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同频共振”
西海岸新区助科技创新“拔节”生长
2023-01-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刘 伟
近日,总投资约29.2亿元的“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建设。
项目负责人介绍,该装置主要针对吸气式发动机开展复杂多变条件下的工程热力学及循环系统、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传质学等热物理学科及其交叉学科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将有效支撑现有吸气式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完善和未来新原理吸气式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先进吸气式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支撑。
这,也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批复、启动建设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级新区,“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的建设折射的是西海岸新区对创新的孜孜以求。2022年,西海岸新区共有37项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占全省1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28%,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新认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1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入选2022年山东省科技创新“十强县”。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西海岸新区为科技创新的“拔节”生长提供了坚实土壤。简单来说,就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同频共振”。
不久前,青岛昊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泗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原来,困扰企业已久的技术难题通过“揭榜挂帅”找到了解决方案。
青岛昊成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PVB树脂和PVB胶片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PVB系列产品已非常成熟,但如何提高产品稳定性、实现技术突破,一直是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PVB膜片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反复试验,一般企业不具备高标准的科研设备,难以承受如此高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也很难对接上行业内顶端人才。”高泗明坦言。
正当企业苦苦求索之际,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面向全区企业征集在科技创新中的技术难题及相关技术需求,该公司将技术需求进行了提报。发榜后不久,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张大海及其团队前来“揭榜”,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意向,并组成创新联合体。
“项目周期为两年,预测研发总投入为400万元。现在张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已经完成产品分析,正在加紧开展实验。我相信有了高校科研团队的助力,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高泗明对这次合作信心满满。
“‘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打破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程序,用市场化思维实现了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创新成果的精准对接,最高400万元的重大项目攻关支持力度也极大激发了合作双方的积极性。”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大数据局)局长隋俊昌介绍,截至目前,2022年发布的59项技术需求已有45项榜单成功揭榜,榜单金额2.75亿元。
“目标信号模拟逼真!”“无人平台安全出水!”“演训任务顺利完成!”2022年12月11日下午,青岛积米崖码头,随着水下无人靶标演训试验的圆满成功,试验船上全体参试人员都十分激动。当天,项目组成功完成了声模拟、磁模拟、水面指控与调节等多项海上供靶性能测试,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特征一体化综合模拟水下无人靶标演训系统的技术能力。该项目正是由西海岸新区高校校长基金专项支持。早在2021年,西海岸新区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高校校长基金,使用期三年,重点支持驻区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基金主要以直接补助的形式,综合考虑高校发展现状、学科类型、成果转化情况等因素,分别给予400万元至600万元资金补助。
“设立高校校长基金,是西海岸新区深化校城融合、用好高校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为科技成果在实验室阶段就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成果生根发芽。”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招才中心主任张海舰介绍,截至目前,基金累计拨付7500万元,支持47个项目落地。
本报通讯员 刘 伟
近日,总投资约29.2亿元的“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建设。
项目负责人介绍,该装置主要针对吸气式发动机开展复杂多变条件下的工程热力学及循环系统、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传质学等热物理学科及其交叉学科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将有效支撑现有吸气式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完善和未来新原理吸气式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先进吸气式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支撑。
这,也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批复、启动建设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级新区,“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的建设折射的是西海岸新区对创新的孜孜以求。2022年,西海岸新区共有37项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占全省1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28%,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新认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1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入选2022年山东省科技创新“十强县”。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西海岸新区为科技创新的“拔节”生长提供了坚实土壤。简单来说,就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同频共振”。
不久前,青岛昊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泗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原来,困扰企业已久的技术难题通过“揭榜挂帅”找到了解决方案。
青岛昊成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PVB树脂和PVB胶片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PVB系列产品已非常成熟,但如何提高产品稳定性、实现技术突破,一直是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PVB膜片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反复试验,一般企业不具备高标准的科研设备,难以承受如此高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也很难对接上行业内顶端人才。”高泗明坦言。
正当企业苦苦求索之际,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面向全区企业征集在科技创新中的技术难题及相关技术需求,该公司将技术需求进行了提报。发榜后不久,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张大海及其团队前来“揭榜”,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意向,并组成创新联合体。
“项目周期为两年,预测研发总投入为400万元。现在张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已经完成产品分析,正在加紧开展实验。我相信有了高校科研团队的助力,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高泗明对这次合作信心满满。
“‘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打破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程序,用市场化思维实现了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创新成果的精准对接,最高400万元的重大项目攻关支持力度也极大激发了合作双方的积极性。”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大数据局)局长隋俊昌介绍,截至目前,2022年发布的59项技术需求已有45项榜单成功揭榜,榜单金额2.75亿元。
“目标信号模拟逼真!”“无人平台安全出水!”“演训任务顺利完成!”2022年12月11日下午,青岛积米崖码头,随着水下无人靶标演训试验的圆满成功,试验船上全体参试人员都十分激动。当天,项目组成功完成了声模拟、磁模拟、水面指控与调节等多项海上供靶性能测试,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特征一体化综合模拟水下无人靶标演训系统的技术能力。该项目正是由西海岸新区高校校长基金专项支持。早在2021年,西海岸新区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高校校长基金,使用期三年,重点支持驻区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基金主要以直接补助的形式,综合考虑高校发展现状、学科类型、成果转化情况等因素,分别给予400万元至600万元资金补助。
“设立高校校长基金,是西海岸新区深化校城融合、用好高校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为科技成果在实验室阶段就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成果生根发芽。”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招才中心主任张海舰介绍,截至目前,基金累计拨付7500万元,支持47个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