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应助尽助”
每一名留守儿童都有关爱责任人
2022-12-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 原
实习生 陆佳慧
为扎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日前省教育厅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指南》,提出对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坚持“应助尽助”。
《关爱指南》明确了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有关机构、部门的主要职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与民政、公安、司法、财政、团委、妇联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底数摸排、权益保护、志愿帮扶、教育关怀等工作。各学校以班主任和女性教师为主,明确每一名留守儿童的关爱责任人,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学业、安全及心理健康。《关爱指南》还明确了控辍保学、安全守护、心理关爱、学业辅导、生活指导、课外托管、资助帮扶、家校协作和条件建设九项关爱任务。
控辍保学方面,要求学校留守儿童动态建档率100%;县级留守儿童档案更新频次不长于3个月。加强在校留守儿童考勤监测,对辍学或未按时到校的,学校第一时间记入控辍保学工作台账、采取措施,按照“一人一案”要求,及时劝返复学。对有厌学情绪的,学校落实专人跟进学业辅导、思想教育和心理关怀,防止因厌辍学问题出现。
安全守护方面,强化监护人群体的保护意识,让留守儿童增强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防范留守儿童遭受不法侵害。协同各有关部门及村居用好法律、志愿服务、邻里守望等手段,保障留守儿童安全。强化教育惩戒,防止产生校园欺凌,严厉打击校园暴力行为。
学业辅导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业水平监测和关注力度,安排专人对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性化辅导补习,帮助其提升学业水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生活指导、课外托管方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各级彩票公益金、群团组织项目等社会公益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展留守儿童视野。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及其课程内容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需求,鼓励各学校在周末、节假日开展留守儿童看护、辅导等关爱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免收课后服务费用。
资助帮扶方面,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情况,坚持“应助尽助”。留守儿童较多且交通不便的乡镇,初中学校应具备寄宿条件;有寄宿条件的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供食宿和生活便利,按要求为其减免餐费及住宿费用。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随着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留守儿童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达到10.6万人。目前,全省留守儿童失学辍学保持“动态清零”、留守儿童关爱室建设3800多个。考虑到乡村学校学生活动场所条件改善的现状,对于留守儿童关爱室,不再强制要求独立设置和挂牌,防止资源重复建设和群体标签化问题,但仍强调各学校“应安排相对安静房间供留守儿童与家长视频通话交流。”考虑到社会交通便利化的发展趋势,鼓励家长在节假日接留守儿童到务工地团聚,鼓励流入地组织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与子女团聚等活动。
实习生 陆佳慧
为扎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日前省教育厅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指南》,提出对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坚持“应助尽助”。
《关爱指南》明确了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有关机构、部门的主要职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与民政、公安、司法、财政、团委、妇联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底数摸排、权益保护、志愿帮扶、教育关怀等工作。各学校以班主任和女性教师为主,明确每一名留守儿童的关爱责任人,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学业、安全及心理健康。《关爱指南》还明确了控辍保学、安全守护、心理关爱、学业辅导、生活指导、课外托管、资助帮扶、家校协作和条件建设九项关爱任务。
控辍保学方面,要求学校留守儿童动态建档率100%;县级留守儿童档案更新频次不长于3个月。加强在校留守儿童考勤监测,对辍学或未按时到校的,学校第一时间记入控辍保学工作台账、采取措施,按照“一人一案”要求,及时劝返复学。对有厌学情绪的,学校落实专人跟进学业辅导、思想教育和心理关怀,防止因厌辍学问题出现。
安全守护方面,强化监护人群体的保护意识,让留守儿童增强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防范留守儿童遭受不法侵害。协同各有关部门及村居用好法律、志愿服务、邻里守望等手段,保障留守儿童安全。强化教育惩戒,防止产生校园欺凌,严厉打击校园暴力行为。
学业辅导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业水平监测和关注力度,安排专人对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性化辅导补习,帮助其提升学业水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生活指导、课外托管方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各级彩票公益金、群团组织项目等社会公益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展留守儿童视野。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及其课程内容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需求,鼓励各学校在周末、节假日开展留守儿童看护、辅导等关爱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免收课后服务费用。
资助帮扶方面,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情况,坚持“应助尽助”。留守儿童较多且交通不便的乡镇,初中学校应具备寄宿条件;有寄宿条件的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供食宿和生活便利,按要求为其减免餐费及住宿费用。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随着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留守儿童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达到10.6万人。目前,全省留守儿童失学辍学保持“动态清零”、留守儿童关爱室建设3800多个。考虑到乡村学校学生活动场所条件改善的现状,对于留守儿童关爱室,不再强制要求独立设置和挂牌,防止资源重复建设和群体标签化问题,但仍强调各学校“应安排相对安静房间供留守儿童与家长视频通话交流。”考虑到社会交通便利化的发展趋势,鼓励家长在节假日接留守儿童到务工地团聚,鼓励流入地组织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与子女团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