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优势”厚积薄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济南市章丘区:步履铿锵迈向济东强区

2022-10-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孟凡庚 郭广猛 刘召岳
  
  在这里,神州制冷助力打造冬奥会上“最快的冰”,圣泉集团酚醛空心微球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成功护航,伊莱特重工打造了直径15.673米的世界最大支撑环;章丘大葱等“八大名品”种植面积达到50余万亩,53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过20万元、过50万元的达到58.6%;城子崖等5处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作为千年古县、铁匠之乡,在章丘区这片沃土上,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澎湃的发展动能交相辉映,碰撞出高质量发展的无限生机。
  从2012年到2021年,生产总值由678.7亿元增至1120.4亿元,年均增长5.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5.8亿元增至77亿元,年均增长7.95%。列全国百强新城区第49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59位、全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第7位。进入新时代,章丘区紧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强省会等重大机遇,勇担“东强”排头兵使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工业强区底盘更加坚实

  作为传承千年的铁匠之乡、铸造之乡,“工业基因”早已深深融入章丘血脉。章丘始终把“工业强区”作为第一战略,聚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好腾笼换业、筑巢引凤、凤凰涅槃的组合拳,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章丘工业转型升级,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工业十强县,获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先进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章丘区把产业升级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轴,通过强化产业“吐故纳新”,推动落后产能快退出、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壮规模。在全国县(市)率先完成煤炭产业整体退出,清理散乱低效企业3500余家;培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新信息四大优势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四大产业完成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77%;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52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374亿元。江河幕墙、华润雪花啤酒、瑞士ABB等12家企业先后落户章丘,促进了工业的强筋健骨。
  系统推进产业建链育群,梳理整合汽车、机械装备、新材料、食品医药包装、建工建材、数字经济六大产业链条,一链一策制定发展路径,明水经开区医药及防护用品产业集群获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第一名。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率先提出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并上升为省级战略,沿线布局13所高校,建有龙山人工智能谷等八大平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75.3%。实施百脉英才磁聚计划,培养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293人。推进优质企业上新创新,新增上市企业4家,认定省级以上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252家。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画卷更加多彩

  今年,以章丘三涧溪村和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为原型的电视剧《三泉溪暖》在央视热播,全国收视率位居前列,章丘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成果随之传播到全国各地。
  十年来,章丘区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党建引领激发动力,全域推进五大振兴,绘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多彩画卷,获评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坚定走好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之路,粮食总产稳定在12亿斤以上,形成了以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等“八大名品”、85家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26个国家及省市名牌、45万亩“两品一标”农产品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主体282家。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花样垛庄、诗画文祖等6条特色线路,建设三涧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联动28个齐鲁样板示范村走上了抱团发展的新路,章丘区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率先实行“一员三权 多证合一”改革,启动农村“三变”改革,增加村集体收入1.3亿元,分红村达到99个,受益群众7.2万人。目前,全区53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过20万元,过50万元的达到58.6%。
  扎实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婚丧移风易俗改革,在济南市率先开展“出彩人家”全域创建。
注重提升城市品质
文旅名城魅力更加凸显

  华侨城欢乐荟“国宝乐园”成为央视《国家宝藏》全国首个线下体验馆、济南野生动物世界顺利落地、总投资80亿元的明水古城加快建设……坚持全域一体、多规合一、生态优先、片区突破,章丘区集中打造灵秀胡山、明水古城、魅力绣源、水乡白云、智造新城“五朵金花”,布局齐鲁科创、智能制造、齐鲁古道文旅、沿黄生态保护“四条走廊”,打造南部明山秀水、中部泉水人家、北部田园风光“三大片区”,策划文化游、生态游、乡村游、工业游、红色游、冬季游、夜间游等七大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生态、农业、康养、餐饮、住宿等业态全面融合发展,“小泉城”资源禀赋得到充分彰显,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章丘区加快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新建改建3个高铁站和4个高速出入口,济南“大东环”、青银高速改扩建等工程竣工通车,济潍高速、济高高速、小清河复航及章丘港、轨道交通8号线、G309改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水陆空立体化交通网构筑成形。
  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率达到67.1%,提升了25.8个百分点,河流国省控断面达标率100%,获评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区。
  突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任务牵引,加快升级城区功能,公园绿地达到140余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0.12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5%。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实施中宣部纪录小康工程山东省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现场会推广。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馆等文明实践阵地600多个。在全省区县率先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文明典范·出彩章丘”“美德健康·文明有章”深入人心,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100多万人次。“方桌会”理论宣讲品牌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案例,连年评选“感动章丘十大先模人物”、道德模范、文明典型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城子崖等5处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章丘区被列入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片区。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动力活力更加澎湃

