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心聚势成峰央企总部城持续繁荣高端消费公园逐渐成形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槐荫实践

2023-01-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韩宏伟 栾中铭

  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建成使用,省肿瘤医院质子中心投入临床使用,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全面竣工;引进中国联合水泥济南总部和中联水泥(山东)研发中心双总部,山东人力资源产业园顺利落地;印象济南·泉世界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唯一省级示范步行街,方特东方神画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龙湖TOD综合体、远大购物广场、壹合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紧建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济南市槐荫区紧紧围绕“125510”发展思路,全力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全面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槐荫实践,奋力开创新时代槐荫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塑强医养健康产业高地

  2023年1月8日上午,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医疗硅谷项目施工现场,14台塔吊在有条不紊地吊运施工物料;400多名工人忙着进行砖胎膜砌筑、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各项工作。
  “我们正在干的是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地块,目前1、2、4号楼主体结构已全部施工完成,二次结构施工基本完成,3号楼已施工至地上二层,预计7月份主体结构封顶。”中建八局二公司医疗硅谷项目负责人赵锦设说。
  据介绍,医疗硅谷项目位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核心区,占地约2000亩,总建筑面积约357.59万平方米,总投资超400亿元,以教育、医疗、研发、公共服务为主要建设方向,探索运用“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开发模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期推进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山东施尔明国际眼科与眼视光临床中心等一批高端引爆项目落地建设,同时配套酒店办公、孵化转化等服务业态,着力打造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国际医疗高地。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健康中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布局,是“康养济南”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济南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双中心”的核心引擎。
  2022年7月20日上午9点45分,在山东省质子中心负一层的质子治疗中心治疗3室门口,随着1号受试者毛先生步履平稳地走出质子治疗室,国内首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质子治疗系统首例临床试验顺利进行。这意味着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一号工程”——质子中心项目掀起盖头,投入医疗临床。
  新引进项目30个,新开工面积112万平方米;与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获批;成功举办2022中韩保健医疗合作交流会、第二十二届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国际感染病大会等4场大型会议活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校区8月正式启用,入住师生已达2000人……2022年,聚势成峰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恰是济南市槐荫区担当“西兴”龙头的重要体现。
  2023年,槐荫区将加快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高地,聚焦“五大专业集群”,精准对接上下游企业,签约引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类、高端医疗类、医药器械类项目30个以上,推动医养健康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全力服务高端项目,加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部“一带一路”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联合实验室、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科研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支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引入核心技术项目,加快启动P3实验室建设;强化产业聚合,推动海凭国际·济南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发挥精准医学产业园、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等载体优势,加快形成以“医”为核心、“医教研产养”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实现总部经济跨越发展

