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港携手,开启共赢新篇章
2022-12-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记者 李媛 报道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装卸现场井然有序。
|
□ 本报记者 李媛
近日,记者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排排高大的蓝色无人设备映入眼帘,与头顶湛蓝的天空、身边蔚蓝的大海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成为胶州湾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港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港口堆场集装箱堆存挤压严重,疏运周转不畅,严重困扰着港口及广大客户。
然而,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陆侧交互区,记者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自动化作业的高速轨道吊,正依据码头智能控制系统生成的作业指令,快速精准地完成集装箱集疏运作业,整个作业现场车水马龙、秩序井然。在这背后,得益于黄岛海关和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协作,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强力度、更实举措,瞄准山东港口打造东北亚空箱调拨基地这一目标,接连打出创新创效组合拳,以实际行动为港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广大客户携手同行、共克时艰注入强心剂。
“现在我们进口空箱放行信息,在船舶靠岸前就已经通过系统全部自动完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待时’,不仅为广大客户缩短了提箱时间,也为码头进一步提升集装箱疏运效率奠定了基础。”在自动化码头前沿,黄岛海关的崔立军指着即将靠泊的“现代汉堡”轮,和记者分享着关港合作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据了解,黄岛海关与山东港口青岛港协作,依托海关系统和码头智慧系统信息共享,实现空箱快速验放,确保进口空箱“船到即放、落地即取”,大幅缩短空箱提箱时间,在为客户节省宝贵时间的同时,进一步缓解了码头堆存压力。除此之外,双方积极探寻集装箱堆存新路径,在码头现有布局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边角场区、压缩工属具场地、调整堆场堆存策略、开辟空箱临时堆场等手段,堆存能力提高13%。
在关港携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缓解货物疏港压力的同时,将海关监管要求与自动化码头生产作业环节打通,依托码头自动化设备特点,创新智能码头堆场策略,助力高速轨道吊双箱作业效率提升32%,进一步提高码头堆场作业能力。为成功打通空箱内外流通渠道,自动化码头与周边15家物流场站实现业务联动、资源共享,日均疏运量同比提高23%;为船公司空箱调拨提供无缝衔接的服务,空箱调运量环比增长85.6%,保障空箱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卸得下、堆得了、输得出。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现在保证外部拖车不空载,有序‘重进重出’,集装箱周转率明显提高。”当谈到码头空箱疏运现状时,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操作部副经理王吉升一脸兴奋。
记者走在码头前沿,一台台自动导引车装载着世界各地的集装箱有序通过H986大型设备机检区,完成对集装箱的顺势监管,全程无丝毫停顿。较于早期的人工查验,每个集装箱能节省近6个小时。
今年6月28日,在“德翔许明”轮作业中,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了60.18自然箱/小时,桥吊最高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7.76自然箱/小时,第九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作业效率持续领跑的背后,离不开黄岛海关的大力支持。崔立军说:“我们将监管要求顺势嵌入码头生产作业流程,客户出口集装箱无需再到异场区进行查验,取而代之的是码头系统与先期机检系统的完美融合,每个集装箱平均压缩通关时间3至7个小时,码头装船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
码头前沿作业如火如荼,码头后方闸口车辆鱼贯而出。“自动化码头闸口,我们只需要轻轻刷一下身份证就可以直接通行,全程不会超过5秒钟,真是太便捷了。”正在通过闸口的青港物流司机薛强开心地说。
据了解,在海关智能无人闸口监管模式加持下,码头禁行数据实行事后核查监管,闸口自动抬杆、快速放行,有效避免了交通拥堵,提高了码头通过能力。
