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人带动一批示范一片致富一方
巨野542名“兵人才”挑起乡村振兴大梁
2022-1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赵念东
通讯员 姚朝磊 谢新华 报道
本报巨野讯 11月11日早晨,巨野县田桥镇泗兴屯村的“兵支书”王福林,利用智能广播“村村响”,向村民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王福林退伍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了一名“兵支书”。近年来,王福林带领群众在老窑厂上建起乡村振兴产业园,领办了劳务专业合作社,群众和集体收入连年增长。平时,他利用广播,以乡村“大白话”向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开展违法案例警示教育,让老百姓积极学法、真正懂法、自觉守法,把泗兴屯打造成了无上访事件、无刑事案件、无民事案件发生的“枫桥式乡村”。
像王福林这样的“兵支书”,巨野县有131名。近年来,巨野县积极探索“兵人才”培养使用新路径新举措,用活用好乡村退役军人资源。县委组织部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配合下,积极探索建立从“兵人才”中优选“兵委员”的新路径新机制,让“兵人才”逐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加强历练,提升本领,不仅为优秀退役军人由“兵”变“帅”奠定了良好基础,还为“兵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目前,全县542名“兵人才”在村级“两委”中“挑大梁”,其中“兵支书”131人、“兵委员”411人。
退役不褪色的“兵支书”,身上依然保持着军人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担当。董官屯镇董海村“兵支书”左海军,带领“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现代林果种植业。高标准打造了100多亩樱桃、350多亩苹果种植产业园,村集体经济规模超过600万元,增加群众收入103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走出一条特色乡村致富路。该村相继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村庄”“山东省美丽宜居乡村”“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村”“山东省十百千示范村”。
据统计,去年巨野县“兵支书”所在村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万元,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15.6万元,两项收入均远远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巨野县在退役士兵返乡报到时,通过信息登记、重点座谈、遴选,储备热爱农村工作、有奉献精神、敢于担当的“兵人才”1500余人。“‘兵人才’的储备使用,优化了全县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引领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了‘培养一人、带动一批、示范一片、致富一方’,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巨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昌谦说。
通讯员 姚朝磊 谢新华 报道
本报巨野讯 11月11日早晨,巨野县田桥镇泗兴屯村的“兵支书”王福林,利用智能广播“村村响”,向村民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王福林退伍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了一名“兵支书”。近年来,王福林带领群众在老窑厂上建起乡村振兴产业园,领办了劳务专业合作社,群众和集体收入连年增长。平时,他利用广播,以乡村“大白话”向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开展违法案例警示教育,让老百姓积极学法、真正懂法、自觉守法,把泗兴屯打造成了无上访事件、无刑事案件、无民事案件发生的“枫桥式乡村”。
像王福林这样的“兵支书”,巨野县有131名。近年来,巨野县积极探索“兵人才”培养使用新路径新举措,用活用好乡村退役军人资源。县委组织部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配合下,积极探索建立从“兵人才”中优选“兵委员”的新路径新机制,让“兵人才”逐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加强历练,提升本领,不仅为优秀退役军人由“兵”变“帅”奠定了良好基础,还为“兵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目前,全县542名“兵人才”在村级“两委”中“挑大梁”,其中“兵支书”131人、“兵委员”411人。
退役不褪色的“兵支书”,身上依然保持着军人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担当。董官屯镇董海村“兵支书”左海军,带领“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现代林果种植业。高标准打造了100多亩樱桃、350多亩苹果种植产业园,村集体经济规模超过600万元,增加群众收入103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走出一条特色乡村致富路。该村相继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村庄”“山东省美丽宜居乡村”“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村”“山东省十百千示范村”。
据统计,去年巨野县“兵支书”所在村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万元,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15.6万元,两项收入均远远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巨野县在退役士兵返乡报到时,通过信息登记、重点座谈、遴选,储备热爱农村工作、有奉献精神、敢于担当的“兵人才”1500余人。“‘兵人才’的储备使用,优化了全县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引领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了‘培养一人、带动一批、示范一片、致富一方’,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巨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昌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