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起来放心”的背后

济宁实行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2022-10-31 作者: 王浩奇 高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高峰
   本报通讯员 宋 峥

  “菜花,抑制率17.2%,低于50%,合格。”10月26日清晨,位于济宁市中心的秦庄农贸市场,早早地升腾起了城市的烟火气。往来的人群旁边,一间安静的小屋里,乔良正和同事重复着每天同样的农产品快检工作。随着取样、加缓冲剂、光谱检测等一系列操作的进行,室外显示屏上滚动出一个个“合格”字样。作为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关,这间小屋保障着每天来往市场五六千人的“舌尖安全”。
  “7天来了4拨检查的,监管人员比买菜的市民来得都勤。”经常到市场买菜的市民李女士说,平时还可以随时到快检室免费做检测,吃起来还有啥不放心的?“从种植户承诺到农业部门抽检,再到凭合格证进入农批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的抽检,再加上平时定向抽检,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登上百姓餐桌,至少要过这五关。” 济宁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科长郑繁强介绍,济宁市农产品流通环节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从2017年的94.34%提高到2021年的99.43%。
  近年来,济宁市实行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建立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五项制度”,依法从严从快查处食品违法案件,开展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化试点,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在源头,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启动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实行智慧畜牧监管,将16154个养殖场纳入智能化管理。组织开展全市春季粮油安全普查、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安全监测,严防严控各类储粮安全事故。过程监管方面,济宁市排查、防控食品生产风险,开展食品添加剂“两超”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2022年济宁市“三标”10+2类工作台账,全市310家重点品种企业完成标准梳理。同时,推进农村经营店规范化建设,建立1403家拟创建农村食品销售示范店单位和39家拟创建农村批发示范店单位台账。
  济宁市抓实农批市场驻场监管、“互联网+快检”、定量抽检、扫码追溯和半年检查等“五项制度”,提升市场快检能力,推动“山东菜场”常态化使用,对农批市场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摸底检查、半年检查,压实市场开办方和入场销售者主体责任。建立餐饮业态“红黑榜”发布机制,推进清洁厨房行动,强化网络餐饮服务监管,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率达到100%。
  “你看,这些食堂厨房,平常消费者都看不到,我们执法人员也不可能一直在现场监督,现在好了,点开手机一目了然。”10月26日临近中午,身在济宁城区的济宁市市场监管局一级科员阿布都赛米·艾山习惯性地点开手机上的济宁市“明厨亮灶”食品安全管理平台App,济宁市各县市区的一些单位食堂后厨清晰可见。
  “目前,济宁市在1989家学校食堂和20家校外供餐单位安了4014个高清摄像头,就像4000多只眼睛一样,实时守护市民的饮食安全。”济宁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科负责人叶树杞介绍,济宁市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通过视频监控和互联网技术,对餐饮单位后厨进行实时直播。监管人员和公众可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实时查看厨房环境卫生、食品加工操作情况。
  为保护群众“舌尖安全”,当地还开展“守查保”专项行动,在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严查无证经营,滥用食品添加剂,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三无”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高峰
   本报通讯员 宋 峥

  “菜花,抑制率17.2%,低于50%,合格。”10月26日清晨,位于济宁市中心的秦庄农贸市场,早早地升腾起了城市的烟火气。往来的人群旁边,一间安静的小屋里,乔良正和同事重复着每天同样的农产品快检工作。随着取样、加缓冲剂、光谱检测等一系列操作的进行,室外显示屏上滚动出一个个“合格”字样。作为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关,这间小屋保障着每天来往市场五六千人的“舌尖安全”。
  “7天来了4拨检查的,监管人员比买菜的市民来得都勤。”经常到市场买菜的市民李女士说,平时还可以随时到快检室免费做检测,吃起来还有啥不放心的?“从种植户承诺到农业部门抽检,再到凭合格证进入农批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的抽检,再加上平时定向抽检,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登上百姓餐桌,至少要过这五关。” 济宁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科长郑繁强介绍,济宁市农产品流通环节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从2017年的94.34%提高到2021年的99.43%。
  近年来,济宁市实行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建立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五项制度”,依法从严从快查处食品违法案件,开展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化试点,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在源头,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启动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实行智慧畜牧监管,将16154个养殖场纳入智能化管理。组织开展全市春季粮油安全普查、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安全监测,严防严控各类储粮安全事故。过程监管方面,济宁市排查、防控食品生产风险,开展食品添加剂“两超”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2022年济宁市“三标”10+2类工作台账,全市310家重点品种企业完成标准梳理。同时,推进农村经营店规范化建设,建立1403家拟创建农村食品销售示范店单位和39家拟创建农村批发示范店单位台账。
  济宁市抓实农批市场驻场监管、“互联网+快检”、定量抽检、扫码追溯和半年检查等“五项制度”,提升市场快检能力,推动“山东菜场”常态化使用,对农批市场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摸底检查、半年检查,压实市场开办方和入场销售者主体责任。建立餐饮业态“红黑榜”发布机制,推进清洁厨房行动,强化网络餐饮服务监管,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率达到100%。
  “你看,这些食堂厨房,平常消费者都看不到,我们执法人员也不可能一直在现场监督,现在好了,点开手机一目了然。”10月26日临近中午,身在济宁城区的济宁市市场监管局一级科员阿布都赛米·艾山习惯性地点开手机上的济宁市“明厨亮灶”食品安全管理平台App,济宁市各县市区的一些单位食堂后厨清晰可见。
  “目前,济宁市在1989家学校食堂和20家校外供餐单位安了4014个高清摄像头,就像4000多只眼睛一样,实时守护市民的饮食安全。”济宁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科负责人叶树杞介绍,济宁市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通过视频监控和互联网技术,对餐饮单位后厨进行实时直播。监管人员和公众可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实时查看厨房环境卫生、食品加工操作情况。
  为保护群众“舌尖安全”,当地还开展“守查保”专项行动,在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严查无证经营,滥用食品添加剂,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三无”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守食品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