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勇担国家战略使命 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
2022-10-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文辉 王伟
黄海之滨,活力涌动。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下简称“西海岸”),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陆域面积212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总人口234万。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青岛西海岸新区勇担国家战略使命,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获批以来,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过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列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从全国百强区第13名跃升至第4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均占青岛三分之一;荣获国务院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先进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60余项国家级荣誉,连续3年上榜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国家战略强势叠加
在大局中彰显担当
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建设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获批数年来,西海岸始终处于中国开放发展的风口,获得多项国家战略加持。乘风直上,西海岸以重大战略牵引改革、倒逼开放,在全省全国大局中彰显新区担当。
经略海洋走在前列。“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是国家赋予西海岸新区的战略使命。西海岸新区持续发起经略海洋攻坚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海洋强省先行示范区和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总量占青岛市40%、山东省11.3%、全国1.86%。聚焦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精准发力,总投资2000亿元的101个重点海洋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北船重工升级为中船集团二级子公司,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建成启用。获批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今年以来,深远海养殖试验区实现第二批收鱼,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2处、总数达14处,占全国9.1%;建成交付全球首批一体化建造LNG核心工艺模块、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1%、占青岛总量41%以上。
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示范。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面积52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西海岸新区,是3个片区中面积最大、承担试点任务最多的片区。获批3年来,106项试点任务全面实施,形成226个创新案例,79项为全国首创;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均实现两年翻一番,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9%、58.6%,累计新增企业主体2.5万个,是成立前总量的1.4倍。商务部发布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片区步入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今年以来,全国首创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改革模式,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改革试点批复,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新模式等1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总投资300亿元的富士康电子元器件及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基地加快建设,总投资54.6亿元的17个基因科技产业链项目有序推进。
体制机制创新活力迸发。坚持向改革要动力,释放《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和山东省委、青岛市委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效应,新争创市级以上改革试点8项、累计127项,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等重大试点任务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法律服务超市”等40余项改革经验在市级以上层面复制推广。坚持向创新要活力,建立“科技专员+揭榜挂帅”机制,深化校城融合、校企融合,引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0.9%。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3倍、达到930家,“专精特新”企业由不足百家增长到1686家,实现了量质齐升。
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以“三大提升、四大突破”头雁行动、先进制造业提质行动为抓手,西海岸聚力发展“5+5+7”产业集群,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
做强五大优势产业。构建“链长+链主+联盟”工作体系,全力推动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船舶海工、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市47家先进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24家在新区。智能家电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海西湾入选全国船舶海工行业五星级示范基地,五大集群产值均占青岛市半壁江山。加速智变融合,海容冷链等700余个项目完成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技改总量占青岛市的42.7%。海尔卡奥斯获批首个国家级“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赛轮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
突破五大新兴产业。聚焦“芯屏”、海洋生物医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影视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规划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氢能与储能、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等4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芯屏经济”垂直崛起,总投资1212亿元的40余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海洋生物医药加速壮大,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实施明月海藻等龙头企业扩增计划,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海藻加工基地和国内唯一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齐聚新区。虚拟现实布局成势,启用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集聚企业及机构300家,建成运营VR产业园,促进5G+VR多场景应用,产业营收翻番增长。人工智能快速成长,认定“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人工智能”项目21个,讯飞未来港被授予“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赋能中心”,营收年均增长20%。影视产业蓬勃发展,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每年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科技影都提速、“青岛出品”提质等九大行动,累计注册影视公司739家,入驻拍摄《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200余部,加速构建电影全产业链体系。
提升七大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聚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七大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强势崛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设立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推出总规模100亿元的共同富裕基金、50亿元的“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普惠稳岗贷、露营旅游保险、新市民保险等“一金两贷双保险”,打造资本策源新高地。增强现代商贸扩内需、促消费功能,着重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扩大中日韩消费专区影响力,建成启用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以“畅游西海岸”为主题,打造“十佳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培育乡村旅游品牌65个。
双向开放提质升级
辐射带动能级提升
坐拥1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西海岸是当前国内政策支持最大、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高水平开放提质行动、营商环境提质行动,西海岸辐射带动能级显著提升。
开放枢纽作用凸显。高效链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大市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发挥国家级新区示范引领作用。西海岸新区完成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总体规划、封闭运作模式获批复,加快打造面向日韩、辐射黄河流域的开放窗口。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港上半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双双位居全国第四位。创新“五位一体”招商推进机制,聚焦“四新经济”攻坚突破,1—7月,引进诚志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8个、总投资1745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大项目15个,世界500强注册项目8个。
近年来,西海岸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聚焦九大领域44个方面开展328项攻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云牵手”联盟成员覆盖23个省区市,打造黄河流域“云见面”跨域办模式;搭建“政企面对面”服务平台,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开通5G“项目审批服务直通车”。今年1—7月份,累计新设市场主体31685户,总量达到41.6万户。
