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2022-12-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
□ 本报记者 李明
本报通讯员 琪琪 文琪 层层
12月3日,利津县盐窝镇,陈玉珍早早来到自己在“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的千手织布非遗工坊,开始了拍摄工作。镜头里,几十人正熟练地操作着传统织布机,双脚上下交替,两手往复穿梭,千丝万缕的棉线渐渐变成一匹匹精美厚实的粗布。拍摄完成,陈玉珍用手机制作后上传直播平台。
“每天更新视频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陈玉珍说,当地文旅部门和镇政府近期还组织了专业直播培训,陈玉珍也尝试着做了两场直播。
“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位于黄河北岸,南北贯穿南岭、北岭等4个行政村,全长9600米。利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炳兰告诉记者,这里曾是山东八大盐场之首的永阜盐场所在地,繁华经年,留下了民间剪纸、黄河号子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利津县本着“保护、挖掘、传承”的工作思路,对南岭村至北岭村的“十里长巷”进行改造,以政府引导、吸引社会投资、村集体以房屋入股的运作模式,将老手工、老技艺、老作坊等非遗文化沿街落户,发扬传承传统技艺,打造老街文化品牌。
千手织布、老街酱园等工坊相继开门营业,游客在现场观看传统手工艺的同时,还会带些产品回去使用、品尝。曾经“家家做豆腐、户户能织布”的村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这些工坊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
南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召荣说,前些年,村里大多数人都以传统种植为生,“没想到,现在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尤其是老年人、手艺人发挥了特长,守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
近几年,利津县文旅局和当地政府通过组织培训、入户帮扶等方式,让当地村民逐渐掌握了线上销售、直播等技能。“我们工坊的老粗布床单,多的时候订单每天有一百多床,销售额近3万元。”陈玉珍说。老街酱园负责人曲国栋现在整天围着酱醋缸,为即将到来的春节销售旺季作准备。他说,去年春节,共接到2万多斤的线上订单,今年预计会更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赵炳兰说,近年来,利津县不断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推进文旅新融合,规划建设了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七龙河农业嘉年华、金河滩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一大批特色项目,带旺了当地旅游市场人气。
本报通讯员 琪琪 文琪 层层
12月3日,利津县盐窝镇,陈玉珍早早来到自己在“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的千手织布非遗工坊,开始了拍摄工作。镜头里,几十人正熟练地操作着传统织布机,双脚上下交替,两手往复穿梭,千丝万缕的棉线渐渐变成一匹匹精美厚实的粗布。拍摄完成,陈玉珍用手机制作后上传直播平台。
“每天更新视频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陈玉珍说,当地文旅部门和镇政府近期还组织了专业直播培训,陈玉珍也尝试着做了两场直播。
“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位于黄河北岸,南北贯穿南岭、北岭等4个行政村,全长9600米。利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炳兰告诉记者,这里曾是山东八大盐场之首的永阜盐场所在地,繁华经年,留下了民间剪纸、黄河号子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利津县本着“保护、挖掘、传承”的工作思路,对南岭村至北岭村的“十里长巷”进行改造,以政府引导、吸引社会投资、村集体以房屋入股的运作模式,将老手工、老技艺、老作坊等非遗文化沿街落户,发扬传承传统技艺,打造老街文化品牌。
千手织布、老街酱园等工坊相继开门营业,游客在现场观看传统手工艺的同时,还会带些产品回去使用、品尝。曾经“家家做豆腐、户户能织布”的村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这些工坊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
南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召荣说,前些年,村里大多数人都以传统种植为生,“没想到,现在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尤其是老年人、手艺人发挥了特长,守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
近几年,利津县文旅局和当地政府通过组织培训、入户帮扶等方式,让当地村民逐渐掌握了线上销售、直播等技能。“我们工坊的老粗布床单,多的时候订单每天有一百多床,销售额近3万元。”陈玉珍说。老街酱园负责人曲国栋现在整天围着酱醋缸,为即将到来的春节销售旺季作准备。他说,去年春节,共接到2万多斤的线上订单,今年预计会更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赵炳兰说,近年来,利津县不断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推进文旅新融合,规划建设了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七龙河农业嘉年华、金河滩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一大批特色项目,带旺了当地旅游市场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