先期机检、智能无人卡口、轨道吊自动称重……一系列智能监管模式,实现了自动化码头现场监管“零干预”、卡口监管“零驻守”、实货监管“零待时”。关港携手,创造了一个个新奇迹,打造了一个个新样板,为广大客户解决了一个个大难题。黄岛海关与山东港口青岛港将持续深化关港合作,不断激发“一流强关”和“一流强港”建设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能。
近日,记者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排排高大的蓝色无人设备映入眼帘,与头顶湛蓝的天空、身边蔚蓝的大海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成为胶州湾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港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港口堆场集装箱堆存挤压严重,疏运周转不畅,严重困扰着港口及广大客户。
然而,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陆侧交互区,记者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自动化作业的高速轨道吊,正依据码头智能控制系统生成的作业指令,快速精准地完成集装箱集疏运作业,整个作业现场车水马龙、秩序井然。在这背后,得益于黄岛海关和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协作,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强力度、更实举措,瞄准山东港口打造东北亚空箱调拨基地这一目标,接连打出创新创效组合拳,以实际行动为港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广大客户携手同行、共克时艰注入强心剂。
“现在我们进口空箱放行信息,在船舶靠岸前就已经通过系统全部自动完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待时’,不仅为广大客户缩短了提箱时间,也为码头进一步提升集装箱疏运效率奠定了基础。”在自动化码头前沿,黄岛海关的崔立军指着即将靠泊的“现代汉堡”轮,和记者分享着关港合作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据了解,黄岛海关与山东港口青岛港协作,依托海关系统和码头智慧系统信息共享,实现空箱快速验放,确保进口空箱“船到即放、落地即取”,大幅缩短空箱提箱时间,在为客户节省宝贵时间的同时,进一步缓解了码头堆存压力。除此之外,双方积极探寻集装箱堆存新路径,在码头现有布局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边角场区、压缩工属具场地、调整堆场堆存策略、开辟空箱临时堆场等手段,堆存能力提高13%。
在关港携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缓解货物疏港压力的同时,将海关监管要求与自动化码头生产作业环节打通,依托码头自动化设备特点,创新智能码头堆场策略,助力高速轨道吊双箱作业效率提升32%,进一步提高码头堆场作业能力。为成功打通空箱内外流通渠道,自动化码头与周边15家物流场站实现业务联动、资源共享,日均疏运量同比提高23%;为船公司空箱调拨提供无缝衔接的服务,空箱调运量环比增长85.6%,保障空箱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卸得下、堆得了、输得出。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现在保证外部拖车不空载,有序‘重进重出’,集装箱周转率明显提高。”当谈到码头空箱疏运现状时,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操作部副经理王吉升一脸兴奋。
记者走在码头前沿,一台台自动导引车装载着世界各地的集装箱有序通过H986大型设备机检区,完成对集装箱的顺势监管,全程无丝毫停顿。较于早期的人工查验,每个集装箱能节省近6个小时。
今年6月28日,在“德翔许明”轮作业中,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了60.18自然箱/小时,桥吊最高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7.76自然箱/小时,第九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作业效率持续领跑的背后,离不开黄岛海关的大力支持。崔立军说:“我们将监管要求顺势嵌入码头生产作业流程,客户出口集装箱无需再到异场区进行查验,取而代之的是码头系统与先期机检系统的完美融合,每个集装箱平均压缩通关时间3至7个小时,码头装船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
码头前沿作业如火如荼,码头后方闸口车辆鱼贯而出。“自动化码头闸口,我们只需要轻轻刷一下身份证就可以直接通行,全程不会超过5秒钟,真是太便捷了。”正在通过闸口的青港物流司机薛强开心地说。
据了解,在海关智能无人闸口监管模式加持下,码头禁行数据实行事后核查监管,闸口自动抬杆、快速放行,有效避免了交通拥堵,提高了码头通过能力。
先期机检、智能无人卡口、轨道吊自动称重……一系列智能监管模式,实现了自动化码头现场监管“零干预”、卡口监管“零驻守”、实货监管“零待时”。关港携手,创造了一个个新奇迹,打造了一个个新样板,为广大客户解决了一个个大难题。黄岛海关与山东港口青岛港将持续深化关港合作,不断激发“一流强关”和“一流强港”建设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