  在8.9万平方米的崭新政务服务大厅内,“联评联审联办”“一链办理,四证连发”等创新模式,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十年来,章丘区以刀刃向内决心破难点、通堵点、创亮点,打造动心、舒心、放心、安心的营商环境。
  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和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圆满完成,明水经开区、刁镇化工产业园成为沿黄合规工业园区。
  蓝海领航成为全省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成为商务部国际协同创新平台,中白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M0项目。
  落实降费减税政策,设立企业家日等制度,开展金融直通车、万警进万企等行动,新增市场主体9.91万家,年均增长14.6%。
  深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打造“服务+治理、一网兜到底”模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年来,章丘区财政收入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开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直接、更实在。
  章丘区注重促进群众多元增收,坚持抓就业、促创业、育产业并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329元、26727元,年均分别增长8.7%和9.5%,160个贫困村、1.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获评全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先进区。
  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完成119个老旧小区改造,竣工交付旧城(村)改造安置房77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任务。新建扩建章丘四中新校、中等职业学校等70余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增学位4万余个,“多元思维课堂”等成果在全国推广,2022年本科上线率72%,高出全省20个百分点。先后建成东部医疗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等4处重点卫生健康工程,新建扩建54处卫生院所,644处村级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城乡医疗体系更加完善。章丘区获评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和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区。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干事创业劲头更加饱满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建成辛锐展览馆、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等11处红色文化基地,理论武装扎实有力。
  创新实施“1226”固本强基工程,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质,选聘350名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创新推出“泉新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品牌。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紧扣中心工作排兵布阵,着眼大局调兵遣将,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和识别干部,培树省市区三级“出彩型”好干部102人,一批优秀干部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等荣誉。
  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系统开展作风整治、为民办实事、遍访民企等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持续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今天的章丘,文化底蕴深厚质朴、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工业基础强势明显、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禀赋得天独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基因传承深入血脉“七大优势”凸显,迈向济东强区的脚步更加坚实。章丘区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认真贯彻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传承弘扬“闯关东”文化,敢闯敢创、善作善成,全力谱写济东强区时代新篇。
  
  
  
  ①哈工大机器人智能装备研究院等一批前沿科技创新平台在章丘落地
  ②以山东国际产业合作园区为载体,推动各类资源集聚、合作
  ③章丘区建设三涧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联动28个齐鲁样板示范村走上了抱团发展的新路
  ④章丘区率先提出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并将其上升为省级战略
  ⑤章丘区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文旅名城魅力更加凸显
  ⑥章丘区“小泉城”资源禀赋得到充分彰显,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孟凡庚 郭广猛 刘召岳
  
  在这里,神州制冷助力打造冬奥会上“最快的冰”,圣泉集团酚醛空心微球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成功护航,伊莱特重工打造了直径15.673米的世界最大支撑环;章丘大葱等“八大名品”种植面积达到50余万亩,53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过20万元、过50万元的达到58.6%;城子崖等5处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作为千年古县、铁匠之乡,在章丘区这片沃土上,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澎湃的发展动能交相辉映,碰撞出高质量发展的无限生机。
  从2012年到2021年,生产总值由678.7亿元增至1120.4亿元,年均增长5.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5.8亿元增至77亿元,年均增长7.95%。列全国百强新城区第49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59位、全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第7位。进入新时代,章丘区紧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强省会等重大机遇,勇担“东强”排头兵使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工业强区底盘更加坚实

  作为传承千年的铁匠之乡、铸造之乡,“工业基因”早已深深融入章丘血脉。章丘始终把“工业强区”作为第一战略,聚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好腾笼换业、筑巢引凤、凤凰涅槃的组合拳,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章丘工业转型升级,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工业十强县,获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先进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章丘区把产业升级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轴,通过强化产业“吐故纳新”,推动落后产能快退出、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壮规模。在全国县(市)率先完成煤炭产业整体退出,清理散乱低效企业3500余家;培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新信息四大优势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四大产业完成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77%;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52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374亿元。江河幕墙、华润雪花啤酒、瑞士ABB等12家企业先后落户章丘,促进了工业的强筋健骨。
  系统推进产业建链育群,梳理整合汽车、机械装备、新材料、食品医药包装、建工建材、数字经济六大产业链条,一链一策制定发展路径,明水经开区医药及防护用品产业集群获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第一名。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率先提出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并上升为省级战略,沿线布局13所高校,建有龙山人工智能谷等八大平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75.3%。实施百脉英才磁聚计划,培养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293人。推进优质企业上新创新,新增上市企业4家,认定省级以上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252家。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画卷更加多彩

