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构建“四张清单”闭环人才引育管理机制
激发企业引才用才主观能动性
2022-12-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薛良诚
本报通讯员 程 源
今年以来,临清市以实施“临才汇”人才工作创新项目为突破点,构建“四张清单”闭环人才引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广泛搭建引才平台,让企业等各类用才主体登台唱“主角”、站“C位”,有效激发企业的引才用才主观能动性,为人才工作发展注入新活力、催生新动能。
搭建“临清人才需求信息采集”小程序,确保需求收集精准化。发放《临清市人才技术需求线上摸底调查问卷》,汇总形成“临清市企业人才需求反馈清单”。同时,依托镇(街道)商会、行业商协会等组织,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全面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和引才用才难题。目前,共收集企业人才需求180项、技术需求7项、高校院所合作需求20条。建立需求转办协调机制,实现需求转办精准化。坚持“一事一议”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临清市企业人才需求转办意见单”,结合相关单位职能定位,协助办理解决。
部门接单勤跑腿,做到有呼必应。临清市充分发挥企业了解产业、熟悉市场、掌握技术的优势,将人才的选育留用权交给企业,承办单位与企业密切对接,在满足需求上做到有呼必应。建立“临清市企业人才需求核实办理单”,第一时间转交部门,并选派专人督促各职能单位研究落实,务必做到第一时间与企业联系了解情况,拟订解决方案,优选精干力量对接企业,全流程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目前,全市共选派人才服务专员79名,结成帮扶对子40余个。人社、科技、工信、教体等部门通力合作。例如,协助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联合研发“高精密可替换型薄壁轴承”,该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聚焦人才需求对接情况、职能部门履职情况、专员服务等方面,强化评议,提升实效。形成“临清市企业人才需求事项结办单”,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述职评议会,由企业对办理情况进行打分,分别授予“蓝红牌”,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共同提升。
政企同心共发力,做到常态长效。临清市充分发挥政企联通互惠效能,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整合人才力量,为企纾困。整合基层商会政策指导员、专家学者、中介服务机构人员等人才资源,成立非公经济纾困专家服务站,在技术服务、经验管理、人才对接、安全排查等方面累计提供服务50余次。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创新发展。围绕轴承、有色金属、桑黄、纺织等产业,完成全市200余家规上企业的人才需求摸底调研工作。开展百名专家、百家企业“双百行动”,举办高层次专家临清行、第三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临清)桑黄全产业链发展大会、2022年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山东行轴承产业专场活动等,先后引进铜合金材料、秸秆生物制浆、轴承设计、机械制造、摩擦学等领域专家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在临清设立院士工作站,建成山东省唯一一条斜轧轴承滚动体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4—10倍。中色奥博特通过引进相关领域高层次专家,实现高性能铜合金研究领域技术突破。强化平台支撑,赋能高质发展。以园区、企业为主体,加快建设产业创新集群,汇聚各类人才。建立轴承智造小镇、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等创新集群,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山东洛轴所、哈临轴承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宇捷轴承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并挂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打造“创新研发在外地,成果转化在临清”的“人才飞地”,打通“外地孵化”与“本土产业化”的联动发展通道,形成政府、企业、人才良性互动。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53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8家、单项冠军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
本报通讯员 程 源
今年以来,临清市以实施“临才汇”人才工作创新项目为突破点,构建“四张清单”闭环人才引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广泛搭建引才平台,让企业等各类用才主体登台唱“主角”、站“C位”,有效激发企业的引才用才主观能动性,为人才工作发展注入新活力、催生新动能。
搭建“临清人才需求信息采集”小程序,确保需求收集精准化。发放《临清市人才技术需求线上摸底调查问卷》,汇总形成“临清市企业人才需求反馈清单”。同时,依托镇(街道)商会、行业商协会等组织,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全面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和引才用才难题。目前,共收集企业人才需求180项、技术需求7项、高校院所合作需求20条。建立需求转办协调机制,实现需求转办精准化。坚持“一事一议”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临清市企业人才需求转办意见单”,结合相关单位职能定位,协助办理解决。
部门接单勤跑腿,做到有呼必应。临清市充分发挥企业了解产业、熟悉市场、掌握技术的优势,将人才的选育留用权交给企业,承办单位与企业密切对接,在满足需求上做到有呼必应。建立“临清市企业人才需求核实办理单”,第一时间转交部门,并选派专人督促各职能单位研究落实,务必做到第一时间与企业联系了解情况,拟订解决方案,优选精干力量对接企业,全流程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目前,全市共选派人才服务专员79名,结成帮扶对子40余个。人社、科技、工信、教体等部门通力合作。例如,协助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联合研发“高精密可替换型薄壁轴承”,该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聚焦人才需求对接情况、职能部门履职情况、专员服务等方面,强化评议,提升实效。形成“临清市企业人才需求事项结办单”,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述职评议会,由企业对办理情况进行打分,分别授予“蓝红牌”,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共同提升。
政企同心共发力,做到常态长效。临清市充分发挥政企联通互惠效能,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整合人才力量,为企纾困。整合基层商会政策指导员、专家学者、中介服务机构人员等人才资源,成立非公经济纾困专家服务站,在技术服务、经验管理、人才对接、安全排查等方面累计提供服务50余次。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创新发展。围绕轴承、有色金属、桑黄、纺织等产业,完成全市200余家规上企业的人才需求摸底调研工作。开展百名专家、百家企业“双百行动”,举办高层次专家临清行、第三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临清)桑黄全产业链发展大会、2022年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山东行轴承产业专场活动等,先后引进铜合金材料、秸秆生物制浆、轴承设计、机械制造、摩擦学等领域专家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在临清设立院士工作站,建成山东省唯一一条斜轧轴承滚动体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4—10倍。中色奥博特通过引进相关领域高层次专家,实现高性能铜合金研究领域技术突破。强化平台支撑,赋能高质发展。以园区、企业为主体,加快建设产业创新集群,汇聚各类人才。建立轴承智造小镇、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等创新集群,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山东洛轴所、哈临轴承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宇捷轴承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并挂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打造“创新研发在外地,成果转化在临清”的“人才飞地”,打通“外地孵化”与“本土产业化”的联动发展通道,形成政府、企业、人才良性互动。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53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8家、单项冠军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