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工业和信息化跨越赶超背后的奋进密码

三大创新举措激活工业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2-10-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5171亿元连续3年跨越3个千亿元台阶达到8336亿元,2021年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双双跻身国家一线城市前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2022年全国城市排名第六,软件产业10项关键指标连续19年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济南工业信息化发展主要发展指标实现了“三年一大步”的历史性跨越赶超,由全省第三梯队跃升到第一梯队,形成了“12345”的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全省第一,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全省第二,工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全省第四,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全省第五。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为全市GDP过万亿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汲佩德表示,近年来,济南市工信系统牢牢把握“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思想方法和内在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三大创新举措:即提出了“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快干实干、创新发展”的济南工信理念精神和总体思路,探索形成了“三个三”的工信创新发展路径,谋划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一系列创新举措激活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济南工业和信息化呈现出转折性、规律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新变化。
  
  
立足实际 思想引领
创新“三个三”工信发展路径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汲佩德表示,近年来,济南市工信系统紧密联系济南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提升发展标杆,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实践“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快干实干、创新发展”的济南工信理念和精神。
  “高点定位”即牢记责任使命,按照走在前的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高标准、高起点确定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超前谋划”即围绕高点定位,解放思想、先思先谋、善思善谋,用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强的力度,谋划好实现目标任务的工作方案和路径。“快干实干”即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以快干赢得先机、赢得主动,以实干赢得实效、赢得竞争优势。“创新发展”即牢固树立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坚持用创新引领,统筹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求发展、求突破、求跨越,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三个发展走在前。
  思路决定出路,济南市工信局牢牢把握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明确目标定位、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系统谋划实践“适应五化要求,追踪五新趋势,提升理念精神,聚焦三大重点,培育三大动能,做好三篇文章”的济南工信发展总体思路。
  具体来说,即适应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追踪新技术、新资源、新动能、新模式、新经济的发展趋势;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持续凝聚提升“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快干实干、创新发展”的工信理念精神;把握职责定位,聚焦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引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大重点任务。持续培育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三大发展动能;做好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三篇文章。
  正是工信理念精神和总体思路的持续实践、锤炼和提升,探索形成了“三个三”的工信创新发展路径,即聚焦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引领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大重点,持续培育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三大动能,推动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三个发展走在前。济南工信“三个三”的创新发展路径写入首届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济南宣言》,成为时代发展的共识。
  
