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青岛市城阳区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2022-1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徐霜霁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以更高站位、更严作风、更实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农民最急需、最期盼的公益事业入手,扎实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搞活乡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构筑起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发展新格局。
  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
  近日,55位村民议事代表将城阳区夏庄街道青峪村村委会挤得满满当当,当天大家要商定“一事一议”申报项目,这是社区的“一年之计”。
  “这些年村里的路都搞得差不多了,大伙儿想建个文化广场,有个休闲娱乐的地方。”63岁的村民代表胡阿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提议刚一说出口,会议室里一下就热闹了起来———“对呀对呀,弄个文化广场吧。”“大伙儿生活富裕了,也该满足满足精神需求了。”经过两个小时热烈讨论,代表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在集体协议上签好名字,今年的“一事一议”项目就被确定了下来。“一事一议”项目以村民民主议事为基础,所有项目的计划和落地,都要坚持“议”字当先,建什么、怎么建、建好后怎样管,都由社区居民说了算。
  在城阳区财政局局长刘海波看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干的都是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和意见最集中的事,通过自下而上的一系列议事、决策过程,充分发挥这项政策凝民心、聚民力、促民生的作用,也让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精准有力。
  大家的事大家一起来干
  “我们不出钱,但我们有时间、有力气,也想出份力。”42岁的惜福镇街道西葛家社区居民范大哥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村民都自发进行监督。
  “每次修路都可热闹了,村民搬着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看着,就怕这项他们自己决定的项目完成得不好。”西葛家社区党支部书记邴启磊说,“村里成立了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再加上无处不在的群众监督,整个项目运作实现了全过程公开透明。这种方法也被运用到其他村民事务中,让我们的村务公开制度也更加完善。”
  “量身定制”的美丽方案
  “以前路边的排水沟不通畅,一下雨就积水,到了夏天,时常会散发出臭味,很影响我们的生活。社区重新整修了之后,变得非常干净,终于不用捂着鼻子出门了!”惜福镇街道后庄社区路边沟年久失修,排水不通畅,在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后,社区对排水沟进行了整修,对土地护坡进行了加固加高,居民生活环境极大改善,社区的“颜值”提升了一大截。
  城阳区以村内道路、文体广场、排水沟、路灯照明、小型水利设施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为重点,着重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
  为山村铺就致富路
  “多年来,由于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我们自身的发展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都比较落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推行,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重拾发展的信心。”夏庄街道上山色峪村支部书记孙玉祥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推行前,山色峪片区各项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很差。2013年以来,城阳区通过“一事一议”、美丽田园示范村等财政奖补政策累计投入超过7000万元对山色峪片区内的社区道路、登山采摘路径等进行了整修,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还搞起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庭院经济,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就这一问题,专门从事农业产业研究的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康维波表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只有在产业发展思路上不断创新,才能在致富路上越走路越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真金白银’的投入为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翅膀’。”
  建得好还要用得住
  为保障项目质量,城阳区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合理设置、严格执行绩效目标,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督导管控力度,确保财政资金有效、项目质量过硬。同时,优化项目管护机制,指导项目村做好建成项目运行维护工作,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2011年以来,城阳区累计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70余个,财政资金投入超过9000万元,带动其他资金投入超过2000万元。为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城阳区先后出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规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为政策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刘海波表示,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政策把财政支农、民主议事、生态宜居和产业富民等多种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村综合改革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持续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多渠道、多领域、多手段筹措资金,助力打造一批产业兴、环境美、经济强、村民富的村社区,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财政力量。”  
  □徐霜霁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以更高站位、更严作风、更实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农民最急需、最期盼的公益事业入手,扎实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搞活乡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构筑起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发展新格局。
  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
  近日,55位村民议事代表将城阳区夏庄街道青峪村村委会挤得满满当当,当天大家要商定“一事一议”申报项目,这是社区的“一年之计”。
  “这些年村里的路都搞得差不多了,大伙儿想建个文化广场,有个休闲娱乐的地方。”63岁的村民代表胡阿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提议刚一说出口,会议室里一下就热闹了起来———“对呀对呀,弄个文化广场吧。”“大伙儿生活富裕了,也该满足满足精神需求了。”经过两个小时热烈讨论,代表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在集体协议上签好名字,今年的“一事一议”项目就被确定了下来。“一事一议”项目以村民民主议事为基础,所有项目的计划和落地,都要坚持“议”字当先,建什么、怎么建、建好后怎样管,都由社区居民说了算。
  在城阳区财政局局长刘海波看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干的都是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和意见最集中的事,通过自下而上的一系列议事、决策过程,充分发挥这项政策凝民心、聚民力、促民生的作用,也让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精准有力。
  大家的事大家一起来干
  “我们不出钱,但我们有时间、有力气,也想出份力。”42岁的惜福镇街道西葛家社区居民范大哥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村民都自发进行监督。
  “每次修路都可热闹了,村民搬着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看着,就怕这项他们自己决定的项目完成得不好。”西葛家社区党支部书记邴启磊说,“村里成立了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再加上无处不在的群众监督,整个项目运作实现了全过程公开透明。这种方法也被运用到其他村民事务中,让我们的村务公开制度也更加完善。”
  “量身定制”的美丽方案
  “以前路边的排水沟不通畅,一下雨就积水,到了夏天,时常会散发出臭味,很影响我们的生活。社区重新整修了之后,变得非常干净,终于不用捂着鼻子出门了!”惜福镇街道后庄社区路边沟年久失修,排水不通畅,在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后,社区对排水沟进行了整修,对土地护坡进行了加固加高,居民生活环境极大改善,社区的“颜值”提升了一大截。
  城阳区以村内道路、文体广场、排水沟、路灯照明、小型水利设施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为重点,着重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
  为山村铺就致富路
  “多年来,由于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我们自身的发展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都比较落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推行,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重拾发展的信心。”夏庄街道上山色峪村支部书记孙玉祥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推行前,山色峪片区各项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很差。2013年以来,城阳区通过“一事一议”、美丽田园示范村等财政奖补政策累计投入超过7000万元对山色峪片区内的社区道路、登山采摘路径等进行了整修,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还搞起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庭院经济,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就这一问题,专门从事农业产业研究的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康维波表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只有在产业发展思路上不断创新,才能在致富路上越走路越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真金白银’的投入为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翅膀’。”
  建得好还要用得住
  为保障项目质量,城阳区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合理设置、严格执行绩效目标,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督导管控力度,确保财政资金有效、项目质量过硬。同时,优化项目管护机制,指导项目村做好建成项目运行维护工作,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2011年以来,城阳区累计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70余个,财政资金投入超过9000万元,带动其他资金投入超过2000万元。为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城阳区先后出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规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为政策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刘海波表示,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政策把财政支农、民主议事、生态宜居和产业富民等多种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村综合改革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持续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多渠道、多领域、多手段筹措资金,助力打造一批产业兴、环境美、经济强、村民富的村社区,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