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2-09-21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科普短视频“碎片化”的价值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短视频传播的知识和内容非常生动真实,看起来也方便,用短视频进行传播和普及科学是非常好的形式。”地质学专家刘嘉麒院士说,“通过短视频,传播的规模更大、效果更好。”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副教授白晓晴认为,短视频和直播正构成科普传播的新潮流,短视频和直播给科普传播生态带来重要力量。科普内容借视听化语言,可通过凝练观点和通俗表达,以图文动画演绎科普内容,增强科普视频的艺术性与观赏性。知识类短视频可以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也有网友担忧过于碎片化的视频学习会影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白晓晴表示,短视频学习虽然无法保障知识的系统性,但其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和灵活即时的观看体验能够调动大众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关注科学、深度学习的入口。科普短视频应充分整合资源与渠道,在内容上保障准确性,将视频以多平台、多频次、多时长、多版本的方式进行传播,构建系统化的科学短视频体系,同时推动兴趣导向的碎片化传播。
“出海”网文
仍需乘风破浪

  据扬子晚报,近日,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所谓“网文出海”,指的是网络小说走出国门,受到国外读者喜爱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在国外影响力有多大?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报告》提到,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与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驾齐驱的“世界文化奇观”。
  高影响力并不等同于高口碑,对网文的批评也不少。追捧网络文学的支持者则认为,文学“通俗”不是错,优质的网络小说也可以成为经典作品。80后及90后是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自小跟互联网一起长大,可以将写作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主题天马行空,风格灵活多样,给文学创作导入了鲜活的“想象力”。
  其实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还是得交给时间,任何标签都不能直接定义某种写作方式、风格、内容是对是错、孰好孰坏。历史足迹往前推,在唐诗后出现的宋词,在宋词后出现的白话文,在白话文后出现的武侠小说……都曾被当成“洪水猛兽”。
  如今,我们不能因为一部作品是网络文学,就对它抱有偏见。反过来,也不必因为它在网络上连载、粉丝多、关注度高,就疯狂点赞。不刻意捧高,不有意贬低,营造一种适合优质文学生长的创作环境,读者才有好书看。另外,网络文学目前所遭遇的争议,对这一行业的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提醒,只有交出“硬”作品,才是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
让名人故居拥有大流量
  据人民日报,名人故居有着独特的价值,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枢纽,也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传承文脉、丰富景深的作用,不仅可以彰显一地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应注意的是,名人故居不会自动带来流量,更不会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现实中,一些名人故居尚处于浅开发阶段。因此,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要在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上做文章,在寻求其与当地历史积淀、风土人情等更好结合上下功夫。
  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式的打卡,更青睐深度的文化体验,旅游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应因时而变,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这方面,名人故居的深度开发大有可为。从游景点到品文化,从单个景点的经营到以不同文化主题串联景点景区,文化和旅游实现多领域、多方位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文化名人资源的深度开发,也有利于旅游业提质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创新保护利用方式,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定能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让我们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元宇宙与时尚
如何“双向奔赴”

  据文汇报,宇宙与时尚产业的互动正越来越频繁。“虚拟时尚是大势所趋,美妆、时装等企业都已或多或少展开元宇宙布局。”凌迪科技Style3D创始人兼CEO刘郴介绍,过去一段时间,这家企业承接的相关客户已相当可观。做元宇宙仅仅是为时尚加上酷炫的科技外衣吗?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摇头道:“做元宇宙这件事的出发点是寻求品牌的长期主义。”他认为,从载体来看,元宇宙是品牌和用户情感交集的延伸,品牌要注重把故事和价值观传递到元宇宙这个更为长期的、虚实相生的空间中,让数字资产沉淀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元宇宙也能帮助品牌提前建立和未来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沟通纽带,以更平等和更年轻的姿态进行交互和共创。
  元宇宙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时尚产业延展更大商业价值。欧莱雅中国消费者中心项目负责人蓝挺元认为,在元宇宙的影响之下,人们对美的定义会比现实世界更加宽广,并推动现实世界有所改变。
         (□记者 刘一颖 整理)
科普短视频“碎片化”的价值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短视频传播的知识和内容非常生动真实,看起来也方便,用短视频进行传播和普及科学是非常好的形式。”地质学专家刘嘉麒院士说,“通过短视频,传播的规模更大、效果更好。”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副教授白晓晴认为,短视频和直播正构成科普传播的新潮流,短视频和直播给科普传播生态带来重要力量。科普内容借视听化语言,可通过凝练观点和通俗表达,以图文动画演绎科普内容,增强科普视频的艺术性与观赏性。知识类短视频可以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也有网友担忧过于碎片化的视频学习会影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白晓晴表示,短视频学习虽然无法保障知识的系统性,但其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和灵活即时的观看体验能够调动大众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关注科学、深度学习的入口。科普短视频应充分整合资源与渠道,在内容上保障准确性,将视频以多平台、多频次、多时长、多版本的方式进行传播,构建系统化的科学短视频体系,同时推动兴趣导向的碎片化传播。
“出海”网文
仍需乘风破浪

