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区:奋力开创济东强区建设新局面
2023-01-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三涧溪片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先进县、全省工业十强县、全省科技创新十强县、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一连串的成绩单,印刻着济南市章丘区在2022这一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中,迈出的坚实步伐。
2023年,章丘区将深化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完善“5+4”工作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工业强区和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新局面。
□孟凡庚 刘召岳
着力强化示范引领
全面融入黄河战略
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56天,优良率70.1%,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4条市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新增荒山造林2000余亩,实施森林抚育1.5万亩,裸土覆绿7.2万平方米;开发区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园区融合应用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在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监测评价中获得第二名;新增省市级绿色工厂11家……2022年,章丘区坚持主动融入,深化落实黄河战略,生态保护持续推进,发展能级持续攀升。
2023年,章丘区将聚焦融入黄河战略,着力强化示范引领。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做好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龙山湖省级湿地公园保护提升,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完成四库连通工程,争创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加快编制全区泉群保护详细规划,实施白云水库地表水引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
筑牢安全屏障。完成绣江河、杏花河、大寨河河道护岸等水毁修复和跃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黄河防汛和城市内涝治理;实施山区造林5500亩,完成6处破损山体治理;着力推进原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治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
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济淄同城化“桥头堡”作用,深化高端产业协同联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共同体;开展低碳、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开发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推进国家级整县(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有序实施一批“光伏+”集中式电站项目;抓好东城综合智慧热源项目建设。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超260个工业技改项目
工业是支撑章丘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2022年,章丘区坚持新旧动能转换,实体经济提档升级。落实出台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减税退税降费34.54亿元,发放“济担—纾困贷”8.36亿元、“抗疫纾困应急贷”3.86亿元,解决企业信贷融资112亿元;加快汽车、新材料、数字经济等六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生物医药及防护用品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60.7亿元;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2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5.5%,
2023年,章丘区将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强汽车产业,做大新材料产业,做优机械装备产业,做新食品医药包装产业,做精建工建材产业,做实数字经济产业,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填充做实济南(明水)汽车制造产业园,加快双鹤利民固体制剂车间、华润雪花啤酒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大汉科技、华凌电缆加快技术攻关,实施百度济南智能云智算基地、蓝海领航二期等项目,推动刁镇化工产业园、重汽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新增36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加快推进长鹿白云湖旅游休博园、山东广电辅中心等项目建设,滚动实施明泉锂电池、中航远洋、重型锻造等260个以上工业技改项目。
同时,章丘将坚持把创新发展摆在新时代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的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创新路径,全面激发章丘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以齐鲁科创大走廊、智能智造走廊为主轴,高起点构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圈;加快建设山东省技术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山东能源光电晶体新材料产业园。壮大高质量创新主体,创建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和“一企一技术”企业4家,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企业80家以上,推动100个创新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600家以上。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百脉汇”人才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优化人才政策,推行人才服务专员机制。建设高水平教育体系,加大驻章高校合作共建力度,推动校地共建创新共同体、产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坚持做大做强开发区,加快西、北、东三大片区产业创新协调发展,推动开发区争先进位。
着力扩大内外需求
推进一批引爆型大项目
伊莱特核电深海、明泉氮肥退城进园、重汽轻卡车身覆盖件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华润雪花啤酒、江河绿色制造中心、临工智能装备产业园、山东健康智慧医药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济南青开创新科技产业园全面开工……2022年,章丘区实施221个省市区级重点项目,122个建设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累计签约65个、总投资超过405亿元,特别是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亿美元、增长12%,总量和增幅任务均提前完成。
下一步,章丘区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实施产业提升类项目,积极推进明泉PSPI、正泰电气、江河绿色制造中心等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大力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抓好G309线东段改建及提升改造、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等项目;大力实施商务办公类项目,加快崛起东济南中心、大友商圈、宏程国际等特色楼宇;大力实施政策资金类项目,推进绣惠驻地市政管网基础设施提升、云湖水厂一期管线及配水厂等重点项目建设,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争取全年引进100亿元项目1个、5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项目3—5个;创新产业链招商、投行化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等模式,建立驻长三角等常态化招商机制;大力开展国际招商,确保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
促进消费恢复升级。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激发大学城、香港街、和谐广场、万达综合体等重点片区消费潜能;推进小义乌市场等传统商贸市场转型升级;拓展农村消费,健全流通网络,引导农村电商和物流发展;培育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电子竞技等新业态。
推动外贸稳定增长。大力支持圣泉、伊莱特等龙头外贸企业扩规增量,精准服务中小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12%左右;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80家左右;支持高校外贸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壮大企业外贸人才队伍;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海外仓和境外经贸合作区。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落实各级惠企政策,探索多样化金融服务模式,力争营业收入过亿元民营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弘扬企业家精神,高标准开展企业家日活动,让优秀企业家有面子、有位子、有情怀、有荣誉。
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全域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2022年,章丘区持续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三涧溪片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章丘大葱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乡村振兴实现由示范引领向全域出彩转变。