  今年,以章丘三涧溪村和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为原型的电视剧《三泉溪暖》在央视热播,全国收视率位居前列,章丘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成果随之传播到全国各地。
  十年来,章丘区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党建引领激发动力,全域推进五大振兴,绘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多彩画卷,获评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坚定走好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之路,粮食总产稳定在12亿斤以上,形成了以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等“八大名品”、85家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26个国家及省市名牌、45万亩“两品一标”农产品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主体282家。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花样垛庄、诗画文祖等6条特色线路,建设三涧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联动28个齐鲁样板示范村走上了抱团发展的新路,章丘区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率先实行“一员三权 多证合一”改革,启动农村“三变”改革,增加村集体收入1.3亿元,分红村达到99个,受益群众7.2万人。目前,全区53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过20万元,过50万元的达到58.6%。
  扎实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婚丧移风易俗改革,在济南市率先开展“出彩人家”全域创建。
注重提升城市品质
文旅名城魅力更加凸显

  华侨城欢乐荟“国宝乐园”成为央视《国家宝藏》全国首个线下体验馆、济南野生动物世界顺利落地、总投资80亿元的明水古城加快建设……坚持全域一体、多规合一、生态优先、片区突破,章丘区集中打造灵秀胡山、明水古城、魅力绣源、水乡白云、智造新城“五朵金花”,布局齐鲁科创、智能制造、齐鲁古道文旅、沿黄生态保护“四条走廊”,打造南部明山秀水、中部泉水人家、北部田园风光“三大片区”,策划文化游、生态游、乡村游、工业游、红色游、冬季游、夜间游等七大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生态、农业、康养、餐饮、住宿等业态全面融合发展,“小泉城”资源禀赋得到充分彰显,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章丘区加快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新建改建3个高铁站和4个高速出入口,济南“大东环”、青银高速改扩建等工程竣工通车,济潍高速、济高高速、小清河复航及章丘港、轨道交通8号线、G309改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水陆空立体化交通网构筑成形。
  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率达到67.1%,提升了25.8个百分点,河流国省控断面达标率100%,获评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区。
  突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任务牵引,加快升级城区功能,公园绿地达到140余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0.12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5%。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实施中宣部纪录小康工程山东省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现场会推广。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馆等文明实践阵地600多个。在全省区县率先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文明典范·出彩章丘”“美德健康·文明有章”深入人心,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100多万人次。“方桌会”理论宣讲品牌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案例,连年评选“感动章丘十大先模人物”、道德模范、文明典型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城子崖等5处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章丘区被列入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片区。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动力活力更加澎湃

  在8.9万平方米的崭新政务服务大厅内,“联评联审联办”“一链办理,四证连发”等创新模式,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十年来,章丘区以刀刃向内决心破难点、通堵点、创亮点,打造动心、舒心、放心、安心的营商环境。
  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和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圆满完成,明水经开区、刁镇化工产业园成为沿黄合规工业园区。
  蓝海领航成为全省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成为商务部国际协同创新平台,中白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M0项目。
  落实降费减税政策,设立企业家日等制度,开展金融直通车、万警进万企等行动,新增市场主体9.91万家,年均增长14.6%。
  深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打造“服务+治理、一网兜到底”模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年来,章丘区财政收入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开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直接、更实在。
  章丘区注重促进群众多元增收,坚持抓就业、促创业、育产业并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329元、26727元,年均分别增长8.7%和9.5%,160个贫困村、1.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获评全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先进区。
  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完成119个老旧小区改造,竣工交付旧城(村)改造安置房77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任务。新建扩建章丘四中新校、中等职业学校等70余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增学位4万余个,“多元思维课堂”等成果在全国推广,2022年本科上线率72%,高出全省20个百分点。先后建成东部医疗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等4处重点卫生健康工程,新建扩建54处卫生院所,644处村级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城乡医疗体系更加完善。章丘区获评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和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区。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干事创业劲头更加饱满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建成辛锐展览馆、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等11处红色文化基地,理论武装扎实有力。
  创新实施“1226”固本强基工程,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质,选聘350名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创新推出“泉新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品牌。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紧扣中心工作排兵布阵,着眼大局调兵遣将,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和识别干部,培树省市区三级“出彩型”好干部102人,一批优秀干部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等荣誉。
  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系统开展作风整治、为民办实事、遍访民企等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持续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今天的章丘,文化底蕴深厚质朴、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工业基础强势明显、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禀赋得天独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基因传承深入血脉“七大优势”凸显,迈向济东强区的脚步更加坚实。章丘区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认真贯彻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传承弘扬“闯关东”文化,敢闯敢创、善作善成,全力谱写济东强区时代新篇。
  
  
  
  ①哈工大机器人智能装备研究院等一批前沿科技创新平台在章丘落地
  ②以山东国际产业合作园区为载体,推动各类资源集聚、合作
  ③章丘区建设三涧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联动28个齐鲁样板示范村走上了抱团发展的新路
  ④章丘区率先提出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并将其上升为省级战略
  ⑤章丘区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文旅名城魅力更加凸显
  ⑥章丘区“小泉城”资源禀赋得到充分彰显,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