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城市靓乡村美百姓乐
巨野:干出精彩向未来
2022-10-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姚朝磊 谢新华
10月1日,巨野县19个总投资46.21亿元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次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涵盖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对于巨野县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扑下身子务实干、提高效率马上干、只争朝夕加快干、勇创一流对标干、“唯旗是夺”“事争第一”,这是巨野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年初向全县干部群众发出的最强音。
“干”字当头转作风、“实”字托底优环境。今年以来,巨野县外出招商117次,全县共落地74个项目,总投资额314.93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55个,计划总投资289.31亿元。
“干”是催阵鼓、冲锋号,是勇往直前的呐喊,是攻无不克的宣言,是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是不甘人后的激情爆发。
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巨野县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瞄准重点工作任务,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战斗姿态,“干”字当头转作风、“实”字托底优环境,以创先争优、攀高比强的精气神,攻坚克难、善作善成、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在工业强、城市靓、乡村美、百姓乐的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镌刻下奋斗的深深足迹。
工业:“五大产业”强支撑
今年年初,巨野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研,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争先创优、五年跨越发展”工作基调,形成了“一二三七”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瞄准“产业转型、争创一流”两个目标。工作中,狠抓“实施双招双引、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3个重点。坚持大干快上抓招商、做总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积极对接省“十强”产业和菏泽市“231”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装备、生物医药、现代商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
出台32条双招双引优惠政策,设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政策兑现。明确全年“落地项目100个、投资100亿元”的“双百”目标。
坚持铆足干劲抓转型、促提升,经济运行更加稳健。按照“经济要稳住”的总体要求,坚持“稳”有举措、“进”有标尺,以超常规力度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成立了工业经济运行领导小组,制订《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实行县级领导联系规上企业、镇街科级干部联系小微企业“分级包保”制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减税退税降费8亿元,“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对主要经济指标量化分解,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成绩计入综合考核得分。上半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9亿元,同比增长27.9%。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57.9%,申报省“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技术创新项目5个,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同比增长32%。
围绕项目“落地、建设、竣工”目标,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靠上服务,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合力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成立麟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文化+旅游+工程”融合发展新模式,盘活文旅资源、打造文旅品牌、开发文旅线路、研发文创产品,努力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现实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高巨野文化旅游影响力和竞争力。整合旅游资源,将金山、白虎山、青龙山、凤凰山、前王庄、文庙等景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研学游等旅游线路产品。探索推出金山旅游区一票通,实现景区抱团发展,预计年接待游客将达到200万人次。
书画产业蓬勃发展。与中国工笔画学会合作挂牌成立中国工笔牡丹画研究院,面向全国举办花开菏泽·翰墨麟州——中国(全国)工笔牡丹画作品展;中央电视台对巨野县工笔牡丹带动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型做法进行专门采访。工笔牡丹画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项目荣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城市:“内外兼修”提品位
近年来,巨野县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区人口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巨野县城建成区面积35.88平方公里,人口27.62万人。
为“内外兼修”提品位,巨野县围绕“鲁南经济圈次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坚持用现代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品位,让城市更加亮丽,更有内涵。突出抓好“四城同创”,让城市更美好,让居民更幸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工程,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同时,全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实施违法建设、环境卫生等6项专项整治,城市环境更加规范有序、更加整洁优美、更加文明和谐。打造“智慧工地”建设试点,实现工地建设智能化、智慧化、可视化,扬尘治理工作2020年以来持续位居菏泽市第一名。
巨野县坚持精致城建,狠抓城市功能完善、形象优化、内涵提升。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成立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指挥部106个,实行早晚会、化解销号等制度,掀起城市建设新高潮。
城市功能持续增强。棚改项目、社区建设稳步实施,高铁新区发展框架逐步拉开。提升麟山路、古城西路等城区道路11条,打通青年路、彭泽路等城区道路5条,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改造26条路段雨污分流管网,铺设排水管网51.9公里。完成南观杨、凤台路南等片区3655套房屋回迁,实现了应安尽安、群众满意。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按照“党建引领、超前规划、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的整体思路,巨野县以被确定为“中小城市党建省级试点县”为契机,突出地域特点,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巨野特色的中小城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通过建好、管好、用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城市居民筑起“红色家园”。在新规划设置15个城市社区基础上,将城区划分为106个网格,实现158个小区(家属院)全覆盖。整合党建、综治、公安、城管等13个部门的基层业务网格,明确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实行“一张网”管理,实现“一网统管,多网合一”。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网格员通过“凤凰家”“永丰e家园”等小程序,开展信息摸排,通过建立信息数据库,为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物资配送、政审证明等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积极探索“智慧物业”建设,借助物联网、环境感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社区、小区的人、房、车、设备等信息“可视”“可查”“可控”。全县已建成“智慧物业”82个,安装智能门禁系统331个,“智慧物业”APP下载安装率达到90%以上,开展报事报修、网上缴费等事项6000余次。
乡村:美丽富裕展画卷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巨野县创新机制、统筹推进,重点做好路网规划、资金投入、道路工程质量、农村公路路长制、路域环境治理、城乡公交一体化等6个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93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25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城到镇、镇与镇之间的道路全部升级为二级公路,其中路宽12—15米的占比90%以上。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镇为节点,村为网点,连接城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巨野县委、县政府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来抓。工作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蹚出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巨野路径”。
