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欧洲政治共同体”与欧洲未来

2022-10-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贺之杲

  当地时间10月6日,“欧洲政治共同体”首届领导人会议在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欧洲政治共同体”看似是俄乌冲突等一系列危机的应激产物,但更多的是欧洲精英对欧洲未来长期思考的结果,是基于西方核心价值观和地缘政治原则,寻找欧洲国家政治合作的新空间。该会议从设想到落地仅仅用了五个月,其发展定位和未来走势备受关注。
定位模糊
  5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为期4天的“欧洲未来大会”的闭幕式上首次提出建立“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倡议。这既是“地缘政治欧洲”的新版本,以此应对俄乌冲突给欧洲安全秩序带来的新挑战,也是欧洲统合的新思路,是欧洲政治精英思考“如何从政治角度在比欧盟更大的范围组织欧洲”的新尝试,希望“将欧洲团结在一起,维护欧洲的统一,保持欧洲一体化的雄心”。
  “欧洲政治共同体”是欧洲“亲欧派”的最新尝试,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最新体现。马克龙关于“欧洲政治共同体”的提议获得了德国总理朔尔茨、欧盟机构领导人的积极支持。“欧洲政治共同体”成为法德等国应对欧洲权力中心东移和跨大西洋主义回流的举措,旨在使欧洲重新获得发挥全球影响力和捍卫地缘政治利益的筹码。
  “欧洲政治共同体”的最初愿景是改善欧盟国家与英国、土耳其、西巴尔干国家、乌克兰等非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将在安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等议题上开展合作,旨在共同应对欧洲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持欧洲大陆稳定。目前来看,本次会议更多的是通过高层会晤释放“欧洲团结”的信号,即谴责俄罗斯和支持乌克兰。此外,该会议还将英国、土耳其、西巴尔干国家和乌克兰等国“团结”在一个新框架和新空间之下,进一步孤立俄罗斯,展示维护欧洲秩序的决心。
  “欧洲政治共同体”涵盖44个欧洲国家,包括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英国、挪威、土耳其、西巴尔干国家、乌克兰等国,各方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对于现在的欧洲来说,北约和G7才是目前最重要的组织。相较来说,“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定位比较模糊。本次会议没有发表正式公报,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各方对“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地位、作用、功能等持观望态度,甚至是怀疑态度。
前路漫漫
  未来,“欧洲政治共同体”的长远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参会方各有心思,难以协调统一立场。英国首相特拉斯称马克龙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并希望该会议成为协调俄罗斯威胁和中国崛起的政府间论坛。虽然朔尔茨认为该会议是“一项伟大的创新”,但德国智库认为这是典型的法国方法,法国领导人首先发明一个有吸引力的术语,并用“扩大恐惧症、保护主义和盎格鲁怀疑论”等话语填充,向其他欧盟国家兜售,最后达成法德妥协并推进该倡议。法国人认为这是欧洲主义和戴高乐主义的集合体,希望在该框架下共同实现欧洲主权和法国主权。中东欧国家担心该平台会强化法德轴心的作用,造成中东欧国家的边缘化。乌克兰则希望将“欧洲政治共同体”变为“欧洲和平共同体”。
  其次,“欧洲政治共同体”与欧盟的关系难以理顺。捷克总理菲亚拉在致辞中强调,“该会议不会组建一个新的欧洲组织,也不会取代现有的合作形式”。这意味着“欧洲政治共同体”不会取代欧盟,但不得不面临欧盟与“欧洲政治共同体”定位和作用重叠的问题。马克龙认为,“鉴于欧盟的一体化程度,欧盟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欧洲大陆建设的唯一途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曾称该会议需要明确“欧洲政治共同体”存在的核心理由。
  最后,欧洲未来是在一体化深化基础上的扩大,还是在一体化扩大基础上的深化,直接体现在“欧洲政治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思路上。虽然“欧洲政治共同体”不会代替西巴尔干国家、乌克兰等国的入盟进程,但是这些国家有可能面临马拉松式入盟的风险。正如马克龙透露出的信息:“乌克兰入盟可能需要数十年”。同时,欧洲还没到成为一个拥有欧洲主权的政治力量的地步,那么通过建立“欧洲政治共同体”来增强欧洲战略自主成为一个可行和必要步骤,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和增强国家主权,还能拥有抵抗外部威胁和保持自主行动的能力。“欧洲政治共同体”希望打造一个主权的、统一的、民主的、强大的欧洲,但这过于理想主义、过于雄心壮志。如果无法摆脱美国霸权控制和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如果无法兼顾欧洲国家的利益诉求,如果无法厘清欧洲各区域机构的关系,“欧洲政治共同体”将陷入迷思。因此,“欧洲政治共同体”能否发挥实际作用将面临诸多考验。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贺之杲

