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科技赋能未来
第四届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精彩呈现
2022-09-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动动手 扫一扫 云展馆 搬回家
|
秋风送爽,海碧天蓝,9月,齐鲁大地喜迎四海宾朋。18日,以“蓝色科技 赋能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在潍坊成功举办,大会精彩纷呈,亮点频现。
本届博览会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海洋局和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潍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大会聚焦海洋科技创新,采取“线上”方式进行,旨在搭建全省海洋领域“双招双引”平台和对外开放平台,更高层次推动全省海洋动力装备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助推海洋强省建设。科技赋能,打通供需,本届博览会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顶级海洋科研院所等在内的300余家单位参与。
□王超 丁家楠 武洪涛
聚智赋能
上演蓝色科技盛筵
本届博览会主题为“蓝色科技,赋能未来”,聚焦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呈现海洋科技盛筵。共设置海洋船舶动力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高新技术装备、海水淡化装备、现代海洋渔业装备、海洋信息系统、海洋科研院所7个展区,为各领域重点突出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搭建一个会聚目光的前端“窗口”。
同时,紧盯海洋科技前沿,本届博览会重点邀请相关海洋领域世界500强、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或“独角兽”企业参展,还积极邀请中科院、自然资源部涉海方面研究所以及中国船舶集团710研究所等一批顶尖科研院所参展参会。这些参展企业和科研院所,构成了海洋动力装备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
潍坊是渤海莱州湾沿岸重要的海滨城市,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经济基础雄厚,海洋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持续奋进,海洋动力装备已成为潍坊海洋优势产业。潍坊动力装备集群现有大中小企业176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上市公司7家。2021年,集群完成总产值4135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主导产品发动机连续两年产销量突破1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34%。博览会期间,发布《潍坊市海洋动力装备产业发展报告》,这是地市级城市首部海洋动力装备产业蓝皮书,将极大推进潍坊市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进一步助力“国际海洋动力城”品牌的创立。
本届博览会还举办了海洋碳汇经济发展论坛,邀请有关院士专家围绕海洋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路径进行研讨,带来海洋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思想盛筵。在海洋碳汇经济发展论坛上,大咖会聚,就现在广受关注的热点——“蓝碳”开展深入研讨,探索环渤海地区海洋碳汇发展方向、路径与模式,加快打造蓝碳经济产业新高地和策源地,推动潍坊乃至全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对接科技成果
“双招双引”平台效应凸显
展览会的魅力,不仅是可以将科技前沿成果淋漓尽致展示出来,更能够带动科创合作,推动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本届博览会的主题论坛和交流推介都聚焦前沿,锚定海洋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9月17日,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办。仪式上,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约共建山东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山东省海洋局、潍坊市人民政府、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潍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共同签约共建潍坊市海洋遥感应用与科技创新实验室合作项目。3个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结束后,山东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潍坊市海洋遥感应用与科技创新实验室揭牌。
作为第四届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一项重要活动,这些合作项目落地将成为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的巨大舞台。以当天揭牌的山东省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研究中心为例,作为全国首家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研究中心,落地后,将充分优化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打造部省市联动、产科推融合发展模式重点,在海水全要素分析提取、海水综合利用发展路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探索制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标准,推动海水综合利用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全国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探索“山东模式+潍坊经验”。
海洋科技成果对接会是本届博览会的重要议程。围绕推动海洋“双招双引”平台建设,对接会邀请国内海洋领域重点科研院所、专家团队、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举行交流洽谈,开展精准靶向对接合作,打造环渤海和沿黄流域的资源要素对接平台,着力推动海洋动力装备产业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优化拓展产品体系、优化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完善产业生态、优化提升经济效益,推动一批合作成果落实落地,合作实效再上新台阶,凸显本届博览会“双招双引”平台效应。
云端发力
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博览会”
“云端”洽谈、“云上”展览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云端发力,开启一场永不落幕的海洋科技盛会,持续散发山东海洋的魅力。
本届博览会采用“纯线上”方式,着重在线上展馆建设、多媒体呈现技术和数据安全上做文章,聘请专业团队利用AI、VR、3D等先进技术搭建“云展馆”,将博览会“搬”到云端,让客户通过电脑或手机端就能身临其境360度全方位参观展览,让公众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和运维全过程,还能够与嘉宾通过在线直播互动,不仅内容、形式更加生动有趣,时空距离也被无限拉近。“云端”展览让更多人直观领略到潍坊的蓝色风采,感知海洋生态之美、开放之姿、科技之强、产业之盛,共同开拓海洋合作新蓝海、开创经略海洋新篇章。
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云端,本届博览会“云展馆”将会长久开放。一批海洋动力装备企业和产品集体亮相,宛如一幅壮美长卷,参展商可以随时调整云端的展品和展台效果,企业展台都设置了线上洽谈室,采购商可以随时通过线上洽谈室与参展商进行洽谈交流、共商合作,实现“会、展、洽”一体化,真正开启一场永不落幕的“云上博览会”。
全力激活“蓝色引擎”,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经过前期调研,本届博览会征集了天瑞重工、国邦药业等59家企业68项技术难题和76项科研成果需求,收集了中科院海洋所、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海洋三所、哈工大等136项研究成果,均印制成册发放给各需求方,各方利用云上博览会洽谈系统随时可以开展线上对接与交流。
闭幕后,博览会还将通过“云展馆”访客有关数据,形成智能分析报表,持续跟进落实博览会期间签约项目,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纳入潍坊市海洋产业项目服务监管平台,进一步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推动项目精准对接和落实落地,切实将本届博览会办成一场服务重大战略、面向产业未来、推动精准合作的高水平展会。
