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共谱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篇章

2022-09-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全总坚强领导下,山东省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实施职工创新创效工程、齐鲁工匠建设工程、新时代劳动竞赛工程,充分激发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为实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汇聚磅礴力量。
  □谭政 朱宁波
打造最优创新环境 激活创新一池春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今年初,全省工作动员大会吹响了“十大创新”的奋进号角;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则把创新摆在了强省建设的首要位置。如今,创新之风劲吹齐鲁大地。
  产业工人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山东强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把产改工作常态化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和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定期研究产改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产改“十四五”规划、印发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指导意见,为职工创新架起稳固的制度保障。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省总工会、省工商联、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等八部门联合开展全员创新企业培育工作,引导企业出台创新人才培育、资金支持、收益分配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培育省级全员创新企业150家,带动各级培育各类创新企业4800家;创建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31个,带动各级创建各类创新工作室1.57万个。
  聚焦全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省总工会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每年征集确定100项创新创意类、技术技能类、重点工程类、工作推进类竞赛项目,带动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劳动竞赛,累计开展省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471项,带动各级开展各类竞赛29万项,参与职工3300万人次。
  不断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山东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走进其中,便被扑面而来的庄严与力量所震撼。这座占地4万平方米的基地,讲述了一代代优秀产业工人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的精彩故事。在这里,切身感受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伟大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集聚创新第一资源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创新的根本在人才。
  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充分发挥工匠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省总工会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等十部门大力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纳入省人才发展规划,被评为全省32项改革品牌之一。通过创新工匠培育、选树、激励保障、作用发挥、工作推进5大机制,培育“鲁班首席工匠”“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314名,带动各级培育各类工匠人才5.21万名,高技能人才350万人,首届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山东独占2席,选树各级各类工匠数量全国最多。荣获中华技能大奖21人,全国技术能手673人,齐鲁首席技师1806人,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居全国前列。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山东率先在全国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实施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累计投入330多亿元,混合所有制办学、“1+X”证书试点等做法在全国推广。
  做好人才评价和人才成长的结合文章,坚持横纵双向发力,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努力让技能人才走得更远。山东充分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目前已有3354家企业备案,42.1万人次通过企业自主评价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育入库31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大力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省份。
搭建创新载体平台 激发创新澎湃动能
  平台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为产业工人搭建多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山东一直在行动。
  着眼推动解决制约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的突出问题,山东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统一的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建设实体化服务基地,搭建平台化“鲁班双创网”,为职工创新创效提供全链条创新资源支撑。济南市天桥区二环北路8666号,步入省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陈列有序的职工创新成果。推介展示是基地的功能之一,其最核心的功能是帮助职工创新成果进行聚集评估、跟踪转化,提供政策金融服务。
  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不久前,省总工会联合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等五部门举办首届数字变革创新大赛。大赛设有数字治理、数字生活、数字基建、智慧社区、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网络、大数据分析、5G基站建设维护等12个赛道,累计50万人次参加,为推进我省数字变革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没想到我们工人也能和科学家一样,拿这么重的奖。”说这话的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铁工人管益辉,今年初,他带领团队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省级决赛特等奖,奖金为100万元。
  大力激发创新动能,省总工会联合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开展全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参照省科学技术奖模式,每年发布100项左右省级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并给予重奖,特等奖100万元,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0万元,力度之大全国唯一,大力培养山东“职工院士”,带动各级层层组织创新竞赛1.3万场次,参与企业1.9万家,取得创新成果共357万项,为“十大创新”助力添彩。
  黄河奔流入海,山东产业工人聚力而成的创新之河,声势浩大,一往无前。
  为产业工人创新提供最优环境、最厚沃土、最佳平台,山东产改工作也将持续深入推进: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大力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持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千人宣讲团”“劳模工匠”党组织书记宣讲团作用,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大力弘扬“三个精神”,认真做好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推动产改规划落实。深入抓好产改“十四五”规划落实,健全推进措施,强化任务衔接与深化。健全规划实施评估、监督和考核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推动各项措施、指标落实。
  ——建强技术工人队伍。聚焦全省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技能兴鲁”行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劳动和技能竞赛,纵深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推动“齐鲁工匠”建设工程扩面提质增效,培养造就一大批齐鲁大工匠。
  ——推动产业工人创新创效。大力构建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创新人才培育、企业主体作用发挥、职工创新创效激励支持、示范引领、服务保障等“五大机制”,使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走在前、开新局”,职工是重要力量,创新是第一动力。山东各级工会组织将在省委、全总坚强领导下,共同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①唐守忠创新工作室