  作为槐荫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21年,及时出行总部落户绿地齐鲁之门。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130余个城市开城运营,投放近万台车,并上线了“小雨车服”和“及时代驾”业务。
  及时出行总经理侯刚介绍,他们和高德打车聚合平台合作,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提升线下服务能力上,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及时出行建立了线下五大运营中心,30多个司机服务站点,并新建了150余人的线下服务团队,每天可为6000余名司机朋友提供温馨的“司机之家”服务。今年,及时出行还将再投放一万多辆车,在临沂、烟台等城市开城运营。
  同样位于绿地齐鲁之门的山东科创(槐荫)基地,将打造山东省“科技尖端人才+产业孵化器+科技金融”链条互动发展的创新创业新生态。目前,这里已落地科技型企业49家,其中包括5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地高校成果转移转化中心6个,并与省属企业合作落地3家新型研发机构。该基地相继获得山东省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山东省创客之家等荣誉称号。
  2022年,槐荫区总部经济蔚然成势:引进中国联合水泥济南总部和中联水泥(山东)研发中心双总部,山东人力资源产业园顺利落地,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引进企业达到81家,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
  7月2日上午,2022年济南市槐荫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双招双引推介大会在京沪会客厅举行,60余家企业参会,签订40个合作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医养健康、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总投资5亿元的中交(济南)创芯智谷项目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项目将以半导体及相关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为主导产业,打造环渤海智慧产业示范高地、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基地。
  说起为什么要将项目落在槐荫区,该公司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赵杨东谈到了槐荫区的“四大优势”:交通优势、浓厚的商业氛围、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喜新更爱旧”。“我们早上7点多还在北京,不到9点就到了济南,参加完双招双引推介大会,中午我们可以跟济南的企业家朋友坐一坐,下午我们坐3点多的火车去上海,还能赶上晚上7点的商务活动。”赵杨东介绍,他们可以沿着京沪高铁,同一天在3个城市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除了独特的交通优势,槐荫区还有浓厚的商业氛围。“选择槐荫区,还因为这里的营商环境,我们感受到了槐荫区的‘秒批秒办’。”赵杨东说,槐荫区在发力双招双引的同时,也关心着落地企业的发展,“这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2022年,槐荫区创新建设“齐鲁之窗”省市区一体化市民服务中心,成立审批服务大联盟,实现政务服务“跨域办”;设立“槐小花”服务专员,推出“帮代办”“一站办”“自助办”“全时办”服务体系;成立宜商中心,建立“落地即联”“选优”“培育”“预警”“补牢”五项机制,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拓展;深化“一链办理”改革,推进审管互动无缝衔接。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2150户,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3%。
  2023年,槐荫区将以产城融合为目标,高标准编制央企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产业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配套设施、人才储备及综合服务水平;加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着眼高端技术、高层次人才、知名企业,做好上下游企业招商,力争在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扩容升级,力争进驻企业达到90家,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30亿元以上,抓好上市企业后备资源递进培育“荷尖”行动落实,加快尚婵文化新三板挂牌进程,引导生态家园做好北交所上市准备;推动楼宇功能完善和业态聚集,依托绿地集团、万融置业、报业集团等运营商,吸引更多信息技术类、科创服务类、文化创意类、金融产业类企业落户,实现“一楼一特色”。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打造泉城消费新增长极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全力保障稳岗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855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183人,通过城乡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1199人;创新推出“艺术槐荫”文化品牌,精准配送2075场次高端文化艺术产品及服务,改建、提升16处城乡书房,建设提升体育场地32处;高标准建设3处医养结合机构,打造5个农村幸福院“幸福食堂”公益试点项目,被确定为2022年度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建成西沙A4地块幼儿园等5处教育设施,完成泉新学校等3所学校教学楼加建工程,完成11所学校的校园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凝心聚力实现居民“安居梦”,五里牌坊棚改项目二期、民天面粉厂棚改项目、复利广场保障房、王府水屯安置房等项目加快建设,张庄村A1安置地块群众顺利回迁;启动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中优”战略扎实破题,该项目2022年11月2日开始签约,仅用40天时间,签约率、交房率双双突破98.5%,医学中心片区、张刘片区拆迁工作加速推进……2022年,槐荫区用心用情办实事,多措并举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2023年,槐荫区将探索建立驻区重点企业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全新激励机制,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的保障力度,扎实推进零工市场升级及零工公寓建设;高标准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区、儿童友好城区,搭建促进妇女发展的广阔平台;全面提升“艺术槐荫”建设水平,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广全民“文化点单”,持续推进高端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推进“书香槐荫”“悦读西城”品牌建设,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和社会化运营图书馆分馆;启动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二期、福音里片区、御景城北片区、段店片区改造项目二期、试验机厂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经十纬七东北地块等城市更新项目;扎实推进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既有建筑加装电梯40部,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消费是民生福祉的重要表现之一。近年来,槐荫区消费环境不断完善,“首店经济”、汽车消费等居民消费显现出蓬勃动力,奥特莱斯、宜家、迪卡侬、麦德龙、弘阳广场等汇聚而成的高端消费公园逐渐成形,“消费向西、生活向上”成为泉城新风尚。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全市重点监测的18家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30.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36.2万元。而位于槐荫区的印象济南·泉世界接待游客14.6万人次,占了近一半。如果再加上方特东方神画,槐荫区两家重点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超过了另外16家。
  2022年,槐荫区汽车产业树立新标杆,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规划加速实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以汽车销售、汽车后市场为特色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发放汽车消费券,带动消费15亿元;会展产业转型升级,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山东)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2022齐鲁国际车展(秋季)等50余场大型展会,办展总量全省第一;文化旅游产业持续繁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印象济南·泉世界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唯一省级示范步行街,方特东方神画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精品旅游、网络视听、文化演艺、出版传媒产业全面发展。
  近日,槐荫区高端消费公园生态再迎重磅消息:山东最大第四代万达广场将进驻槐荫。项目规划为万达4.0购物中心产品,占地面积118.8亩,总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而刚刚开工的万融广场(腊山店)项目,规划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14亿元。作为典型的TOD项目,该项目集休闲、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办公、住宿于一体,计划于2025年建成开业。
  2023年,济南市槐荫区将健全常态化促消费机制,优化提升促消费活动,构建高品质消费商圈,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消费业态升级,积极培育在线消费、智慧消费、平台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促进消费回暖;高标准打造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支持润华汽车主题公园扩容提质、匡山汽车大世界转型升级,加大新能源汽车、高端汽车品牌的引进力度,推动汽车后市场多元化、品牌化、平台化发展;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对接“9610”跨境电商企业,引进外贸新业态主体,不断开创外贸工作新局面。

  ①腊山河风景如画
  ②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③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
  ④济南二机床
  ⑤校园环境越来越好
  ⑥济南市槐荫区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区
  ⑦济南市槐荫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
   心城市一流城区
  
