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逐梦织锦绣广袤田园谱新篇
利津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2022-09-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伟伟 任万帅
初秋,黄河尾闾,时代大潮澎湃,东营市利津县处处涌动着喜人的变化、实干的热潮。
在利津县凯盛浩丰数字智慧农业温室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忙着温室基础土建施工,“项目投产以后预计亩产番茄4万公斤,亩均收益可达48万元!”项目负责人武艳军自信满满地用这样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这样的产量和效益并非凭空想象,背后是“数字+智慧”赋能传统农业带来的衍生效应。
“这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81亿元,预计明年6月份完成联动调试,项目拥有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如同一个智慧大脑,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作物生长情况,将土壤pH值、墒情等数据回传到电脑,什么时候浇水、施肥,电脑会根据预设的‘最优解’给出判断。”武艳军解释说,再配合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现代化种植手段,就可以为番茄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助力丰产丰收。
数字驱动下,曾经依靠传统方式生产的农业,正加速迈向现代化。利津县大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设施果蔬、畜禽养殖等领域应用,着力发展数字化产业园区,打造利津全域数字农业驾驶舱,建设“生产—供销—信用”全域化数字农业管控平台,加快构建全县数字农业“一张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利津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安”目标,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被认定为东营市首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利津县依托74公里沿黄优势,发展起滩羊、特色果蔬、中草药等优势特色产业。今年,重点推动陈庄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推进投资13.3亿元的19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健全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大力推广节水农业、耐盐碱作物种植,提升盐碱地生态化开发利用水平,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万亩以上。依托黄河口滩羊年出栏260万只规模优势,高标准建设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着眼于规范、提质、增效,不断延伸产业链,计划通过牧光互补、高床养殖方式建设3.0版本养殖棚,制定《黄河口滩羊肉质等级分类标准》,做精“黄河口滩羊”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黄河口滩羊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脱贫攻坚打下的坚实基础。利津县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实施120个产业帮扶项目,全县39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脱贫摘帽,累计5800户11427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津县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享受政策和监测帮扶对象精准落实“惠东保”“孝善养老”“雨露计划”等帮扶政策。强化对已建成项目的运营管理,抓好新建帮扶项目推进落实,持续发挥带动效益,高标准规划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人才培养等领域,谋划实施8个总投资7714万元的帮扶项目,聚力打造衔接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和引领区。
基础牢固,推动乡村振兴的步调才更加稳健。利津县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发力相结合,大力推进临河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片区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四好农村路”升级、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充分挖掘河、海、关、城、村五大旅游资源,结合景观廊道利津段国家文化公园步道建设,依托2个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5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力推进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老街长巷二期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黄河流域重要的康养文旅目的地,加快推动农旅融合实现新突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利津县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发展,乡村振兴步伐也从未停下:
农业产业更强——引进碧桂园、凯盛浩丰等农业龙头企业,腾讯数字农业全国首个挂牌安心平台示范基地(利津)、万科集团全国首个农业园区正式运营。培育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8处,建成农业龙头企业89家、农民合作社852家、家庭农场380家。
乡村建设更美——省级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加快建设,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4个,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43个,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178.7公里,全县行政村通公交率达到100%。
农民生活更富——全县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村达到90%,新增土地托管面积2万亩,“鲁担惠农贷”今年新增3.45亿元,累保14.58亿元,农民生产更有保障。
今日的利津,田野,凝聚着丰收的希望;乡村,正走出铿锵的步伐;产业,汇聚澎湃崛起的力量。广袤田畴间,农民挑上“金扁担”,过上好日子,“农”墨重彩下,一幅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①黄河口滩羊产业园 □摄影:薄华瑞
②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
③三阳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内,细纱自动落纱机器人正在作业
④游客在“老街长巷”非遗文化一条街体验中式婚礼民俗
⑤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芪蛭益肾胶囊是国内首个遵循国家临床指导原则新近获批上市的中药创新药
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⑦利津县医共体集团开展远程诊疗服务