衔接工作有序推进。全县形成经营性扶贫固定资产10亿元,每年收益达到7500余万元,全部用于发展村内公益事业和保障特困群体稳定脱贫。建立农户自主申请、帮扶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信访信息处置相结合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
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新增地方储备粮1万吨,达到2.9万吨,地方储备粮数量和保障人口人均占比位居全市第一。建成高标准农田24.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粮食种植总面积达到152.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3.9亿斤,小麦产量8.4亿斤,同比增加20%。实现秸秆离田综合利用28.6万亩,每亩增加收入60余元,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1家,各类农民合作社5280个,各级示范社111家、示范家庭农场39个。与先正达、山东种业等公司合作,引导粮食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培育壮大扬升面粉、菏雪面粉等龙头企业,延伸面粉深加工产业链条,全县粮食深加工年产能达到730万吨;着力发展大蒜辣椒特色种植,佳农集团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蒜出口企业。肉鸭产业形成孵化、养殖、加工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肉鸭产业达到百亿级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推动蛋鸡现代化养殖,蛋鸡存栏量1200万只。
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力打造2个衔接推进区,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春季绿化、残垣断壁整治、镇驻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5大专项行动,623个村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实施488个村新一轮绿化、23个村饮水工程改造、11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四改六”道路200公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连续位居全市第一名。田桥镇、龙堌镇耿庄等6个镇村被认定为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村。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县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8个、市级美丽乡村53个。今年,又规划建设了154个美丽乡村,建设龙堌镇和独山镇—麒麟镇2个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区,年底前打造完成4个乡村振兴示范区。
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选派119名第一书记和188名驻村工作队员,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480多家,入社农户达3.5万余户,田桥镇王土墩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4个10”工程,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356项。
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年上半年,巨野县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到22.9亿元,占比82.2%;城镇新增就业4734人,同比增长39.8%;一批城乡学校项目加快推进,6个偏远乡镇教师实现免费乘公交;县疾控中心、县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排查边缘易致贫、脱贫不稳定等重点人员2362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提高10%。全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干’出精彩,‘拼’出实绩。对于巨野来说,就是要干出‘工业强、城市靓、乡村美’的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巨野县委书记冯艳丽说。
①生态宜居新城区
②恢宏巨制巨野工笔牡丹画
③新农村,新图景
④巨润建材浮法玻璃生产线
⑤古村落鸟瞰
10月1日,巨野县19个总投资46.21亿元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次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涵盖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对于巨野县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扑下身子务实干、提高效率马上干、只争朝夕加快干、勇创一流对标干、“唯旗是夺”“事争第一”,这是巨野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年初向全县干部群众发出的最强音。
“干”字当头转作风、“实”字托底优环境。今年以来,巨野县外出招商117次,全县共落地74个项目,总投资额314.93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55个,计划总投资289.31亿元。
“干”是催阵鼓、冲锋号,是勇往直前的呐喊,是攻无不克的宣言,是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是不甘人后的激情爆发。
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巨野县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瞄准重点工作任务,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战斗姿态,“干”字当头转作风、“实”字托底优环境,以创先争优、攀高比强的精气神,攻坚克难、善作善成、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在工业强、城市靓、乡村美、百姓乐的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镌刻下奋斗的深深足迹。
工业:“五大产业”强支撑
今年年初,巨野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研,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争先创优、五年跨越发展”工作基调,形成了“一二三七”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瞄准“产业转型、争创一流”两个目标。工作中,狠抓“实施双招双引、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3个重点。坚持大干快上抓招商、做总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积极对接省“十强”产业和菏泽市“231”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装备、生物医药、现代商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
出台32条双招双引优惠政策,设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政策兑现。明确全年“落地项目100个、投资100亿元”的“双百”目标。
坚持铆足干劲抓转型、促提升,经济运行更加稳健。按照“经济要稳住”的总体要求,坚持“稳”有举措、“进”有标尺,以超常规力度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成立了工业经济运行领导小组,制订《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实行县级领导联系规上企业、镇街科级干部联系小微企业“分级包保”制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减税退税降费8亿元,“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对主要经济指标量化分解,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成绩计入综合考核得分。上半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9亿元,同比增长27.9%。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57.9%,申报省“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技术创新项目5个,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同比增长32%。
围绕项目“落地、建设、竣工”目标,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靠上服务,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合力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成立麟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文化+旅游+工程”融合发展新模式,盘活文旅资源、打造文旅品牌、开发文旅线路、研发文创产品,努力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现实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高巨野文化旅游影响力和竞争力。整合旅游资源,将金山、白虎山、青龙山、凤凰山、前王庄、文庙等景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研学游等旅游线路产品。探索推出金山旅游区一票通,实现景区抱团发展,预计年接待游客将达到200万人次。