  □韩宏伟 栾中铭

  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建成使用,省肿瘤医院质子中心投入临床使用,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全面竣工;引进中国联合水泥济南总部和中联水泥(山东)研发中心双总部,山东人力资源产业园顺利落地;印象济南·泉世界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唯一省级示范步行街,方特东方神画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龙湖TOD综合体、远大购物广场、壹合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紧建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济南市槐荫区紧紧围绕“125510”发展思路,全力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全面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槐荫实践,奋力开创新时代槐荫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塑强医养健康产业高地

  2023年1月8日上午,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医疗硅谷项目施工现场,14台塔吊在有条不紊地吊运施工物料;400多名工人忙着进行砖胎膜砌筑、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各项工作。
  “我们正在干的是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地块,目前1、2、4号楼主体结构已全部施工完成,二次结构施工基本完成,3号楼已施工至地上二层,预计7月份主体结构封顶。”中建八局二公司医疗硅谷项目负责人赵锦设说。
  据介绍,医疗硅谷项目位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核心区,占地约2000亩,总建筑面积约357.59万平方米,总投资超400亿元,以教育、医疗、研发、公共服务为主要建设方向,探索运用“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开发模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期推进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山东施尔明国际眼科与眼视光临床中心等一批高端引爆项目落地建设,同时配套酒店办公、孵化转化等服务业态,着力打造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国际医疗高地。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健康中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布局,是“康养济南”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济南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双中心”的核心引擎。
  2022年7月20日上午9点45分,在山东省质子中心负一层的质子治疗中心治疗3室门口,随着1号受试者毛先生步履平稳地走出质子治疗室,国内首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质子治疗系统首例临床试验顺利进行。这意味着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一号工程”——质子中心项目掀起盖头,投入医疗临床。
  新引进项目30个,新开工面积112万平方米;与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获批;成功举办2022中韩保健医疗合作交流会、第二十二届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国际感染病大会等4场大型会议活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校区8月正式启用,入住师生已达2000人……2022年,聚势成峰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恰是济南市槐荫区担当“西兴”龙头的重要体现。
  2023年,槐荫区将加快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高地,聚焦“五大专业集群”,精准对接上下游企业,签约引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类、高端医疗类、医药器械类项目30个以上,推动医养健康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全力服务高端项目,加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部“一带一路”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联合实验室、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科研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支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引入核心技术项目,加快启动P3实验室建设;强化产业聚合,推动海凭国际·济南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发挥精准医学产业园、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等载体优势,加快形成以“医”为核心、“医教研产养”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实现总部经济跨越发展

