区。
  生命健康产业是青岛自贸片区发力培育的新兴产业。2022年以来,占地1207亩的基因科技产业园全面建设,华大健康产业园(21万平方米)、清原育种中心(15万平方米)相继开工。华大研究院获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全球二代测序设备E25实现量产,填补全省多项空白。建成国内首个多模块自动化集成测序酶试剂生产基地,居全球第二。建成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基因测序全球贡献度28%、中国贡献度49%。清原农冠全球首创基因敲高等技术基因编辑量居全球第三、全国第一。
  智能制造领域提质扩容,占地1251亩的海尔智能家电产业园集中开工,总投资30亿元的海尔水联网生态制造基地及物流配套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潍柴动力科技研发基地项目建成试运营。投资6000万欧元的德国倍世高端装备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6亿美元的德国代傲、日本荏原先进装备项目相继开工。海尔冰箱互联工厂获评“灯塔工厂”,总数占全市2/3、全省1/2。
  据了解,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集聚青岛市24条产业链链主企业5家。预计基因科技产值突破40亿元、实现翻番,智能制造产值突破645亿元,先进制造产业新增就业5000余人。
  好风凭借力,浪高当弄潮。青岛自贸片区在新征程中,肩负重任。
  面向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以更高水平的站位目标、更高标准的政策制度、更差别化的制度创新、更高质量的开放发展和更为安全的改革探索,积极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争当新一轮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多“青岛方案”。
  
  青岛自贸片区一角
  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
  青岛自贸片区自动化码头
  青岛汽车整车进出口口岸
  青岛自贸片区港口作业
  青岛自贸片区海尔卡奥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青岛自贸会客厅
  青岛自贸片区俯瞰
  本版摄影:孙进涛
  全年3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5项在全国推广;预计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2000亿元,实现3年翻一番;获评“2022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园区”;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3个“千亩”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加速集聚成势……发展热气腾腾,建设热火朝天。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一个个改革创新的故事正在书写,一曲曲催人奋进的乐章正在奏响。
  2022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全面实施攻坚提质行动,以创新为驱动、以开放为引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努力将独特的片区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推动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以及航贸金融合发展,提速制造业项目建设,改革试验田硕果累累,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开放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示范引领
隆起制度型开放高地

  青岛德赛克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塑化品类国内贸易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之前因企业轻资产、缺少抵押物较难获得银行授信,只能通过贸易托盘的方式进行融资,融资利率一般在7%—12%。目前通过数字仓单质押融资新模式,不仅顺利实现1000万元的银行直接融资,同时融资利率降低约5个百分点。
  数字仓单质押的实施得益于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的集仓储、交易、金融于一体的数字化贸易生态体系,该创新从数字仓储、数字交易、数字金融全链条开展,构建大宗商品“数字仓库”综合体,颠覆了传统大宗商品贸易形式,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创新实践。
  “通过应用数字仓单,企业降低了年化3%—6%的融资成本,主体信用良好的企业通过仓单融资,资金周转率可提高50%以上。”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连瑞鑫说。
  数字仓库是青岛自贸片区广播良种,精心耕作,试验田高效高产的缩影。自启动建设以来,青岛自贸片区聚焦示范引领,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全国首创“企业登记智能表单”“航运集成审批服务”等模式,率先推行企业“休眠”管理和“唤醒”服务,打造“自贸360度”数智便捷服务平台,全方位全流程赋能企业高效运行、高质量发展……
  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这些新经验、新路径正突破青岛自贸片区52平方公里的土地,向山东乃至全国“溢出”。据统计,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新形成创新做法125项,其中高质量制度创新案例76项,3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5项在全国推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从工作推进机制、制度创新成果以及片区运行成效来看,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中处于第一梯队。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青岛自贸片区正发挥好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贸易投资、港航物流、金融开放、区域经济合作自由便利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加快隆起制度型开放高地。
创新引领 航运贸易金融深度融合
  机遇属于勇于创新者。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航贸金融合发展便是特色鲜明的探索。
  2022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不断完善航运体系,落户首家国际海运企业、首家国际船舶管理企业、首家海员外派机构,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国际生鲜冷链交易平台项目投入运营。
  青岛自贸片区不断健全贸易生态,推出14项贸易“工具箱”举措稳外资稳外贸,跨境易货贸易联盟、国际贸易孵化基地推动发展新型贸易模式,“易货达”平台打造新型离岸贸易“青岛模式”,面积120万平方米的航运贸易金融创新融合基地一期地下地上空间项目开工建设。
  青岛自贸片区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供给,推出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制全球首个蓝色债券框架,开展蓝色信贷投放机制创新,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服务蓝色经济。在全国率先推出境内运费外汇支付新模式,依托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打通外汇、税务和银行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全程线上办理,办理时长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新模式实施以来,青岛自贸片区业务办理量已达2000余笔,付汇金额超过1.3亿美元,推广到全市后累计办理业务1.7万余笔,核验发票2.6万张,付汇金额9.68亿美元。
  通过业态模式、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青岛自贸片区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发展生态体系逐步完善,推动国际贸易提质升级。
  据统计,2022年新增实绩贸易企业突破600家,外贸进出口超10亿元以上项目33个。发布铁矿石、焦炭等6类产品价格指数,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突破700亿元。国际贸易孵化基地启用,引育国际贸易项目92个。截至2022年11月底,助力青岛口岸新增海运航线26条;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249亿元,同比增长96%。与RCEP国家贸易进出口780亿元,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以上。