下一步,章丘区将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打造齐鲁样板,着力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加快推进1万亩水肥一体化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推进“菜篮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113个村“一村一业、一村一策”项目,促进农业全链条升级;支持水发集团、晶荣食品、伟丽种苗等企业发挥优势、强强联合,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创全省十大现代农业强县。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三涧溪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提升工程,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创建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泉韵乡居美丽乡村样板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供水改造提升二期工程;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优化调整3条公交线路;推进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推广“鲁担惠农贷”应用范围,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全域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持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东西部协作。
着力加强城市治理
加快建设龙山国际创新城
2022年,章丘城区列入济南主城区,全区坚持建管并重,城市面貌不断改善。这一年,编制完成章丘区发展战略规划、山东龙山国际创新城规划,济莱高铁、济高高速、旅游路东延章丘段等工程全面建成,入选山东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获评济南市首批“千兆城市”示范区,高标准打造30个省级智慧社区,入选国家政务数据直达基层试点。
目前,章丘正加速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2023年,章丘区树牢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城市更新,加强精细治理,提升功能品质,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章丘更有魅力。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山东龙山国际创新城破题起势,精心谋划推动明水古城开业运营,推进绣惠片区转型发展,开展第四代住宅建设试点,加强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完成小清河复航及章丘港区、济潍高速等重大工程,协调推进轨道交通8号线、济滨高铁、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北环段建设;实施轻卡路改建、中白新材料产业园规划路等6条城区道路提升工程,启动G308线水寨至黄家段、S241线水寨至南河村段改建工程;实施市政管网配套工程,新增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活动,推进焦家、东平陵故城等大遗址保护利用项目,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龙山文化、儒商文化、铁匠文化等,提升“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品牌影响力。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做好城市家具保洁、绿化亮化美化、广告牌匾整治、静态车辆管理等工作,深入实施“三高”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建设,新建垃圾分类收集房60座;改造提升城区10处公共卫生间;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打造数字社区。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完成1.6万套安置房建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章丘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2.1%,22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排底线被牢牢守住,许多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23年,章丘区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努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全面完成安置房建设。完成山阳、白云路以西、绣水等9个项目、1.6万套、333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实施5个街道、4.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成黄河卫生院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在绣源河以东、赭山等区域探索建设健康养老片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设,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扩面升级。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000人以上。
加快创新社会治理。实施精治网格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推行信访帮办代办机制,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道路交通隐患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章丘区以齐鲁科创大走廊、智能智造走廊为主轴,高起点构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圈
用情用力发展均衡教育。2022年章丘区东城实验学校投入使用
章丘区白云湖街道发展千亩浅水藕种植基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3年,章丘区将深化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完善“5+4”工作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工业强区和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新局面。
□孟凡庚 刘召岳
着力强化示范引领
全面融入黄河战略
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56天,优良率70.1%,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4条市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新增荒山造林2000余亩,实施森林抚育1.5万亩,裸土覆绿7.2万平方米;开发区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园区融合应用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在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监测评价中获得第二名;新增省市级绿色工厂11家……2022年,章丘区坚持主动融入,深化落实黄河战略,生态保护持续推进,发展能级持续攀升。
2023年,章丘区将聚焦融入黄河战略,着力强化示范引领。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做好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龙山湖省级湿地公园保护提升,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完成四库连通工程,争创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加快编制全区泉群保护详细规划,实施白云水库地表水引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
筑牢安全屏障。完成绣江河、杏花河、大寨河河道护岸等水毁修复和跃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黄河防汛和城市内涝治理;实施山区造林5500亩,完成6处破损山体治理;着力推进原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治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
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济淄同城化“桥头堡”作用,深化高端产业协同联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共同体;开展低碳、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开发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推进国家级整县(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有序实施一批“光伏+”集中式电站项目;抓好东城综合智慧热源项目建设。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超260个工业技改项目
工业是支撑章丘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2022年,章丘区坚持新旧动能转换,实体经济提档升级。落实出台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减税退税降费34.54亿元,发放“济担—纾困贷”8.36亿元、“抗疫纾困应急贷”3.86亿元,解决企业信贷融资112亿元;加快汽车、新材料、数字经济等六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生物医药及防护用品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60.7亿元;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2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5.5%,
2023年,章丘区将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强汽车产业,做大新材料产业,做优机械装备产业,做新食品医药包装产业,做精建工建材产业,做实数字经济产业,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填充做实济南(明水)汽车制造产业园,加快双鹤利民固体制剂车间、华润雪花啤酒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大汉科技、华凌电缆加快技术攻关,实施百度济南智能云智算基地、蓝海领航二期等项目,推动刁镇化工产业园、重汽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新增36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加快推进长鹿白云湖旅游休博园、山东广电辅中心等项目建设,滚动实施明泉锂电池、中航远洋、重型锻造等260个以上工业技改项目。