  作为槐荫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21年,及时出行总部落户绿地齐鲁之门。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130余个城市开城运营,投放近万台车,并上线了“小雨车服”和“及时代驾”业务。
  及时出行总经理侯刚介绍,他们和高德打车聚合平台合作,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提升线下服务能力上,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及时出行建立了线下五大运营中心,30多个司机服务站点,并新建了150余人的线下服务团队,每天可为6000余名司机朋友提供温馨的“司机之家”服务。今年,及时出行还将再投放一万多辆车,在临沂、烟台等城市开城运营。
  同样位于绿地齐鲁之门的山东科创(槐荫)基地,将打造山东省“科技尖端人才+产业孵化器+科技金融”链条互动发展的创新创业新生态。目前,这里已落地科技型企业49家,其中包括5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地高校成果转移转化中心6个,并与省属企业合作落地3家新型研发机构。该基地相继获得山东省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山东省创客之家等荣誉称号。
  2022年,槐荫区总部经济蔚然成势:引进中国联合水泥济南总部和中联水泥(山东)研发中心双总部,山东人力资源产业园顺利落地,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引进企业达到81家,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
  7月2日上午,2022年济南市槐荫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双招双引推介大会在京沪会客厅举行,60余家企业参会,签订40个合作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医养健康、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总投资5亿元的中交(济南)创芯智谷项目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项目将以半导体及相关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为主导产业,打造环渤海智慧产业示范高地、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基地。
  说起为什么要将项目落在槐荫区,该公司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赵杨东谈到了槐荫区的“四大优势”:交通优势、浓厚的商业氛围、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喜新更爱旧”。“我们早上7点多还在北京,不到9点就到了济南,参加完双招双引推介大会,中午我们可以跟济南的企业家朋友坐一坐,下午我们坐3点多的火车去上海,还能赶上晚上7点的商务活动。”赵杨东介绍,他们可以沿着京沪高铁,同一天在3个城市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除了独特的交通优势,槐荫区还有浓厚的商业氛围。“选择槐荫区,还因为这里的营商环境,我们感受到了槐荫区的‘秒批秒办’。”赵杨东说,槐荫区在发力双招双引的同时,也关心着落地企业的发展,“这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2022年,槐荫区创新建设“齐鲁之窗”省市区一体化市民服务中心,成立审批服务大联盟,实现政务服务“跨域办”;设立“槐小花”服务专员,推出“帮代办”“一站办”“自助办”“全时办”服务体系;成立宜商中心,建立“落地即联”“选优”“培育”“预警”“补牢”五项机制,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拓展;深化“一链办理”改革,推进审管互动无缝衔接。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2150户,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3%。
  2023年,槐荫区将以产城融合为目标,高标准编制央企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产业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配套设施、人才储备及综合服务水平;加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着眼高端技术、高层次人才、知名企业,做好上下游企业招商,力争在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扩容升级,力争进驻企业达到90家,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30亿元以上,抓好上市企业后备资源递进培育“荷尖”行动落实,加快尚婵文化新三板挂牌进程,引导生态家园做好北交所上市准备;推动楼宇功能完善和业态聚集,依托绿地集团、万融置业、报业集团等运营商,吸引更多信息技术类、科创服务类、文化创意类、金融产业类企业落户,实现“一楼一特色”。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打造泉城消费新增长极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全力保障稳岗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855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183人,通过城乡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1199人;创新推出“艺术槐荫”文化品牌,精准配送2075场次高端文化艺术产品及服务,改建、提升16处城乡书房,建设提升体育场地32处;高标准建设3处医养结合机构,打造5个农村幸福院“幸福食堂”公益试点项目,被确定为2022年度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建成西沙A4地块幼儿园等5处教育设施,完成泉新学校等3所学校教学楼加建工程,完成11所学校的校园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凝心聚力实现居民“安居梦”,五里牌坊棚改项目二期、民天面粉厂棚改项目、复利广场保障房、王府水屯安置房等项目加快建设,张庄村A1安置地块群众顺利回迁;启动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中优”战略扎实破题,该项目2022年11月2日开始签约,仅用40天时间,签约率、交房率双双突破98.5%,医学中心片区、张刘片区拆迁工作加速推进……2022年,槐荫区用心用情办实事,多措并举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2023年,槐荫区将探索建立驻区重点企业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全新激励机制,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的保障力度,扎实推进零工市场升级及零工公寓建设;高标准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区、儿童友好城区,搭建促进妇女发展的广阔平台;全面提升“艺术槐荫”建设水平,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广全民“文化点单”,持续推进高端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推进“书香槐荫”“悦读西城”品牌建设,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和社会化运营图书馆分馆;启动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二期、福音里片区、御景城北片区、段店片区改造项目二期、试验机厂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经十纬七东北地块等城市更新项目;扎实推进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既有建筑加装电梯40部,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消费是民生福祉的重要表现之一。近年来,槐荫区消费环境不断完善,“首店经济”、汽车消费等居民消费显现出蓬勃动力,奥特莱斯、宜家、迪卡侬、麦德龙、弘阳广场等汇聚而成的高端消费公园逐渐成形,“消费向西、生活向上”成为泉城新风尚。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全市重点监测的18家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30.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36.2万元。而位于槐荫区的印象济南·泉世界接待游客14.6万人次,占了近一半。如果再加上方特东方神画,槐荫区两家重点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超过了另外16家。
  2022年,槐荫区汽车产业树立新标杆,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规划加速实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以汽车销售、汽车后市场为特色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发放汽车消费券,带动消费15亿元;会展产业转型升级,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山东)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2022齐鲁国际车展(秋季)等50余场大型展会,办展总量全省第一;文化旅游产业持续繁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印象济南·泉世界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唯一省级示范步行街,方特东方神画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精品旅游、网络视听、文化演艺、出版传媒产业全面发展。
  近日,槐荫区高端消费公园生态再迎重磅消息:山东最大第四代万达广场将进驻槐荫。项目规划为万达4.0购物中心产品,占地面积118.8亩,总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而刚刚开工的万融广场(腊山店)项目,规划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14亿元。作为典型的TOD项目,该项目集休闲、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办公、住宿于一体,计划于2025年建成开业。
  2023年,济南市槐荫区将健全常态化促消费机制,优化提升促消费活动,构建高品质消费商圈,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消费业态升级,积极培育在线消费、智慧消费、平台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促进消费回暖;高标准打造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支持润华汽车主题公园扩容提质、匡山汽车大世界转型升级,加大新能源汽车、高端汽车品牌的引进力度,推动汽车后市场多元化、品牌化、平台化发展;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对接“9610”跨境电商企业,引进外贸新业态主体,不断开创外贸工作新局面。

  ①腊山河风景如画
  ②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③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
  ④济南二机床
  ⑤校园环境越来越好
  ⑥济南市槐荫区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区
  ⑦济南市槐荫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
   心城市一流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