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加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政策供给,12个领域福利连成“一本通”

43条“惠青条款”服务青年发展

2022-11-21 作者: 孟一 高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一 高峰
   本报通讯员 朱丽芳

  “虽然北京机会很多、人才集聚,但各方面的创业成本都很高。所以,在经受了第一次的创业失败后,我选择来到济宁,这里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提供了优渥的政策土壤。”谈到从参加由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机器人大赛,到落户济宁生产生活、成长为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经历,于洪金直言,济宁不仅坐拥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更有着对青年群体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共青团济宁市委联合济宁市委人才办为他提供了30万元扶持资金。如今,由他带领的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已在强劲的政策支撑下,充分对接传统产业数字转型需求,逐步蜕变为省内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
  作为山东省首批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济宁一直致力于为广大青年群体营造适合创新创业的优质软环境。日前,共青团济宁市委再次进行服务加码,针对青年发展的实际需求,联合16家市直部门推出了《济宁市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促进青年发展政策汇编(2022版)》,围绕“创业创新”“居住保障”“子女照护及教育”“文体休闲”等青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12个重点领域,梳理出“青春梦想金融包”“青创服务站”“青春驿站”等43条“惠青条款”“一本通”式的政策汇编和配套服务体系的搭建,推动服务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都说青年创业难,首当其冲的便是融资难。对此,共青团济宁市委和济宁市农商银行联手打造了“青春梦想金融包”,先后授信1855户、金额7.2亿元,并建立166处“青创服务站”,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最优化的贷款金融方案和专业化“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济宁还创新推行了“政银担”“信用贷”模式。2022年以来,累积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8亿元,额度全省第一,扶持创业9062人……真金白银的扶持和多元化贷款供给,使得像于洪金一样的创业者得以顺利度过最为艰难的初创期。
  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对新时代的青年群体而言,发展性服务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工作领域,还要不断向生活延伸。
  服务外来创业者,“衣食住行”是拴心留人的先决条件,于是,“青年驿站”先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再通过人才安居工程为青年人购买首套房提供专项补贴;部分青年面临子女“看护难”,就开展起“七彩暑托班”服务,并大力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青年人对下班后休闲充电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运河书屋”便陆续现身济宁主城区街边,形成了充满文艺气质的“15分钟阅读圈”……从青年实际需求出发的政策,每条含金量十足,且鲜活、务实、有效,受到广泛欢迎。
  “服务青年要有年轻态思维,所以,我们所做的汇编,并不是一堆文件式的‘空头支票’,而是每个人能随时享受到的服务。”共青团济宁市委书记田卫锋表示,为了使好政策惠及更多青年、更好促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济宁市各部门正不断强化政策联动,依托青年学子引育“青鸟计划”、青年人才提升“加速器”、青年企业家“接力计划”等,搭建起了从引育、提升、孵化、服务到成才的全流程人才培养链条。
  □ 本报记者 孟一 高峰
   本报通讯员 朱丽芳

  “虽然北京机会很多、人才集聚,但各方面的创业成本都很高。所以,在经受了第一次的创业失败后,我选择来到济宁,这里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提供了优渥的政策土壤。”谈到从参加由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机器人大赛,到落户济宁生产生活、成长为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经历,于洪金直言,济宁不仅坐拥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更有着对青年群体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共青团济宁市委联合济宁市委人才办为他提供了30万元扶持资金。如今,由他带领的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已在强劲的政策支撑下,充分对接传统产业数字转型需求,逐步蜕变为省内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
  作为山东省首批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济宁一直致力于为广大青年群体营造适合创新创业的优质软环境。日前,共青团济宁市委再次进行服务加码,针对青年发展的实际需求,联合16家市直部门推出了《济宁市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促进青年发展政策汇编(2022版)》,围绕“创业创新”“居住保障”“子女照护及教育”“文体休闲”等青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12个重点领域,梳理出“青春梦想金融包”“青创服务站”“青春驿站”等43条“惠青条款”“一本通”式的政策汇编和配套服务体系的搭建,推动服务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都说青年创业难,首当其冲的便是融资难。对此,共青团济宁市委和济宁市农商银行联手打造了“青春梦想金融包”,先后授信1855户、金额7.2亿元,并建立166处“青创服务站”,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最优化的贷款金融方案和专业化“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济宁还创新推行了“政银担”“信用贷”模式。2022年以来,累积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8亿元,额度全省第一,扶持创业9062人……真金白银的扶持和多元化贷款供给,使得像于洪金一样的创业者得以顺利度过最为艰难的初创期。
  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对新时代的青年群体而言,发展性服务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工作领域,还要不断向生活延伸。
  服务外来创业者,“衣食住行”是拴心留人的先决条件,于是,“青年驿站”先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再通过人才安居工程为青年人购买首套房提供专项补贴;部分青年面临子女“看护难”,就开展起“七彩暑托班”服务,并大力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青年人对下班后休闲充电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运河书屋”便陆续现身济宁主城区街边,形成了充满文艺气质的“15分钟阅读圈”……从青年实际需求出发的政策,每条含金量十足,且鲜活、务实、有效,受到广泛欢迎。
  “服务青年要有年轻态思维,所以,我们所做的汇编,并不是一堆文件式的‘空头支票’,而是每个人能随时享受到的服务。”共青团济宁市委书记田卫锋表示,为了使好政策惠及更多青年、更好促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济宁市各部门正不断强化政策联动,依托青年学子引育“青鸟计划”、青年人才提升“加速器”、青年企业家“接力计划”等,搭建起了从引育、提升、孵化、服务到成才的全流程人才培养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