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后主场外交彰显对外战略新气象
2022-11-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
□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陈向阳
中共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重要,中国的发展走向和内外政策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10月31日—11月4日,中国连续开展主场外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密集接待四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充分彰显新征程上自信引领、兼济天下的大国领袖风范,充分展示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此次主场外交有四大看点。
一是巩固完善外交布局,主动塑造外部环境。来访四国的代表性都很突出,涵盖周边、发展中国家、西方大国,表明中国的外交布局在巩固中深化。
“周边是首要”,东南亚的越南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分别成为二十大后第一和第二个来访国。中越同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表示,要秉持“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巩固传统友谊、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推动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巴互信久经考验,“巴铁”美誉名不虚传。习近平主席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时指出,近年来,两国在世界变局乱局中相互支持、砥砺前行,彰显中巴“铁杆”情谊。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坦桑尼亚成为第三个来访国,习近平主席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宣布将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哈桑总统是二十大后中方接待的首位非洲国家元首,充分体现中坦关系的密切程度和中非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大国是关键”,在中西互动更趋复杂、中欧关系更为敏感之际,以务实著称的欧盟大国德国第四个来访。习近平主席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德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变局、乱局中更应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中德应该相互尊重,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对话协商,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泛意识形态化等因素干扰。
二是精准把脉国际大势,充分阐释中国主张。当今世界正值多事之秋,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凸显,中国与来访四国对话对表,增进共识。
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立足本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成功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日益焕发出蓬勃生机。同时,人类进步事业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风险挑战。中越两党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决不让任何人干扰我们前进的步伐,决不让任何势力动摇我们发展的制度根基。
习近平指出,面对高度不确定的世界,中巴双方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为世界提供确定性和正能量。中方愿同巴方一道,推动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两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中德两国领导人就备受瞩目的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习近平指出,中方支持德方、欧方为劝和促谈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国际社会应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呼吁有关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尽快开展直接接触,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
三是拓展平等互利合作,引领共同发展进步。
习近平指出,中越双方要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两党中央领导集体要加强沟通交往,及时就双边关系重大问题交换意见,维护好各自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双方要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方愿同越方加快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两国互联互通,共同构建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习近平指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巴关系,始终将巴基斯坦置于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愿同巴方提升全方位战略合作水平,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坦方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愿继续扩大进口坦桑尼亚特色产品,支持中国企业赴坦投资兴业,为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愿以自身新发展为非方提供新机遇,加快落实“九项工程”,以基础设施为引领,夯实贸易、投资、融资三大支柱,培育中非合作新动能。
习近平指出,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希望欧洲稳定繁荣,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方愿同德方、欧方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四是及时宣介中共二十大,交流互鉴增信释疑。治国理政交流互鉴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新元素,党的二十大后正是开展交流互鉴的好时机。
习近平向阮富仲介绍了中共二十大主要情况,表示: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团结奋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也向朔尔茨介绍了中共二十大主要情况,重点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习近平指出,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和目标,但每个国家都应结合自身实际作出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始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
二十大后的主场外交开局良好,展望任重道远的新征程,中国外交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拓进取、引领担当、趋利避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动塑造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共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重要,中国的发展走向和内外政策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10月31日—11月4日,中国连续开展主场外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密集接待四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充分彰显新征程上自信引领、兼济天下的大国领袖风范,充分展示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此次主场外交有四大看点。
一是巩固完善外交布局,主动塑造外部环境。来访四国的代表性都很突出,涵盖周边、发展中国家、西方大国,表明中国的外交布局在巩固中深化。
“周边是首要”,东南亚的越南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分别成为二十大后第一和第二个来访国。中越同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表示,要秉持“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巩固传统友谊、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推动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巴互信久经考验,“巴铁”美誉名不虚传。习近平主席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时指出,近年来,两国在世界变局乱局中相互支持、砥砺前行,彰显中巴“铁杆”情谊。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坦桑尼亚成为第三个来访国,习近平主席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宣布将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哈桑总统是二十大后中方接待的首位非洲国家元首,充分体现中坦关系的密切程度和中非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大国是关键”,在中西互动更趋复杂、中欧关系更为敏感之际,以务实著称的欧盟大国德国第四个来访。习近平主席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德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变局、乱局中更应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中德应该相互尊重,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对话协商,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泛意识形态化等因素干扰。
二是精准把脉国际大势,充分阐释中国主张。当今世界正值多事之秋,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凸显,中国与来访四国对话对表,增进共识。
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立足本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成功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日益焕发出蓬勃生机。同时,人类进步事业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风险挑战。中越两党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决不让任何人干扰我们前进的步伐,决不让任何势力动摇我们发展的制度根基。
习近平指出,面对高度不确定的世界,中巴双方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为世界提供确定性和正能量。中方愿同巴方一道,推动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两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中德两国领导人就备受瞩目的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习近平指出,中方支持德方、欧方为劝和促谈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国际社会应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呼吁有关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尽快开展直接接触,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
三是拓展平等互利合作,引领共同发展进步。
习近平指出,中越双方要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两党中央领导集体要加强沟通交往,及时就双边关系重大问题交换意见,维护好各自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双方要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方愿同越方加快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两国互联互通,共同构建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习近平指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巴关系,始终将巴基斯坦置于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愿同巴方提升全方位战略合作水平,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坦方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愿继续扩大进口坦桑尼亚特色产品,支持中国企业赴坦投资兴业,为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愿以自身新发展为非方提供新机遇,加快落实“九项工程”,以基础设施为引领,夯实贸易、投资、融资三大支柱,培育中非合作新动能。
习近平指出,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希望欧洲稳定繁荣,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方愿同德方、欧方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四是及时宣介中共二十大,交流互鉴增信释疑。治国理政交流互鉴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新元素,党的二十大后正是开展交流互鉴的好时机。
习近平向阮富仲介绍了中共二十大主要情况,表示: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团结奋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也向朔尔茨介绍了中共二十大主要情况,重点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习近平指出,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和目标,但每个国家都应结合自身实际作出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始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
二十大后的主场外交开局良好,展望任重道远的新征程,中国外交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拓进取、引领担当、趋利避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动塑造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