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网"来
2022-10-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淳朴的自豪感!
这条横幅让人“慕”了
“送儿子去北大,店铺歇业,喜糖自取。”前段时间,河南信阳的彭先生为了送儿子去北大上学,在自家的鸡蛋灌饼店门口挂上了这条横幅。此举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近日,这位彭先生又受邀参加北京大学2022国庆校园美食文化节,将拿手的鸡蛋灌饼带进校园食堂,还把制作诀窍分享给了食堂的工作人员。网友评价:“朴素的家庭,优秀的父子,这轮‘显摆’我支持!”
冷空气也卷起来了
10月8日是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也意味着秋天的凉意渐渐加深。今年寒露来临之时,多地也迎来了“断崖式降温”,“一秒入冬”成为很多人的切身体会。国庆期间席卷南北的寒潮影响力惊人,节后多地气温再创新低。有网友吐槽“当复工和大风撞个满怀,后悔今天没穿秋裤”,还有网友调侃“我们放假,冷空气值班,我们复工,冷空气又来营业,这届冷空气也太卷了!”
“最好吃”的选修课不用点名
近日,一位高校老师在课堂上亲手烹饪美食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视频中,三尺讲台摇身变成开放厨房,老师亲自掌勺,以最直接的方式将制作美食的技巧亲身示范。同学们还能品尝新鲜出炉、色香味俱全的各式美食。据悉,这门备受追捧、“美味又独特”的选修课为中国饮食文化与烹饪技术,授课教师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张茵老师。上过这门课的学生都感叹:“这种课不用考勤,座位根本不够坐”“我留着肚子就为了吃上这一口”,网友则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是谁酸了我不说”“这课有谁能不想上呢”。
见信如晤!
这是中国人的浪漫
10月9日是第53个世界邮政日,一则名为“中国人的书信有多美”的话题冲上热搜。不论是古时的尺牍,还是革命年代林觉民给妻子的《与妻书》,战乱时期赵一曼致年幼儿子的信,抑或是当下白血病男孩父母写给捐献者的感谢信,毕业生陈琪写给张桂梅的信,网友们分享的珍藏许久的信件……纸短情长,见字如面,书信一来一往间,写的人饱含深情,看的人满是思念。中国人将浪漫与仪式感藏于笔下,把心画在写给彼此的信中,而一封封书信亦展现着最为真实、动人的中国故事,彰显着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情怀。很多网友刷到这条热搜,十分感动,纷纷留言。有的说,“以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有的表示,“放下手机吧,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我们的幸福和浪漫”。
错峰同门!
父子之情何其深
最近,南京邮电大学晒出一对错峰“同门”读博的父子。父亲黄晓研究生毕业后对通信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考入南邮杨庚教授门下攻读计算机通信网与安全方向的博士,并于2011年毕业;儿子黄喻先则在考研时以第一名的成绩继续在南邮硕博连读,在父亲的建议下,也选择了杨庚老师当导师。父子之情何其深,承师受业又同门,这成就了一对父子、两对师生的不解之缘,也让梦想交汇、传递。“‘叫家长’的画面有了”“感觉爸爸瞬间降了辈分”不少网友如是调侃。
原来“飒”也可以复制粘贴
在海军陆战队某训练基地2022年秋季入伍新兵中,一对来自山东淄博的双胞胎姐妹李雨琦和李雨彤,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相似的名字、相近的面容、相同的飒爽英姿,这对出生于2002年的“新兵姐妹花”从小就向往军营,崇拜荧屏中的女兵形象。而今,她们一同入伍,如愿从校园步入新兵连,一起训练,一起生活,相互比拼,共同提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报效祖国的决心。网友纷纷点赞,“最可爱的女孩也是最厉害的新兵”“巾帼不让须眉,又美又飒,未来可期”。
运河古画“活过来了”
自成为两宋的生命线起,京杭大运河就越来越多出现于文人墨客的笔端,凝固为永恒的瞬间,流传千年。最近,这些静止的宋韵场景在一群扎根杭州的年轻人手中“活了过来”。相关视频刚一发布,就冲上热搜。两岸苍松矗立,小舟顺水而行,游人络绎不绝……京杭大运河边的创业青年李欣阳带领团队一起,运用动画技巧,让有关大运河、西湖等主题古画中的人物、动物根据剧情需要“动起来”,观众亦能在立体灵动的沉浸式场景中,感受独具韵味的运河风光和文化魅力。网友感慨,“数字技术赋予古画新形态,这届年轻人有创意”“这是传统文化的新的打开方式”。
说不定,这是蚩尤的坐骑
10月12日,一则“湖南120米深洞底发现大熊猫化石”的新闻冲上热搜。据媒体报道,日前,湖南化石办研究人员在山地救援队的帮助下进入约120米深的落水洞底部,历时6小时将暴露在洞穴堆积物表层的化石采集并打包运送出来。经形态学研究与DNA鉴定,化石标本均为大熊猫。此新闻引起了一众网友的兴趣,有人科普,落水洞因为相对封闭,能很好地保护化石,一些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包括古人类化石),都是在这种环境中发现的。还有网友打趣,“这回实锤了,滚滚果然是上古蚩尤之神兽。”
(□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王欣怡 整理)
这条横幅让人“慕”了
“送儿子去北大,店铺歇业,喜糖自取。”前段时间,河南信阳的彭先生为了送儿子去北大上学,在自家的鸡蛋灌饼店门口挂上了这条横幅。此举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近日,这位彭先生又受邀参加北京大学2022国庆校园美食文化节,将拿手的鸡蛋灌饼带进校园食堂,还把制作诀窍分享给了食堂的工作人员。网友评价:“朴素的家庭,优秀的父子,这轮‘显摆’我支持!”