⑧利华益集团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 □摄影:王连玉
初秋,黄河尾闾,时代大潮澎湃,东营市利津县处处涌动着喜人的变化、实干的热潮。
在利津县凯盛浩丰数字智慧农业温室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忙着温室基础土建施工,“项目投产以后预计亩产番茄4万公斤,亩均收益可达48万元!”项目负责人武艳军自信满满地用这样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这样的产量和效益并非凭空想象,背后是“数字+智慧”赋能传统农业带来的衍生效应。
“这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81亿元,预计明年6月份完成联动调试,项目拥有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如同一个智慧大脑,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作物生长情况,将土壤pH值、墒情等数据回传到电脑,什么时候浇水、施肥,电脑会根据预设的‘最优解’给出判断。”武艳军解释说,再配合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现代化种植手段,就可以为番茄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助力丰产丰收。
数字驱动下,曾经依靠传统方式生产的农业,正加速迈向现代化。利津县大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设施果蔬、畜禽养殖等领域应用,着力发展数字化产业园区,打造利津全域数字农业驾驶舱,建设“生产—供销—信用”全域化数字农业管控平台,加快构建全县数字农业“一张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利津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安”目标,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被认定为东营市首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利津县依托74公里沿黄优势,发展起滩羊、特色果蔬、中草药等优势特色产业。今年,重点推动陈庄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推进投资13.3亿元的19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健全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大力推广节水农业、耐盐碱作物种植,提升盐碱地生态化开发利用水平,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万亩以上。依托黄河口滩羊年出栏260万只规模优势,高标准建设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着眼于规范、提质、增效,不断延伸产业链,计划通过牧光互补、高床养殖方式建设3.0版本养殖棚,制定《黄河口滩羊肉质等级分类标准》,做精“黄河口滩羊”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黄河口滩羊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脱贫攻坚打下的坚实基础。利津县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实施120个产业帮扶项目,全县39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脱贫摘帽,累计5800户11427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津县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享受政策和监测帮扶对象精准落实“惠东保”“孝善养老”“雨露计划”等帮扶政策。强化对已建成项目的运营管理,抓好新建帮扶项目推进落实,持续发挥带动效益,高标准规划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人才培养等领域,谋划实施8个总投资7714万元的帮扶项目,聚力打造衔接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和引领区。
基础牢固,推动乡村振兴的步调才更加稳健。利津县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发力相结合,大力推进临河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片区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四好农村路”升级、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充分挖掘河、海、关、城、村五大旅游资源,结合景观廊道利津段国家文化公园步道建设,依托2个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5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力推进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老街长巷二期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黄河流域重要的康养文旅目的地,加快推动农旅融合实现新突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利津县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发展,乡村振兴步伐也从未停下:
农业产业更强——引进碧桂园、凯盛浩丰等农业龙头企业,腾讯数字农业全国首个挂牌安心平台示范基地(利津)、万科集团全国首个农业园区正式运营。培育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8处,建成农业龙头企业89家、农民合作社852家、家庭农场380家。
乡村建设更美——省级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加快建设,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4个,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43个,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178.7公里,全县行政村通公交率达到100%。
农民生活更富——全县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村达到90%,新增土地托管面积2万亩,“鲁担惠农贷”今年新增3.45亿元,累保14.58亿元,农民生产更有保障。
今日的利津,田野,凝聚着丰收的希望;乡村,正走出铿锵的步伐;产业,汇聚澎湃崛起的力量。广袤田畴间,农民挑上“金扁担”,过上好日子,“农”墨重彩下,一幅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①黄河口滩羊产业园 □摄影:薄华瑞
②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
③三阳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内,细纱自动落纱机器人正在作业
④游客在“老街长巷”非遗文化一条街体验中式婚礼民俗
⑤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芪蛭益肾胶囊是国内首个遵循国家临床指导原则新近获批上市的中药创新药
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⑦利津县医共体集团开展远程诊疗服务
⑧利华益集团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 □摄影:王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