书画产业蓬勃发展。与中国工笔画学会合作挂牌成立中国工笔牡丹画研究院,面向全国举办花开菏泽·翰墨麟州——中国(全国)工笔牡丹画作品展;中央电视台对巨野县工笔牡丹带动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型做法进行专门采访。工笔牡丹画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项目荣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城市:“内外兼修”提品位
近年来,巨野县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区人口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巨野县城建成区面积35.88平方公里,人口27.62万人。
为“内外兼修”提品位,巨野县围绕“鲁南经济圈次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坚持用现代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品位,让城市更加亮丽,更有内涵。突出抓好“四城同创”,让城市更美好,让居民更幸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工程,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同时,全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实施违法建设、环境卫生等6项专项整治,城市环境更加规范有序、更加整洁优美、更加文明和谐。打造“智慧工地”建设试点,实现工地建设智能化、智慧化、可视化,扬尘治理工作2020年以来持续位居菏泽市第一名。
巨野县坚持精致城建,狠抓城市功能完善、形象优化、内涵提升。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成立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指挥部106个,实行早晚会、化解销号等制度,掀起城市建设新高潮。
城市功能持续增强。棚改项目、社区建设稳步实施,高铁新区发展框架逐步拉开。提升麟山路、古城西路等城区道路11条,打通青年路、彭泽路等城区道路5条,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改造26条路段雨污分流管网,铺设排水管网51.9公里。完成南观杨、凤台路南等片区3655套房屋回迁,实现了应安尽安、群众满意。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按照“党建引领、超前规划、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的整体思路,巨野县以被确定为“中小城市党建省级试点县”为契机,突出地域特点,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巨野特色的中小城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通过建好、管好、用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城市居民筑起“红色家园”。在新规划设置15个城市社区基础上,将城区划分为106个网格,实现158个小区(家属院)全覆盖。整合党建、综治、公安、城管等13个部门的基层业务网格,明确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实行“一张网”管理,实现“一网统管,多网合一”。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网格员通过“凤凰家”“永丰e家园”等小程序,开展信息摸排,通过建立信息数据库,为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物资配送、政审证明等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积极探索“智慧物业”建设,借助物联网、环境感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社区、小区的人、房、车、设备等信息“可视”“可查”“可控”。全县已建成“智慧物业”82个,安装智能门禁系统331个,“智慧物业”APP下载安装率达到90%以上,开展报事报修、网上缴费等事项6000余次。
乡村:美丽富裕展画卷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巨野县创新机制、统筹推进,重点做好路网规划、资金投入、道路工程质量、农村公路路长制、路域环境治理、城乡公交一体化等6个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93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25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城到镇、镇与镇之间的道路全部升级为二级公路,其中路宽12—15米的占比90%以上。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镇为节点,村为网点,连接城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巨野县委、县政府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来抓。工作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蹚出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巨野路径”。
衔接工作有序推进。全县形成经营性扶贫固定资产10亿元,每年收益达到7500余万元,全部用于发展村内公益事业和保障特困群体稳定脱贫。建立农户自主申请、帮扶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信访信息处置相结合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
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新增地方储备粮1万吨,达到2.9万吨,地方储备粮数量和保障人口人均占比位居全市第一。建成高标准农田24.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粮食种植总面积达到152.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3.9亿斤,小麦产量8.4亿斤,同比增加20%。实现秸秆离田综合利用28.6万亩,每亩增加收入60余元,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1家,各类农民合作社5280个,各级示范社111家、示范家庭农场39个。与先正达、山东种业等公司合作,引导粮食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培育壮大扬升面粉、菏雪面粉等龙头企业,延伸面粉深加工产业链条,全县粮食深加工年产能达到730万吨;着力发展大蒜辣椒特色种植,佳农集团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蒜出口企业。肉鸭产业形成孵化、养殖、加工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肉鸭产业达到百亿级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推动蛋鸡现代化养殖,蛋鸡存栏量1200万只。
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力打造2个衔接推进区,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春季绿化、残垣断壁整治、镇驻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5大专项行动,623个村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实施488个村新一轮绿化、23个村饮水工程改造、11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四改六”道路200公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连续位居全市第一名。田桥镇、龙堌镇耿庄等6个镇村被认定为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村。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县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8个、市级美丽乡村53个。今年,又规划建设了154个美丽乡村,建设龙堌镇和独山镇—麒麟镇2个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区,年底前打造完成4个乡村振兴示范区。
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选派119名第一书记和188名驻村工作队员,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480多家,入社农户达3.5万余户,田桥镇王土墩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4个10”工程,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356项。
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年上半年,巨野县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到22.9亿元,占比82.2%;城镇新增就业4734人,同比增长39.8%;一批城乡学校项目加快推进,6个偏远乡镇教师实现免费乘公交;县疾控中心、县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排查边缘易致贫、脱贫不稳定等重点人员2362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提高10%。全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干’出精彩,‘拼’出实绩。对于巨野来说,就是要干出‘工业强、城市靓、乡村美’的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巨野县委书记冯艳丽说。
①生态宜居新城区
②恢宏巨制巨野工笔牡丹画
③新农村,新图景
④巨润建材浮法玻璃生产线
⑤古村落鸟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