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多数指标和多项工作实现“进八争五奔前三”
泰安迈出现代化强市建设铿锵步伐
2023-01-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记者 刘涛 通讯员 王文进 报道
1月9日下午,泰安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成果展览举行。本次成果展览共分为开篇、“十强”产业篇、县市区篇、功能区篇、展望五个部分。
|
聚焦泰安两会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多数指标和多项工作实现‘进八争五奔前三’,预计全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7亿元,同口径增长5.7%;截至2022年11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537.2亿元、3962.6亿元,分别增长13.4%、12%;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1月7日,泰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了泰安市2022年的精彩“答卷”。
一年来,泰安聚力攻坚新型工业化,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深入开展“五大比拼、两大问效”活动,着力打造13条重点产业链,构建“441X”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目标稳步实现。354个省市实施类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0%以上,工业技改、制造业技改投资预计分别增长32%、35%左右,锂电新材料、智能起重机械、玻璃纤维新材料3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新巨丰成功登陆创业板,实现泰安12年来A股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一年来,泰安聚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引黄入泰等100个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07亿元。巩固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平方公里,新增造林5847亩。东平湖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标准。
一年来,泰安聚力深化文旅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高水平规划建设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被树为全省文化片区建设工作标杆。泰山入选国家黄河世界遗产之旅线路、黄河古都新城之旅线路。
一年来,泰安聚力抓好城市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新改善。推进“七网”建设,京台高速济南至泰安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泰安西互通立交改造完成,泰安至东平高速、济微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建续建、改造提升谢过城大街、双龙路、环山路、金牛山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改造公游园7处,新增海绵城市8.1平方公里,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2个。
一年来,泰安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展现新面貌。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粮食总产量267万吨。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模式31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312万亩。
一年来,泰安聚力推进共同富裕,人民生活福祉达到新水平。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教育经费支出101.3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7所。组建42个教育集团,辐射192所学校。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卫生乡镇33个、80个。
一年来,泰安围绕省委“十大创新”要求,用好“四项关键举措”。打造“敢当”改革品牌,设立“泰安工作创新奖”,推进103项重点改革任务。打响国资国企改革“第一年见成效”攻坚战,四大市属国有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增长10.2%。出台人才政策“加强版”,引进青年人才2.7万人。升级“绿卡”制度3.0,优化企业开办“1545”服务模式,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新增市场主体7.9万户。泰安“市民之家”正式启用。
一年来,泰安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顿、“我为企业办实事”“百名科长大家评”等活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一年来,泰安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扛牢稳经济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国务院稳经济33条及其接续政策、省“六稳六保”四批政策清单等,精准推出助企纾困“政策包”,全市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8.4亿元,投放专项债券资金113.8亿元,“信易贷”平台新增授信突破400亿元,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在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中展现了泰安担当。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多数指标和多项工作实现‘进八争五奔前三’,预计全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7亿元,同口径增长5.7%;截至2022年11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537.2亿元、3962.6亿元,分别增长13.4%、12%;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1月7日,泰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了泰安市2022年的精彩“答卷”。
一年来,泰安聚力攻坚新型工业化,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深入开展“五大比拼、两大问效”活动,着力打造13条重点产业链,构建“441X”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目标稳步实现。354个省市实施类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0%以上,工业技改、制造业技改投资预计分别增长32%、35%左右,锂电新材料、智能起重机械、玻璃纤维新材料3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新巨丰成功登陆创业板,实现泰安12年来A股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一年来,泰安聚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引黄入泰等100个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07亿元。巩固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平方公里,新增造林5847亩。东平湖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标准。
一年来,泰安聚力深化文旅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高水平规划建设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被树为全省文化片区建设工作标杆。泰山入选国家黄河世界遗产之旅线路、黄河古都新城之旅线路。
一年来,泰安聚力抓好城市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新改善。推进“七网”建设,京台高速济南至泰安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泰安西互通立交改造完成,泰安至东平高速、济微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建续建、改造提升谢过城大街、双龙路、环山路、金牛山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改造公游园7处,新增海绵城市8.1平方公里,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2个。
一年来,泰安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展现新面貌。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粮食总产量267万吨。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模式31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312万亩。
一年来,泰安聚力推进共同富裕,人民生活福祉达到新水平。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教育经费支出101.3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7所。组建42个教育集团,辐射192所学校。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卫生乡镇33个、80个。
一年来,泰安围绕省委“十大创新”要求,用好“四项关键举措”。打造“敢当”改革品牌,设立“泰安工作创新奖”,推进103项重点改革任务。打响国资国企改革“第一年见成效”攻坚战,四大市属国有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增长10.2%。出台人才政策“加强版”,引进青年人才2.7万人。升级“绿卡”制度3.0,优化企业开办“1545”服务模式,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新增市场主体7.9万户。泰安“市民之家”正式启用。
一年来,泰安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顿、“我为企业办实事”“百名科长大家评”等活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一年来,泰安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扛牢稳经济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国务院稳经济33条及其接续政策、省“六稳六保”四批政策清单等,精准推出助企纾困“政策包”,全市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8.4亿元,投放专项债券资金113.8亿元,“信易贷”平台新增授信突破400亿元,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在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中展现了泰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