高端引领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青岛自贸片区团结路以南、昆仑山北路以东区域,几十栋建筑鳞次栉比,一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里是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千亩人才社区,承载着产业园人才的生活。
  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是青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千亩人才社区与千亩产业园区、千名专业产业人才三位一体,其成长与裂变是青岛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的关键一招。
  据了解,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青岛自贸片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平台,总投资60亿元,专项支持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方面,将新建绿色低碳电子工业污水处理厂、高可靠性电力配套项目、高可靠性给水配套项目等,形成满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的一流配套环境。
  聚集新兴产业,青岛自贸片区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3个“千亩”先进制造产业园区。
  生命健康产业是青岛自贸片区发力培育的新兴产业。2022年以来,占地1207亩的基因科技产业园全面建设,华大健康产业园(21万平方米)、清原育种中心(15万平方米)相继开工。华大研究院获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全球二代测序设备E25实现量产,填补全省多项空白。建成国内首个多模块自动化集成测序酶试剂生产基地,居全球第二。建成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基因测序全球贡献度28%、中国贡献度49%。清原农冠全球首创基因敲高等技术基因编辑量居全球第三、全国第一。
  智能制造领域提质扩容,占地1251亩的海尔智能家电产业园集中开工,总投资30亿元的海尔水联网生态制造基地及物流配套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潍柴动力科技研发基地项目建成试运营。投资6000万欧元的德国倍世高端装备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6亿美元的德国代傲、日本荏原先进装备项目相继开工。海尔冰箱互联工厂获评“灯塔工厂”,总数占全市2/3、全省1/2。
  据了解,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集聚青岛市24条产业链链主企业5家。预计基因科技产值突破40亿元、实现翻番,智能制造产值突破645亿元,先进制造产业新增就业5000余人。
  好风凭借力,浪高当弄潮。青岛自贸片区在新征程中,肩负重任。
  面向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以更高水平的站位目标、更高标准的政策制度、更差别化的制度创新、更高质量的开放发展和更为安全的改革探索,积极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争当新一轮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多“青岛方案”。
  
  青岛自贸片区一角
  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
  青岛自贸片区自动化码头
  青岛汽车整车进出口口岸
  青岛自贸片区港口作业
  青岛自贸片区海尔卡奥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青岛自贸会客厅
  青岛自贸片区俯瞰
  本版摄影:孙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