同时,章丘将坚持把创新发展摆在新时代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的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创新路径,全面激发章丘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以齐鲁科创大走廊、智能智造走廊为主轴,高起点构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圈;加快建设山东省技术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山东能源光电晶体新材料产业园。壮大高质量创新主体,创建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和“一企一技术”企业4家,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企业80家以上,推动100个创新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600家以上。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百脉汇”人才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优化人才政策,推行人才服务专员机制。建设高水平教育体系,加大驻章高校合作共建力度,推动校地共建创新共同体、产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坚持做大做强开发区,加快西、北、东三大片区产业创新协调发展,推动开发区争先进位。
着力扩大内外需求
推进一批引爆型大项目
伊莱特核电深海、明泉氮肥退城进园、重汽轻卡车身覆盖件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华润雪花啤酒、江河绿色制造中心、临工智能装备产业园、山东健康智慧医药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济南青开创新科技产业园全面开工……2022年,章丘区实施221个省市区级重点项目,122个建设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累计签约65个、总投资超过405亿元,特别是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亿美元、增长12%,总量和增幅任务均提前完成。
下一步,章丘区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实施产业提升类项目,积极推进明泉PSPI、正泰电气、江河绿色制造中心等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大力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抓好G309线东段改建及提升改造、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等项目;大力实施商务办公类项目,加快崛起东济南中心、大友商圈、宏程国际等特色楼宇;大力实施政策资金类项目,推进绣惠驻地市政管网基础设施提升、云湖水厂一期管线及配水厂等重点项目建设,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争取全年引进100亿元项目1个、5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项目3—5个;创新产业链招商、投行化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等模式,建立驻长三角等常态化招商机制;大力开展国际招商,确保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
促进消费恢复升级。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激发大学城、香港街、和谐广场、万达综合体等重点片区消费潜能;推进小义乌市场等传统商贸市场转型升级;拓展农村消费,健全流通网络,引导农村电商和物流发展;培育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电子竞技等新业态。
推动外贸稳定增长。大力支持圣泉、伊莱特等龙头外贸企业扩规增量,精准服务中小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12%左右;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80家左右;支持高校外贸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壮大企业外贸人才队伍;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海外仓和境外经贸合作区。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落实各级惠企政策,探索多样化金融服务模式,力争营业收入过亿元民营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弘扬企业家精神,高标准开展企业家日活动,让优秀企业家有面子、有位子、有情怀、有荣誉。
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全域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2022年,章丘区持续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三涧溪片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章丘大葱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乡村振兴实现由示范引领向全域出彩转变。
下一步,章丘区将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打造齐鲁样板,着力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加快推进1万亩水肥一体化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推进“菜篮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113个村“一村一业、一村一策”项目,促进农业全链条升级;支持水发集团、晶荣食品、伟丽种苗等企业发挥优势、强强联合,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创全省十大现代农业强县。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三涧溪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提升工程,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创建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泉韵乡居美丽乡村样板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供水改造提升二期工程;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优化调整3条公交线路;推进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推广“鲁担惠农贷”应用范围,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全域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持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东西部协作。
着力加强城市治理
加快建设龙山国际创新城
2022年,章丘城区列入济南主城区,全区坚持建管并重,城市面貌不断改善。这一年,编制完成章丘区发展战略规划、山东龙山国际创新城规划,济莱高铁、济高高速、旅游路东延章丘段等工程全面建成,入选山东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获评济南市首批“千兆城市”示范区,高标准打造30个省级智慧社区,入选国家政务数据直达基层试点。
目前,章丘正加速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2023年,章丘区树牢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城市更新,加强精细治理,提升功能品质,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章丘更有魅力。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山东龙山国际创新城破题起势,精心谋划推动明水古城开业运营,推进绣惠片区转型发展,开展第四代住宅建设试点,加强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完成小清河复航及章丘港区、济潍高速等重大工程,协调推进轨道交通8号线、济滨高铁、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北环段建设;实施轻卡路改建、中白新材料产业园规划路等6条城区道路提升工程,启动G308线水寨至黄家段、S241线水寨至南河村段改建工程;实施市政管网配套工程,新增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活动,推进焦家、东平陵故城等大遗址保护利用项目,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龙山文化、儒商文化、铁匠文化等,提升“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品牌影响力。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做好城市家具保洁、绿化亮化美化、广告牌匾整治、静态车辆管理等工作,深入实施“三高”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建设,新建垃圾分类收集房60座;改造提升城区10处公共卫生间;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打造数字社区。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完成1.6万套安置房建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章丘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2.1%,22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排底线被牢牢守住,许多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23年,章丘区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努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全面完成安置房建设。完成山阳、白云路以西、绣水等9个项目、1.6万套、333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实施5个街道、4.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成黄河卫生院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在绣源河以东、赭山等区域探索建设健康养老片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设,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扩面升级。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000人以上。
加快创新社会治理。实施精治网格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推行信访帮办代办机制,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道路交通隐患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章丘区以齐鲁科创大走廊、智能智造走廊为主轴,高起点构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圈
用情用力发展均衡教育。2022年章丘区东城实验学校投入使用
章丘区白云湖街道发展千亩浅水藕种植基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