  当地时间10月6日,“欧洲政治共同体”首届领导人会议在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欧洲政治共同体”看似是俄乌冲突等一系列危机的应激产物,但更多的是欧洲精英对欧洲未来长期思考的结果,是基于西方核心价值观和地缘政治原则,寻找欧洲国家政治合作的新空间。该会议从设想到落地仅仅用了五个月,其发展定位和未来走势备受关注。
定位模糊
  5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为期4天的“欧洲未来大会”的闭幕式上首次提出建立“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倡议。这既是“地缘政治欧洲”的新版本,以此应对俄乌冲突给欧洲安全秩序带来的新挑战,也是欧洲统合的新思路,是欧洲政治精英思考“如何从政治角度在比欧盟更大的范围组织欧洲”的新尝试,希望“将欧洲团结在一起,维护欧洲的统一,保持欧洲一体化的雄心”。
  “欧洲政治共同体”是欧洲“亲欧派”的最新尝试,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最新体现。马克龙关于“欧洲政治共同体”的提议获得了德国总理朔尔茨、欧盟机构领导人的积极支持。“欧洲政治共同体”成为法德等国应对欧洲权力中心东移和跨大西洋主义回流的举措,旨在使欧洲重新获得发挥全球影响力和捍卫地缘政治利益的筹码。
  “欧洲政治共同体”的最初愿景是改善欧盟国家与英国、土耳其、西巴尔干国家、乌克兰等非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将在安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等议题上开展合作,旨在共同应对欧洲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持欧洲大陆稳定。目前来看,本次会议更多的是通过高层会晤释放“欧洲团结”的信号,即谴责俄罗斯和支持乌克兰。此外,该会议还将英国、土耳其、西巴尔干国家和乌克兰等国“团结”在一个新框架和新空间之下,进一步孤立俄罗斯,展示维护欧洲秩序的决心。
  “欧洲政治共同体”涵盖44个欧洲国家,包括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英国、挪威、土耳其、西巴尔干国家、乌克兰等国,各方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对于现在的欧洲来说,北约和G7才是目前最重要的组织。相较来说,“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定位比较模糊。本次会议没有发表正式公报,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各方对“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地位、作用、功能等持观望态度,甚至是怀疑态度。
前路漫漫
  未来,“欧洲政治共同体”的长远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参会方各有心思,难以协调统一立场。英国首相特拉斯称马克龙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并希望该会议成为协调俄罗斯威胁和中国崛起的政府间论坛。虽然朔尔茨认为该会议是“一项伟大的创新”,但德国智库认为这是典型的法国方法,法国领导人首先发明一个有吸引力的术语,并用“扩大恐惧症、保护主义和盎格鲁怀疑论”等话语填充,向其他欧盟国家兜售,最后达成法德妥协并推进该倡议。法国人认为这是欧洲主义和戴高乐主义的集合体,希望在该框架下共同实现欧洲主权和法国主权。中东欧国家担心该平台会强化法德轴心的作用,造成中东欧国家的边缘化。乌克兰则希望将“欧洲政治共同体”变为“欧洲和平共同体”。
  其次,“欧洲政治共同体”与欧盟的关系难以理顺。捷克总理菲亚拉在致辞中强调,“该会议不会组建一个新的欧洲组织,也不会取代现有的合作形式”。这意味着“欧洲政治共同体”不会取代欧盟,但不得不面临欧盟与“欧洲政治共同体”定位和作用重叠的问题。马克龙认为,“鉴于欧盟的一体化程度,欧盟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欧洲大陆建设的唯一途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曾称该会议需要明确“欧洲政治共同体”存在的核心理由。
  最后,欧洲未来是在一体化深化基础上的扩大,还是在一体化扩大基础上的深化,直接体现在“欧洲政治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思路上。虽然“欧洲政治共同体”不会代替西巴尔干国家、乌克兰等国的入盟进程,但是这些国家有可能面临马拉松式入盟的风险。正如马克龙透露出的信息:“乌克兰入盟可能需要数十年”。同时,欧洲还没到成为一个拥有欧洲主权的政治力量的地步,那么通过建立“欧洲政治共同体”来增强欧洲战略自主成为一个可行和必要步骤,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和增强国家主权,还能拥有抵抗外部威胁和保持自主行动的能力。“欧洲政治共同体”希望打造一个主权的、统一的、民主的、强大的欧洲,但这过于理想主义、过于雄心壮志。如果无法摆脱美国霸权控制和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如果无法兼顾欧洲国家的利益诉求,如果无法厘清欧洲各区域机构的关系,“欧洲政治共同体”将陷入迷思。因此,“欧洲政治共同体”能否发挥实际作用将面临诸多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