第一届博览会展品—海岸线监测、测绘用无人机
第二届博览会展品—船用大马力发动机
第四届博览会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第三届博览会上,观众了解海洋装备产品
第三届博览会部分展区俯瞰图
本届博览会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海洋局和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潍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大会聚焦海洋科技创新,采取“线上”方式进行,旨在搭建全省海洋领域“双招双引”平台和对外开放平台,更高层次推动全省海洋动力装备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助推海洋强省建设。科技赋能,打通供需,本届博览会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顶级海洋科研院所等在内的300余家单位参与。
□王超 丁家楠 武洪涛
聚智赋能
上演蓝色科技盛筵
本届博览会主题为“蓝色科技,赋能未来”,聚焦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呈现海洋科技盛筵。共设置海洋船舶动力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高新技术装备、海水淡化装备、现代海洋渔业装备、海洋信息系统、海洋科研院所7个展区,为各领域重点突出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搭建一个会聚目光的前端“窗口”。
同时,紧盯海洋科技前沿,本届博览会重点邀请相关海洋领域世界500强、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或“独角兽”企业参展,还积极邀请中科院、自然资源部涉海方面研究所以及中国船舶集团710研究所等一批顶尖科研院所参展参会。这些参展企业和科研院所,构成了海洋动力装备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
潍坊是渤海莱州湾沿岸重要的海滨城市,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经济基础雄厚,海洋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持续奋进,海洋动力装备已成为潍坊海洋优势产业。潍坊动力装备集群现有大中小企业176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上市公司7家。2021年,集群完成总产值4135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主导产品发动机连续两年产销量突破1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34%。博览会期间,发布《潍坊市海洋动力装备产业发展报告》,这是地市级城市首部海洋动力装备产业蓝皮书,将极大推进潍坊市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进一步助力“国际海洋动力城”品牌的创立。
本届博览会还举办了海洋碳汇经济发展论坛,邀请有关院士专家围绕海洋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路径进行研讨,带来海洋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思想盛筵。在海洋碳汇经济发展论坛上,大咖会聚,就现在广受关注的热点——“蓝碳”开展深入研讨,探索环渤海地区海洋碳汇发展方向、路径与模式,加快打造蓝碳经济产业新高地和策源地,推动潍坊乃至全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对接科技成果
“双招双引”平台效应凸显
展览会的魅力,不仅是可以将科技前沿成果淋漓尽致展示出来,更能够带动科创合作,推动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本届博览会的主题论坛和交流推介都聚焦前沿,锚定海洋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9月17日,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办。仪式上,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约共建山东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山东省海洋局、潍坊市人民政府、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潍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共同签约共建潍坊市海洋遥感应用与科技创新实验室合作项目。3个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结束后,山东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潍坊市海洋遥感应用与科技创新实验室揭牌。
作为第四届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一项重要活动,这些合作项目落地将成为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的巨大舞台。以当天揭牌的山东省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研究中心为例,作为全国首家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研究中心,落地后,将充分优化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打造部省市联动、产科推融合发展模式重点,在海水全要素分析提取、海水综合利用发展路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探索制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标准,推动海水综合利用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全国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探索“山东模式+潍坊经验”。
海洋科技成果对接会是本届博览会的重要议程。围绕推动海洋“双招双引”平台建设,对接会邀请国内海洋领域重点科研院所、专家团队、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举行交流洽谈,开展精准靶向对接合作,打造环渤海和沿黄流域的资源要素对接平台,着力推动海洋动力装备产业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优化拓展产品体系、优化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完善产业生态、优化提升经济效益,推动一批合作成果落实落地,合作实效再上新台阶,凸显本届博览会“双招双引”平台效应。
云端发力
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博览会”
“云端”洽谈、“云上”展览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云端发力,开启一场永不落幕的海洋科技盛会,持续散发山东海洋的魅力。
本届博览会采用“纯线上”方式,着重在线上展馆建设、多媒体呈现技术和数据安全上做文章,聘请专业团队利用AI、VR、3D等先进技术搭建“云展馆”,将博览会“搬”到云端,让客户通过电脑或手机端就能身临其境360度全方位参观展览,让公众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和运维全过程,还能够与嘉宾通过在线直播互动,不仅内容、形式更加生动有趣,时空距离也被无限拉近。“云端”展览让更多人直观领略到潍坊的蓝色风采,感知海洋生态之美、开放之姿、科技之强、产业之盛,共同开拓海洋合作新蓝海、开创经略海洋新篇章。
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云端,本届博览会“云展馆”将会长久开放。一批海洋动力装备企业和产品集体亮相,宛如一幅壮美长卷,参展商可以随时调整云端的展品和展台效果,企业展台都设置了线上洽谈室,采购商可以随时通过线上洽谈室与参展商进行洽谈交流、共商合作,实现“会、展、洽”一体化,真正开启一场永不落幕的“云上博览会”。
全力激活“蓝色引擎”,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经过前期调研,本届博览会征集了天瑞重工、国邦药业等59家企业68项技术难题和76项科研成果需求,收集了中科院海洋所、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海洋三所、哈工大等136项研究成果,均印制成册发放给各需求方,各方利用云上博览会洽谈系统随时可以开展线上对接与交流。
闭幕后,博览会还将通过“云展馆”访客有关数据,形成智能分析报表,持续跟进落实博览会期间签约项目,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纳入潍坊市海洋产业项目服务监管平台,进一步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推动项目精准对接和落实落地,切实将本届博览会办成一场服务重大战略、面向产业未来、推动精准合作的高水平展会。
第一届博览会展品—海岸线监测、测绘用无人机
第二届博览会展品—船用大马力发动机
第四届博览会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第三届博览会上,观众了解海洋装备产品
第三届博览会部分展区俯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