把握趋势 战略引领
瞄准两大主攻方向凝聚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擘画了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蓝图,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汲佩德表示,济南市工信系统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聚焦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使命担当,紧密联系济南发展实际,系统谋划实践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智能经济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并推动其成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主导战略。
  谋划实践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济南市工信系统牢牢把握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协同发展的大逻辑,从全球全国全省3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对比,特别是对全国GDP20强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最终得出:工业经济是赢得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针对济南市工业经济不大不强的短板弱项,系统谋划提出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并推动上升为“十四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聚焦战略实施,谋划提出4个强化的落实举措。强化战略目标导向:始终保持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定力,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工业作为城市能级的战略支撑和产业能级提升的主攻方向。强化基础支撑作用:逐年提升工业对全市经济的基础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强化考核导向:按照工业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的目标导向确定考核权重,将工业增速及占比、工业及技改投资增速及占比、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划定不低于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30%的工业用地保障红线,加强工业用地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这4个目标导向旗帜鲜明,有机统一,相互支撑,有效解决了战略导向和战略实施问题,为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谋划实践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济南市工信系统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率先谋划实践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前瞻提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一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率先发布《济南市“十四五”加快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聚焦算力、算法、算数创新引领,谋划推动部省市共建“中国算谷”重大产业生态项目,聚力打造全球算力产业新高地、数据汇聚共享新典范、未来智慧产业新航标。这一系列战略和政策举措的超前谋划和实践,为济南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快干实干 有效落实
开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产业,要防止脱实向虚;抓发展,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汲佩德表示,近年来,济南市工信局牢固树立“抓落实就是讲政治,不抓落实就是不讲政治”政绩观,始终坚持实践标准,以实在实干实绩论英雄,推动省市工作部署在工信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促进工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前列。制造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突破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548家;工业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5171亿元连续3年跨越3个千亿元台阶达到8336亿元,向万亿元目标坚定迈进。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3万亿元,全市拥有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9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引领行业发展的名企名品名牌不断涌现,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产品)9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省级瞪羚和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423家和1532家,均居全省首位。伊莱特超大整体环轧钢环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重汽高端重卡商用车、二机床大型冲压生产线、临工重机大型矿车行业领先,走向世界;浪潮服务器蝉联中国市场第一,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天岳碳化硅衬底材料成功实现我国关键前沿半导体材料领域的自主可控;齐鲁制药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医药科技前沿;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数字经济引领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前。济南是中国软件名城和全国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加”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2022年全国城市排名第六,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到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均居全国第8位。数字产业化持续领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93亿元。软件业规模总量居全国第7位,10项关键指标连续19年居全省第一位。服务器制造、信创产业、区块链技术等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7753亿元。获批建设11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拥有浪潮云洲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5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上云企业数量突破5万家,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142家,入选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102个,居全省第1位。城市数字化蓬勃发展,大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设施3.7万余处,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启动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居全国主要城市第四位、全省首位。成功入选国家首批5G商用城市、千兆城市、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打造一流发展生态促进工信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正确把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聚焦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建立产业、政策、服务“三位一体”的一流工信发展生态。打造一流产业体系:以打造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万亿级工业强市为目标,以加快建设智能经济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为牵引,到2025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个万亿级产业高地,支撑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构建起“1+2”3个万亿级产业发展体系,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总量突破2万亿元,努力让工业“压舱石”成为实体经济“硬核”。打造一流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制度创新供给力度,持续强化政策的需求侧管理,坚持问需于企业,问计于社会,构建起以《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为母体和统领的“1+N”80余个文件的工业强市政策体系,工信领域扶持资金规模达百亿级,政策的系统性、含金量、精准性和企业的获得感持续增强。打造一流服务体系:秉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企业理念,持续完善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打造“亲清在线”和企业版的“12345”,发布各级各类政策50万次,累计服务企业140万家次;探索建立“五位一体”融资服务体系,累计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2300亿元。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7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5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64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45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①浪潮智能工厂
②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车间
③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
④济南二机床安装在上汽大众长沙工厂的全自动 快速冲压生产线
⑤中科新经济科创园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5171亿元连续3年跨越3个千亿元台阶达到8336亿元,2021年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双双跻身国家一线城市前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2022年全国城市排名第六,软件产业10项关键指标连续19年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济南工业信息化发展主要发展指标实现了“三年一大步”的历史性跨越赶超,由全省第三梯队跃升到第一梯队,形成了“12345”的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全省第一,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全省第二,工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全省第四,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全省第五。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为全市GDP过万亿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汲佩德表示,近年来,济南市工信系统牢牢把握“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思想方法和内在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三大创新举措:即提出了“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快干实干、创新发展”的济南工信理念精神和总体思路,探索形成了“三个三”的工信创新发展路径,谋划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一系列创新举措激活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济南工业和信息化呈现出转折性、规律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新变化。
  
  
立足实际 思想引领
创新“三个三”工信发展路径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汲佩德表示,近年来,济南市工信系统紧密联系济南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提升发展标杆,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实践“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快干实干、创新发展”的济南工信理念和精神。
  “高点定位”即牢记责任使命,按照走在前的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高标准、高起点确定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超前谋划”即围绕高点定位,解放思想、先思先谋、善思善谋,用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强的力度,谋划好实现目标任务的工作方案和路径。“快干实干”即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以快干赢得先机、赢得主动,以实干赢得实效、赢得竞争优势。“创新发展”即牢固树立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坚持用创新引领,统筹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求发展、求突破、求跨越,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三个发展走在前。
  思路决定出路,济南市工信局牢牢把握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明确目标定位、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系统谋划实践“适应五化要求,追踪五新趋势,提升理念精神,聚焦三大重点,培育三大动能,做好三篇文章”的济南工信发展总体思路。
  具体来说,即适应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追踪新技术、新资源、新动能、新模式、新经济的发展趋势;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持续凝聚提升“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快干实干、创新发展”的工信理念精神;把握职责定位,聚焦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引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大重点任务。持续培育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三大发展动能;做好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三篇文章。
  正是工信理念精神和总体思路的持续实践、锤炼和提升,探索形成了“三个三”的工信创新发展路径,即聚焦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引领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大重点,持续培育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三大动能,推动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三个发展走在前。济南工信“三个三”的创新发展路径写入首届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济南宣言》,成为时代发展的共识。
  