冷空气也卷起来了
10月8日是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也意味着秋天的凉意渐渐加深。今年寒露来临之时,多地也迎来了“断崖式降温”,“一秒入冬”成为很多人的切身体会。国庆期间席卷南北的寒潮影响力惊人,节后多地气温再创新低。有网友吐槽“当复工和大风撞个满怀,后悔今天没穿秋裤”,还有网友调侃“我们放假,冷空气值班,我们复工,冷空气又来营业,这届冷空气也太卷了!”
“最好吃”的选修课不用点名
近日,一位高校老师在课堂上亲手烹饪美食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视频中,三尺讲台摇身变成开放厨房,老师亲自掌勺,以最直接的方式将制作美食的技巧亲身示范。同学们还能品尝新鲜出炉、色香味俱全的各式美食。据悉,这门备受追捧、“美味又独特”的选修课为中国饮食文化与烹饪技术,授课教师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张茵老师。上过这门课的学生都感叹:“这种课不用考勤,座位根本不够坐”“我留着肚子就为了吃上这一口”,网友则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是谁酸了我不说”“这课有谁能不想上呢”。
见信如晤!
这是中国人的浪漫
10月9日是第53个世界邮政日,一则名为“中国人的书信有多美”的话题冲上热搜。不论是古时的尺牍,还是革命年代林觉民给妻子的《与妻书》,战乱时期赵一曼致年幼儿子的信,抑或是当下白血病男孩父母写给捐献者的感谢信,毕业生陈琪写给张桂梅的信,网友们分享的珍藏许久的信件……纸短情长,见字如面,书信一来一往间,写的人饱含深情,看的人满是思念。中国人将浪漫与仪式感藏于笔下,把心画在写给彼此的信中,而一封封书信亦展现着最为真实、动人的中国故事,彰显着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情怀。很多网友刷到这条热搜,十分感动,纷纷留言。有的说,“以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有的表示,“放下手机吧,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我们的幸福和浪漫”。
错峰同门!
父子之情何其深
最近,南京邮电大学晒出一对错峰“同门”读博的父子。父亲黄晓研究生毕业后对通信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考入南邮杨庚教授门下攻读计算机通信网与安全方向的博士,并于2011年毕业;儿子黄喻先则在考研时以第一名的成绩继续在南邮硕博连读,在父亲的建议下,也选择了杨庚老师当导师。父子之情何其深,承师受业又同门,这成就了一对父子、两对师生的不解之缘,也让梦想交汇、传递。“‘叫家长’的画面有了”“感觉爸爸瞬间降了辈分”不少网友如是调侃。
原来“飒”也可以复制粘贴
在海军陆战队某训练基地2022年秋季入伍新兵中,一对来自山东淄博的双胞胎姐妹李雨琦和李雨彤,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相似的名字、相近的面容、相同的飒爽英姿,这对出生于2002年的“新兵姐妹花”从小就向往军营,崇拜荧屏中的女兵形象。而今,她们一同入伍,如愿从校园步入新兵连,一起训练,一起生活,相互比拼,共同提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报效祖国的决心。网友纷纷点赞,“最可爱的女孩也是最厉害的新兵”“巾帼不让须眉,又美又飒,未来可期”。
运河古画“活过来了”
自成为两宋的生命线起,京杭大运河就越来越多出现于文人墨客的笔端,凝固为永恒的瞬间,流传千年。最近,这些静止的宋韵场景在一群扎根杭州的年轻人手中“活了过来”。相关视频刚一发布,就冲上热搜。两岸苍松矗立,小舟顺水而行,游人络绎不绝……京杭大运河边的创业青年李欣阳带领团队一起,运用动画技巧,让有关大运河、西湖等主题古画中的人物、动物根据剧情需要“动起来”,观众亦能在立体灵动的沉浸式场景中,感受独具韵味的运河风光和文化魅力。网友感慨,“数字技术赋予古画新形态,这届年轻人有创意”“这是传统文化的新的打开方式”。
说不定,这是蚩尤的坐骑
10月12日,一则“湖南120米深洞底发现大熊猫化石”的新闻冲上热搜。据媒体报道,日前,湖南化石办研究人员在山地救援队的帮助下进入约120米深的落水洞底部,历时6小时将暴露在洞穴堆积物表层的化石采集并打包运送出来。经形态学研究与DNA鉴定,化石标本均为大熊猫。此新闻引起了一众网友的兴趣,有人科普,落水洞因为相对封闭,能很好地保护化石,一些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包括古人类化石),都是在这种环境中发现的。还有网友打趣,“这回实锤了,滚滚果然是上古蚩尤之神兽。”
(□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王欣怡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