②牛德成创新工作室
③大国工匠王树军在工作
④“三个精神”教育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全总坚强领导下,山东省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实施职工创新创效工程、齐鲁工匠建设工程、新时代劳动竞赛工程,充分激发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为实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汇聚磅礴力量。
  □谭政 朱宁波
打造最优创新环境 激活创新一池春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今年初,全省工作动员大会吹响了“十大创新”的奋进号角;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则把创新摆在了强省建设的首要位置。如今,创新之风劲吹齐鲁大地。
  产业工人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山东强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把产改工作常态化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和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定期研究产改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产改“十四五”规划、印发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指导意见,为职工创新架起稳固的制度保障。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省总工会、省工商联、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等八部门联合开展全员创新企业培育工作,引导企业出台创新人才培育、资金支持、收益分配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培育省级全员创新企业150家,带动各级培育各类创新企业4800家;创建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31个,带动各级创建各类创新工作室1.57万个。
  聚焦全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省总工会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每年征集确定100项创新创意类、技术技能类、重点工程类、工作推进类竞赛项目,带动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劳动竞赛,累计开展省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471项,带动各级开展各类竞赛29万项,参与职工3300万人次。
  不断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山东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走进其中,便被扑面而来的庄严与力量所震撼。这座占地4万平方米的基地,讲述了一代代优秀产业工人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的精彩故事。在这里,切身感受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伟大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集聚创新第一资源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创新的根本在人才。
  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充分发挥工匠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省总工会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等十部门大力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纳入省人才发展规划,被评为全省32项改革品牌之一。通过创新工匠培育、选树、激励保障、作用发挥、工作推进5大机制,培育“鲁班首席工匠”“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314名,带动各级培育各类工匠人才5.21万名,高技能人才350万人,首届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山东独占2席,选树各级各类工匠数量全国最多。荣获中华技能大奖21人,全国技术能手673人,齐鲁首席技师1806人,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居全国前列。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山东率先在全国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实施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累计投入330多亿元,混合所有制办学、“1+X”证书试点等做法在全国推广。
  做好人才评价和人才成长的结合文章,坚持横纵双向发力,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努力让技能人才走得更远。山东充分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目前已有3354家企业备案,42.1万人次通过企业自主评价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育入库31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大力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省份。
搭建创新载体平台 激发创新澎湃动能
  平台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为产业工人搭建多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山东一直在行动。
  着眼推动解决制约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的突出问题,山东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统一的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建设实体化服务基地,搭建平台化“鲁班双创网”,为职工创新创效提供全链条创新资源支撑。济南市天桥区二环北路8666号,步入省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陈列有序的职工创新成果。推介展示是基地的功能之一,其最核心的功能是帮助职工创新成果进行聚集评估、跟踪转化,提供政策金融服务。
  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不久前,省总工会联合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等五部门举办首届数字变革创新大赛。大赛设有数字治理、数字生活、数字基建、智慧社区、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网络、大数据分析、5G基站建设维护等12个赛道,累计50万人次参加,为推进我省数字变革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没想到我们工人也能和科学家一样,拿这么重的奖。”说这话的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铁工人管益辉,今年初,他带领团队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省级决赛特等奖,奖金为100万元。
  大力激发创新动能,省总工会联合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开展全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参照省科学技术奖模式,每年发布100项左右省级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并给予重奖,特等奖100万元,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0万元,力度之大全国唯一,大力培养山东“职工院士”,带动各级层层组织创新竞赛1.3万场次,参与企业1.9万家,取得创新成果共357万项,为“十大创新”助力添彩。
  黄河奔流入海,山东产业工人聚力而成的创新之河,声势浩大,一往无前。
  为产业工人创新提供最优环境、最厚沃土、最佳平台,山东产改工作也将持续深入推进: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大力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持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千人宣讲团”“劳模工匠”党组织书记宣讲团作用,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大力弘扬“三个精神”,认真做好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推动产改规划落实。深入抓好产改“十四五”规划落实,健全推进措施,强化任务衔接与深化。健全规划实施评估、监督和考核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推动各项措施、指标落实。
  ——建强技术工人队伍。聚焦全省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技能兴鲁”行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劳动和技能竞赛,纵深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推动“齐鲁工匠”建设工程扩面提质增效,培养造就一大批齐鲁大工匠。
  ——推动产业工人创新创效。大力构建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创新人才培育、企业主体作用发挥、职工创新创效激励支持、示范引领、服务保障等“五大机制”,使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走在前、开新局”,职工是重要力量,创新是第一动力。山东各级工会组织将在省委、全总坚强领导下,共同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①唐守忠创新工作室
②牛德成创新工作室
③大国工匠王树军在工作
④“三个精神”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