城乡建设提质转型
品质之城加速崛起
以城市更新和建设提质行动、会展名区建设提质行动为抓手,西海岸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一座承载美好生活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品质之城加速崛起。
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和建设,城市功能全面跃升。西海岸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1—7月,开工在建项目212个、完成投资113.8亿元;2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10个村居安置小区交付、3000户居民喜迁新居。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在青岛市专项考核中列第一档。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开工,地铁1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第二条海底隧道加快建设,G228丹东线、明董高速与疏港二路接线工程等重大工程快速推进,构建起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统筹疫情防控和重大活动,国际会展名区魅力彰显。今年以来,成功举办第六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位嘉宾、1000多家企业参会参展;2022青岛国际显示大会签约总投资206亿元的11个重点项目;第32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历时10天,吸引139万人次参与;青岛国际家具展、国际机床展等展会有力带动行业复苏。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城乡协调共进。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高标准建设11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片区。深入推进三产融合,12个乡村产业振兴集聚区完成投资12.7亿元、营业收入18.5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工,东方文化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新区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经验全市推广。
公共服务提质惠民
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以全面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导向,西海岸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提高到80%以上。10年来,累计新增就业130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7.3万人;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93所,新增学位14.1万个;引进青岛妇儿医院等高端医疗项目7个,新增医疗卫生机构1326个、床位1万多张。
千方百计保就业。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十条等措施,开展“起航西海岸”“芯屏”人才专猎等系列招聘活动,打造“平台+劳务经纪人”新模式,为高校毕业生、农村闲置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就业服务。1—7月,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创设4650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深入实施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创新搭建“云社保”网络服务平台,全区参保单位4.9万家,参加失业保险47.3万人、工伤保险55.8万人。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新启用3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1000个;夏季高考再创佳绩,一段达线突破4000人,创历史新高。半岛区域医疗中心加速崛起,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主体封顶,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被誉为“西海岸模式”。着力建设老年人友好型城市,9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6处服务驿站建成使用,新区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牢牢守护绿水青山。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西海岸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气候投融资试点评审的国家级新区,灵山岛自然保护区获全国首个自主负碳区域权威认证,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项目团队入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河长+湾长”联动工作机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提升,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新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①青岛西海岸新区沿海一线
②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
③海尔卡奥斯示范平台
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⑤青岛自贸片区
⑥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
⑦中日韩跨境电商消费体验中心
⑧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黄海之滨,活力涌动。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下简称“西海岸”),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陆域面积212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总人口234万。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青岛西海岸新区勇担国家战略使命,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获批以来,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过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列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从全国百强区第13名跃升至第4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均占青岛三分之一;荣获国务院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先进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60余项国家级荣誉,连续3年上榜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国家战略强势叠加
在大局中彰显担当
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建设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获批数年来,西海岸始终处于中国开放发展的风口,获得多项国家战略加持。乘风直上,西海岸以重大战略牵引改革、倒逼开放,在全省全国大局中彰显新区担当。
经略海洋走在前列。“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是国家赋予西海岸新区的战略使命。西海岸新区持续发起经略海洋攻坚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海洋强省先行示范区和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总量占青岛市40%、山东省11.3%、全国1.86%。聚焦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精准发力,总投资2000亿元的101个重点海洋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北船重工升级为中船集团二级子公司,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建成启用。获批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今年以来,深远海养殖试验区实现第二批收鱼,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2处、总数达14处,占全国9.1%;建成交付全球首批一体化建造LNG核心工艺模块、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1%、占青岛总量41%以上。
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示范。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面积52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西海岸新区,是3个片区中面积最大、承担试点任务最多的片区。获批3年来,106项试点任务全面实施,形成226个创新案例,79项为全国首创;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均实现两年翻一番,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9%、58.6%,累计新增企业主体2.5万个,是成立前总量的1.4倍。商务部发布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片区步入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今年以来,全国首创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改革模式,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改革试点批复,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新模式等1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总投资300亿元的富士康电子元器件及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基地加快建设,总投资54.6亿元的17个基因科技产业链项目有序推进。
体制机制创新活力迸发。坚持向改革要动力,释放《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和山东省委、青岛市委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效应,新争创市级以上改革试点8项、累计127项,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等重大试点任务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法律服务超市”等40余项改革经验在市级以上层面复制推广。坚持向创新要活力,建立“科技专员+揭榜挂帅”机制,深化校城融合、校企融合,引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0.9%。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3倍、达到930家,“专精特新”企业由不足百家增长到1686家,实现了量质齐升。
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以“三大提升、四大突破”头雁行动、先进制造业提质行动为抓手,西海岸聚力发展“5+5+7”产业集群,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