  据扬子晚报,近日,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所谓“网文出海”,指的是网络小说走出国门,受到国外读者喜爱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在国外影响力有多大?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报告》提到,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与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驾齐驱的“世界文化奇观”。
  高影响力并不等同于高口碑,对网文的批评也不少。追捧网络文学的支持者则认为,文学“通俗”不是错,优质的网络小说也可以成为经典作品。80后及90后是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自小跟互联网一起长大,可以将写作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主题天马行空,风格灵活多样,给文学创作导入了鲜活的“想象力”。
  其实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还是得交给时间,任何标签都不能直接定义某种写作方式、风格、内容是对是错、孰好孰坏。历史足迹往前推,在唐诗后出现的宋词,在宋词后出现的白话文,在白话文后出现的武侠小说……都曾被当成“洪水猛兽”。
  如今,我们不能因为一部作品是网络文学,就对它抱有偏见。反过来,也不必因为它在网络上连载、粉丝多、关注度高,就疯狂点赞。不刻意捧高,不有意贬低,营造一种适合优质文学生长的创作环境,读者才有好书看。另外,网络文学目前所遭遇的争议,对这一行业的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提醒,只有交出“硬”作品,才是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
让名人故居拥有大流量
  据人民日报,名人故居有着独特的价值,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枢纽,也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传承文脉、丰富景深的作用,不仅可以彰显一地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应注意的是,名人故居不会自动带来流量,更不会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现实中,一些名人故居尚处于浅开发阶段。因此,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要在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上做文章,在寻求其与当地历史积淀、风土人情等更好结合上下功夫。
  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式的打卡,更青睐深度的文化体验,旅游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应因时而变,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这方面,名人故居的深度开发大有可为。从游景点到品文化,从单个景点的经营到以不同文化主题串联景点景区,文化和旅游实现多领域、多方位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文化名人资源的深度开发,也有利于旅游业提质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创新保护利用方式,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定能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让我们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元宇宙与时尚
如何“双向奔赴”

  据文汇报,宇宙与时尚产业的互动正越来越频繁。“虚拟时尚是大势所趋,美妆、时装等企业都已或多或少展开元宇宙布局。”凌迪科技Style3D创始人兼CEO刘郴介绍,过去一段时间,这家企业承接的相关客户已相当可观。做元宇宙仅仅是为时尚加上酷炫的科技外衣吗?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摇头道:“做元宇宙这件事的出发点是寻求品牌的长期主义。”他认为,从载体来看,元宇宙是品牌和用户情感交集的延伸,品牌要注重把故事和价值观传递到元宇宙这个更为长期的、虚实相生的空间中,让数字资产沉淀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元宇宙也能帮助品牌提前建立和未来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沟通纽带,以更平等和更年轻的姿态进行交互和共创。
  元宇宙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时尚产业延展更大商业价值。欧莱雅中国消费者中心项目负责人蓝挺元认为,在元宇宙的影响之下,人们对美的定义会比现实世界更加宽广,并推动现实世界有所改变。
         (□记者 刘一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