把握趋势 战略引领
瞄准两大主攻方向凝聚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擘画了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蓝图,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汲佩德表示,济南市工信系统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聚焦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使命担当,紧密联系济南发展实际,系统谋划实践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智能经济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并推动其成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主导战略。
  谋划实践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济南市工信系统牢牢把握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协同发展的大逻辑,从全球全国全省3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对比,特别是对全国GDP20强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最终得出:工业经济是赢得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针对济南市工业经济不大不强的短板弱项,系统谋划提出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并推动上升为“十四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聚焦战略实施,谋划提出4个强化的落实举措。强化战略目标导向:始终保持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定力,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工业作为城市能级的战略支撑和产业能级提升的主攻方向。强化基础支撑作用:逐年提升工业对全市经济的基础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强化考核导向:按照工业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的目标导向确定考核权重,将工业增速及占比、工业及技改投资增速及占比、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划定不低于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30%的工业用地保障红线,加强工业用地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这4个目标导向旗帜鲜明,有机统一,相互支撑,有效解决了战略导向和战略实施问题,为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谋划实践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济南市工信系统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率先谋划实践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前瞻提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一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率先发布《济南市“十四五”加快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聚焦算力、算法、算数创新引领,谋划推动部省市共建“中国算谷”重大产业生态项目,聚力打造全球算力产业新高地、数据汇聚共享新典范、未来智慧产业新航标。这一系列战略和政策举措的超前谋划和实践,为济南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快干实干 有效落实
开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产业,要防止脱实向虚;抓发展,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汲佩德表示,近年来,济南市工信局牢固树立“抓落实就是讲政治,不抓落实就是不讲政治”政绩观,始终坚持实践标准,以实在实干实绩论英雄,推动省市工作部署在工信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促进工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前列。制造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突破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548家;工业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5171亿元连续3年跨越3个千亿元台阶达到8336亿元,向万亿元目标坚定迈进。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3万亿元,全市拥有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9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引领行业发展的名企名品名牌不断涌现,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产品)9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省级瞪羚和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423家和1532家,均居全省首位。伊莱特超大整体环轧钢环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重汽高端重卡商用车、二机床大型冲压生产线、临工重机大型矿车行业领先,走向世界;浪潮服务器蝉联中国市场第一,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天岳碳化硅衬底材料成功实现我国关键前沿半导体材料领域的自主可控;齐鲁制药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医药科技前沿;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数字经济引领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前。济南是中国软件名城和全国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加”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2022年全国城市排名第六,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到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均居全国第8位。数字产业化持续领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93亿元。软件业规模总量居全国第7位,10项关键指标连续19年居全省第一位。服务器制造、信创产业、区块链技术等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7753亿元。获批建设11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拥有浪潮云洲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5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上云企业数量突破5万家,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142家,入选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102个,居全省第1位。城市数字化蓬勃发展,大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设施3.7万余处,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启动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居全国主要城市第四位、全省首位。成功入选国家首批5G商用城市、千兆城市、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打造一流发展生态促进工信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正确把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聚焦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建立产业、政策、服务“三位一体”的一流工信发展生态。打造一流产业体系:以打造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万亿级工业强市为目标,以加快建设智能经济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为牵引,到2025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个万亿级产业高地,支撑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构建起“1+2”3个万亿级产业发展体系,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总量突破2万亿元,努力让工业“压舱石”成为实体经济“硬核”。打造一流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制度创新供给力度,持续强化政策的需求侧管理,坚持问需于企业,问计于社会,构建起以《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为母体和统领的“1+N”80余个文件的工业强市政策体系,工信领域扶持资金规模达百亿级,政策的系统性、含金量、精准性和企业的获得感持续增强。打造一流服务体系:秉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企业理念,持续完善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打造“亲清在线”和企业版的“12345”,发布各级各类政策50万次,累计服务企业140万家次;探索建立“五位一体”融资服务体系,累计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2300亿元。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7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5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64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45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①浪潮智能工厂
②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车间
③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
④济南二机床安装在上汽大众长沙工厂的全自动 快速冲压生产线
⑤中科新经济科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