做强五大优势产业。构建“链长+链主+联盟”工作体系,全力推动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船舶海工、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市47家先进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24家在新区。智能家电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海西湾入选全国船舶海工行业五星级示范基地,五大集群产值均占青岛市半壁江山。加速智变融合,海容冷链等700余个项目完成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技改总量占青岛市的42.7%。海尔卡奥斯获批首个国家级“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赛轮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
突破五大新兴产业。聚焦“芯屏”、海洋生物医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影视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规划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氢能与储能、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等4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芯屏经济”垂直崛起,总投资1212亿元的40余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海洋生物医药加速壮大,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实施明月海藻等龙头企业扩增计划,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海藻加工基地和国内唯一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齐聚新区。虚拟现实布局成势,启用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集聚企业及机构300家,建成运营VR产业园,促进5G+VR多场景应用,产业营收翻番增长。人工智能快速成长,认定“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人工智能”项目21个,讯飞未来港被授予“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赋能中心”,营收年均增长20%。影视产业蓬勃发展,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每年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科技影都提速、“青岛出品”提质等九大行动,累计注册影视公司739家,入驻拍摄《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200余部,加速构建电影全产业链体系。
提升七大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聚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七大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强势崛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设立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推出总规模100亿元的共同富裕基金、50亿元的“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普惠稳岗贷、露营旅游保险、新市民保险等“一金两贷双保险”,打造资本策源新高地。增强现代商贸扩内需、促消费功能,着重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扩大中日韩消费专区影响力,建成启用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以“畅游西海岸”为主题,打造“十佳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培育乡村旅游品牌65个。
双向开放提质升级
辐射带动能级提升
坐拥1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西海岸是当前国内政策支持最大、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高水平开放提质行动、营商环境提质行动,西海岸辐射带动能级显著提升。
开放枢纽作用凸显。高效链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大市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发挥国家级新区示范引领作用。西海岸新区完成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总体规划、封闭运作模式获批复,加快打造面向日韩、辐射黄河流域的开放窗口。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港上半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双双位居全国第四位。创新“五位一体”招商推进机制,聚焦“四新经济”攻坚突破,1—7月,引进诚志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8个、总投资1745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大项目15个,世界500强注册项目8个。
近年来,西海岸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聚焦九大领域44个方面开展328项攻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云牵手”联盟成员覆盖23个省区市,打造黄河流域“云见面”跨域办模式;搭建“政企面对面”服务平台,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开通5G“项目审批服务直通车”。今年1—7月份,累计新设市场主体31685户,总量达到41.6万户。
城乡建设提质转型
品质之城加速崛起
以城市更新和建设提质行动、会展名区建设提质行动为抓手,西海岸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一座承载美好生活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品质之城加速崛起。
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和建设,城市功能全面跃升。西海岸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1—7月,开工在建项目212个、完成投资113.8亿元;2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10个村居安置小区交付、3000户居民喜迁新居。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在青岛市专项考核中列第一档。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开工,地铁1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第二条海底隧道加快建设,G228丹东线、明董高速与疏港二路接线工程等重大工程快速推进,构建起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统筹疫情防控和重大活动,国际会展名区魅力彰显。今年以来,成功举办第六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位嘉宾、1000多家企业参会参展;2022青岛国际显示大会签约总投资206亿元的11个重点项目;第32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历时10天,吸引139万人次参与;青岛国际家具展、国际机床展等展会有力带动行业复苏。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城乡协调共进。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高标准建设11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片区。深入推进三产融合,12个乡村产业振兴集聚区完成投资12.7亿元、营业收入18.5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工,东方文化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新区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经验全市推广。
公共服务提质惠民
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以全面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导向,西海岸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提高到80%以上。10年来,累计新增就业130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7.3万人;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93所,新增学位14.1万个;引进青岛妇儿医院等高端医疗项目7个,新增医疗卫生机构1326个、床位1万多张。
千方百计保就业。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十条等措施,开展“起航西海岸”“芯屏”人才专猎等系列招聘活动,打造“平台+劳务经纪人”新模式,为高校毕业生、农村闲置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就业服务。1—7月,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创设4650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深入实施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创新搭建“云社保”网络服务平台,全区参保单位4.9万家,参加失业保险47.3万人、工伤保险55.8万人。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新启用3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1000个;夏季高考再创佳绩,一段达线突破4000人,创历史新高。半岛区域医疗中心加速崛起,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主体封顶,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被誉为“西海岸模式”。着力建设老年人友好型城市,9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6处服务驿站建成使用,新区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牢牢守护绿水青山。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西海岸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气候投融资试点评审的国家级新区,灵山岛自然保护区获全国首个自主负碳区域权威认证,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项目团队入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河长+湾长”联动工作机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提升,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新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①青岛西海岸新区沿海一线
②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
③海尔卡奥斯示范平台
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⑤青岛自贸片区
⑥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
⑦中日韩跨境电商消费体验中心
⑧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