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媒体缘何关注中共二十大报告
2022-10-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
□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韩庆娜
10月16日,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全球目光聚焦北京,2500名境内外记者参与大会采访报道,“中共二十大”字眼儿迅速见诸报端。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工作报告,细数高频词汇、捕捉全新提法、解读报告涵义,认为本次大会不仅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而且将对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格局等产生重要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共二十大的群体性关注,既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事务、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果,也反映出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关键作用。
二十大报告是国际社会深刻了解中国“过去”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外部世界对中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建立科学认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不同寻常的伟大成就,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6%,远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和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达18.5%,较10年前提高7.2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总额6.9万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56.8%。尼泊尔学者委员会彭德拉·施雷斯塔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激励更多发展中国家走上一条现代化的新道路,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也宣告了西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的失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发文表示,自2010年中国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仍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成为历史上持续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二十大报告是国际社会精准把握中国“未来”的关键线索,有助于其看清中国发展与前进的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行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外媒普遍关注报告中的“安全”“发展”“共同富裕”等热门词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分析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强调了国内、国际优先事务,其中反复出现的词汇突出了工作重点。澳大利亚有媒体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以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日本《朝日新闻》表示,中国在过去数十年取得了经济繁荣与发展,全世界都将继续关注中国共产党将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二十大报告是国际社会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教案,这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读懂中国的另一个关键词。新加坡一媒体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判断中国对中国特色、中国方式的坚持意味着中国将继续走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
国际社会希望通过二十大报告看到“中国眼中的世界”,以此勾画出“世界眼中的中国”,特别是探究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多国媒体对中国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使命担当寄予厚望。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稳定、繁荣与世界息息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所阐明的,“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二十大以后,中国将一如既往,积极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负责任的态度,与国际社会一道,直面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切实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月16日,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全球目光聚焦北京,2500名境内外记者参与大会采访报道,“中共二十大”字眼儿迅速见诸报端。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工作报告,细数高频词汇、捕捉全新提法、解读报告涵义,认为本次大会不仅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而且将对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格局等产生重要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共二十大的群体性关注,既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事务、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果,也反映出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关键作用。
二十大报告是国际社会深刻了解中国“过去”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外部世界对中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建立科学认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不同寻常的伟大成就,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6%,远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和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达18.5%,较10年前提高7.2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总额6.9万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56.8%。尼泊尔学者委员会彭德拉·施雷斯塔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激励更多发展中国家走上一条现代化的新道路,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也宣告了西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的失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发文表示,自2010年中国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仍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成为历史上持续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二十大报告是国际社会精准把握中国“未来”的关键线索,有助于其看清中国发展与前进的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行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外媒普遍关注报告中的“安全”“发展”“共同富裕”等热门词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分析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强调了国内、国际优先事务,其中反复出现的词汇突出了工作重点。澳大利亚有媒体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以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日本《朝日新闻》表示,中国在过去数十年取得了经济繁荣与发展,全世界都将继续关注中国共产党将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二十大报告是国际社会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教案,这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读懂中国的另一个关键词。新加坡一媒体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判断中国对中国特色、中国方式的坚持意味着中国将继续走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
国际社会希望通过二十大报告看到“中国眼中的世界”,以此勾画出“世界眼中的中国”,特别是探究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多国媒体对中国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使命担当寄予厚望。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稳定、繁荣与世界息息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所阐明的,“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二十大以后,中国将一如既往,积极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负责任的态度,与国际社会一道,直面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切实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