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中国—东盟关系乘势而上

2022-11-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刘畅
  11月8日至13日,李克强总理赴柬埔寨出席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7届东亚峰会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李总理发表重要讲话,与多国领导人会谈、会面,全面阐述中方对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合作的政策立场,重申中方维护区域和平稳定的坚定决心及大力促进区域合作的一贯主张,得到东南亚国家广泛关注和认同。中国和东盟携手同行,紧紧把握当前双方合作不断走向深化的历史契机,共攀合作高峰。
  中国—东盟关系经历了不平凡的十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和东盟深度对接发展规划的十年,合力共促和平稳定的十年,蓬勃开展次区域合作的十年,有效管控矛盾分歧的十年。十年来,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提出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形成合力,与东盟印太展望互利合作,与东盟在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形态,持续拓展合作覆盖面和受益群体。双方共同构建澜湄合作和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两个次区域合作机制,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两翼,为双方合作开辟次区域路径。中国和东盟推动海军演训,开启海警交流合作,不断落实《南海行为宣言》,磋商“南海行为准则”,有力维护南海局势稳定。双方在旅游、媒体、青年交流方面的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促进民心相通。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和东盟于2021年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迈上了新台阶,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东盟关系迎来了宝贵的机会之窗。中国和东盟既具有深化双方合作的共同愿望,也具备进一步促推合作的客观基础,正在不断挖掘新的合作潜力,增进友谊,持续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中国和东盟凝聚更多合作共识。中国—东盟合作成绩斐然,体现了双方在一系列关键理念上的共同认知,双方不约而同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关注减贫和民生工作,始终坚持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坚守包容的合作理念和开放的区域主义。中方重申长期坚持的主张,不要求东盟国家选边站队,让彼此的“朋友圈”良性互动,增强团结共进的动力。中方再次表示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对东盟的一系列主张给予高度评价,对东盟印太展望持更正面的看法,矢志建设有意义、实质性、互利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东盟方对中方所提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共建“五大家园”及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给予更多认同和重视,愿与中国合奏更多的合作交响曲。
  中国和东盟务实合作更为全面立体。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投资目的地。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13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近年来,双方在不断夯实经济合作之余,也在安全、全球治理、新兴技术、智慧城市、减贫、社会和人文交流等其他领域取得较多合作成果。会议期间,双方发表了《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将合作与全球发展倡议、东盟共同体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双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更具全球视野的宏观指向和更加丰富的务实合作选项。
  中国和东盟合作连贯性进一步增强。面对进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中国和东盟双方均保持了清醒冷静的战略头脑,始终坚持对对方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断通过高层往来增进战略互信。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线上、线下沟通密切,渠道顺畅,柬埔寨首相洪森、印尼总统佐科、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等领导人相继访华,表明中方始终将东盟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对东盟国家给予长期的关注和重视。今年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是时隔两年后首次在线下召开,中国和东盟各国的领导人面对面会晤,进一步确认了双方的合作意愿和长期向好期待,共同绘制未来发展蓝图,推动双方关系承前启后,取得更大进展。
  2023年是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可以预期,双方将在“三农”领域开展更加精彩的合作。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刘畅
  11月8日至13日,李克强总理赴柬埔寨出席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7届东亚峰会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李总理发表重要讲话,与多国领导人会谈、会面,全面阐述中方对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合作的政策立场,重申中方维护区域和平稳定的坚定决心及大力促进区域合作的一贯主张,得到东南亚国家广泛关注和认同。中国和东盟携手同行,紧紧把握当前双方合作不断走向深化的历史契机,共攀合作高峰。
  中国—东盟关系经历了不平凡的十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和东盟深度对接发展规划的十年,合力共促和平稳定的十年,蓬勃开展次区域合作的十年,有效管控矛盾分歧的十年。十年来,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提出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形成合力,与东盟印太展望互利合作,与东盟在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形态,持续拓展合作覆盖面和受益群体。双方共同构建澜湄合作和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两个次区域合作机制,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两翼,为双方合作开辟次区域路径。中国和东盟推动海军演训,开启海警交流合作,不断落实《南海行为宣言》,磋商“南海行为准则”,有力维护南海局势稳定。双方在旅游、媒体、青年交流方面的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促进民心相通。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和东盟于2021年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迈上了新台阶,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东盟关系迎来了宝贵的机会之窗。中国和东盟既具有深化双方合作的共同愿望,也具备进一步促推合作的客观基础,正在不断挖掘新的合作潜力,增进友谊,持续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中国和东盟凝聚更多合作共识。中国—东盟合作成绩斐然,体现了双方在一系列关键理念上的共同认知,双方不约而同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关注减贫和民生工作,始终坚持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坚守包容的合作理念和开放的区域主义。中方重申长期坚持的主张,不要求东盟国家选边站队,让彼此的“朋友圈”良性互动,增强团结共进的动力。中方再次表示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对东盟的一系列主张给予高度评价,对东盟印太展望持更正面的看法,矢志建设有意义、实质性、互利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东盟方对中方所提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共建“五大家园”及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给予更多认同和重视,愿与中国合奏更多的合作交响曲。
  中国和东盟务实合作更为全面立体。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投资目的地。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13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近年来,双方在不断夯实经济合作之余,也在安全、全球治理、新兴技术、智慧城市、减贫、社会和人文交流等其他领域取得较多合作成果。会议期间,双方发表了《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将合作与全球发展倡议、东盟共同体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双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更具全球视野的宏观指向和更加丰富的务实合作选项。
  中国和东盟合作连贯性进一步增强。面对进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中国和东盟双方均保持了清醒冷静的战略头脑,始终坚持对对方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断通过高层往来增进战略互信。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线上、线下沟通密切,渠道顺畅,柬埔寨首相洪森、印尼总统佐科、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等领导人相继访华,表明中方始终将东盟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对东盟国家给予长期的关注和重视。今年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是时隔两年后首次在线下召开,中国和东盟各国的领导人面对面会晤,进一步确认了双方的合作意愿和长期向好期待,共同绘制未来发展蓝图,推动双方关系承前启后,取得更大进展。
  2023年是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可以预期,双方将在“三农”领域开展更加精彩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