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粮油

推进粮食事业发展走在前

“齐鲁粮油”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2-09-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金胜花生粮油产业园年产60万吨高端花生油生产线
  □凤起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中国是农业大国,推进共同富裕,补短板,强基础,绕不开“三农”问题。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自2004年至今,一号文件已连续19年聚焦“三农”,今年更是明确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任务目标。
  近年来,山东省粮食主管部门聚焦“三链协同”“五优联动”,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持续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构建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为耕者谋利
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山东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全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愿不愿意种好粮食,企业愿不愿意加工好粮食,关键看收益、看效益。
  “梨花面业始终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山东梨花面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莹说。地处粮食大县桓台的梨花面业年处理小麦80万吨,辐射带动全县优质原粮种植面积25万亩,直接提高农户收入2100万元以上。
  “每斤比普通小麦多卖5分钱,又赶上个丰收年,一亩地能卖1600多块钱。明年我还得多种粮、种好粮。”齐河县胡官屯镇种粮大户房殿冬说。他去年在县里的推广下,流转1000多亩地改种了优质强筋小麦,与普通小麦相比,产量不错,价格也高。“好粮不愁销。这不,麦子刚收完就被金谷源粮食收储公司全买走了。”
  优粮优购、优粮优价得益于山东庞大的粮食产业集群,产业强、产品优、市场旺,形成种产加销一体化的旺盛发展势头,也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和种粮积极性。“十三五”期间,山东作为优质粮食工程国家首批重点支持省份,累计投资96.55亿元,建设“中国好粮油”示范县13个、示范企业8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80个,市县粮食质量检验机构83个。
  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逐级签订粮食安全责任状,将“粮食生产稳定度”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充分调动党政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2021年达到1.15万亿元;全省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2021年突破1100亿斤大关,今年夏粮再获丰收。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恪尽职守,坚定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修订出台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业务规范,构建省市县三级粮食安全应急供应保障体系,部署开展政策性储备粮库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项目,全省仓储设施条件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多次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加强粮食流通监管,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全面启动粮食收购信用担保基金,支持市场化收购,今年小麦收购进度快,整体质量较好,收购价格远高于往年,没有发生“卖粮难”等情况,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为食者造福
“齐鲁粮油”品牌品质双丰收

  民以食为天。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饮食理念深入人心,居民消费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高品质、多元化的粮油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消费需求在变,产业前行方向也在变。
  “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其消费观念较上一辈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消费取向也更加多元化,表现在食用油消费上就是更倾向于选择健康小油种。” 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费小伟说。
  金胜粮油集团依托独创的“七星初榨工艺法”,在国内独家推出了原生初榨花生油、高油酸花生油、煎炸专用调和油等高端食用油产品,并且研发了国际领先的原花青素、银杏黄酮、茶多酚等保健品,带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和健康。
  山东富世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凭借粮油产业,将产业链条延伸到了服务领域,零距离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日常需求。近年来,该公司已经发展便利店和面粉专卖店170多个、快餐连锁直营店12家,把放心食品、优质产品送到群众家门口;参与“学生食宿工程”,托管、经营中学食堂19家,十多年来,每天为5万多名学生提供一日三餐,赢得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良好口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为食者造福是粮食产业发展题中之义。为此,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早在4年前启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伊始,就以品牌为纽带,支持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要素紧密连接,鼓励企业创新,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持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山东粮油产品,促进粮食安全向更高层级跃升。目前,全省两年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72款,数量排名全国第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健康的三餐之选。
为业者护航
粮油产业多年稳居全国首位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乡村产业振兴中,粮食无疑是一篇大文章。粮油加工业植根乡村,带动作用大、受益面广、可持续性强,是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有力载体。
   “我们的新项目建设提高了产能,可以更好服务农民卖粮,保护好种粮收益和种粮积极性,服务乡村振兴;也更能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促进粮食产业要素聚集,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山东菏泽飞翔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彩介绍。今年,该公司投资2亿元新上粮食物流中心和小麦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50万吨,产值将达到20亿元。
  一业兴,百业旺。近年来,在粮食主管部门支持下,全省粮油企业纷纷进行改造升级,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产品附加值,带动运输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为当地政府发展相关产业提供契机。众多粮食龙头企业更是汇聚了强大的产业带动力量,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将一产、二产、三产紧密融合,发挥带动作用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联合起来,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农民收入。
  山东良友工贸集团拥有全国单产最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线,年加工玉米胚芽42万吨,带动当地7.3万农户增收达950多万元,同时每天需进出物流车辆60多辆,间接带动了物流运输业发展,增强了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辐射带动能力。
  “十四五”以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聚焦“三链协同”“五优联动”,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累计投入1.07亿元扶持7个省级示范项目,带动投资近3亿元;与省财政厅建立1.9亿元规模的省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省市县三级基金可发放增信贷款50亿元以上;下达44个县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3.96亿元,统筹用于粮食流通、优质粮食工程和品牌建设。
  有耕耘就有收获。近年来,我省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引领,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粮食产业发展逐年兴旺,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全省粮食产业主要指标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每年为全国粮油市场供应22%的小麦粉,15%食用植物油(其中花生油占全国50%以上),31%粮食深加工产品。2021年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4975亿元,比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前增加1300多亿元。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全省累计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7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130多亿斤,促农增收30亿元以上。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中央对山东的重托和厚望。山东粮食系统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粮芯计划”,打造“中国植物油田”,建设主食产业新高地,增加优质绿色高效粮食供给,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振兴释放发展活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凤起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中国是农业大国,推进共同富裕,补短板,强基础,绕不开“三农”问题。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自2004年至今,一号文件已连续19年聚焦“三农”,今年更是明确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任务目标。
  近年来,山东省粮食主管部门聚焦“三链协同”“五优联动”,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持续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构建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为耕者谋利
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山东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全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愿不愿意种好粮食,企业愿不愿意加工好粮食,关键看收益、看效益。
  “梨花面业始终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山东梨花面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莹说。地处粮食大县桓台的梨花面业年处理小麦80万吨,辐射带动全县优质原粮种植面积25万亩,直接提高农户收入2100万元以上。
  “每斤比普通小麦多卖5分钱,又赶上个丰收年,一亩地能卖1600多块钱。明年我还得多种粮、种好粮。”齐河县胡官屯镇种粮大户房殿冬说。他去年在县里的推广下,流转1000多亩地改种了优质强筋小麦,与普通小麦相比,产量不错,价格也高。“好粮不愁销。这不,麦子刚收完就被金谷源粮食收储公司全买走了。”
  优粮优购、优粮优价得益于山东庞大的粮食产业集群,产业强、产品优、市场旺,形成种产加销一体化的旺盛发展势头,也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和种粮积极性。“十三五”期间,山东作为优质粮食工程国家首批重点支持省份,累计投资96.55亿元,建设“中国好粮油”示范县13个、示范企业8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80个,市县粮食质量检验机构83个。
  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逐级签订粮食安全责任状,将“粮食生产稳定度”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充分调动党政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2021年达到1.15万亿元;全省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2021年突破1100亿斤大关,今年夏粮再获丰收。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恪尽职守,坚定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修订出台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业务规范,构建省市县三级粮食安全应急供应保障体系,部署开展政策性储备粮库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项目,全省仓储设施条件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多次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加强粮食流通监管,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全面启动粮食收购信用担保基金,支持市场化收购,今年小麦收购进度快,整体质量较好,收购价格远高于往年,没有发生“卖粮难”等情况,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为食者造福
“齐鲁粮油”品牌品质双丰收

  民以食为天。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饮食理念深入人心,居民消费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高品质、多元化的粮油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消费需求在变,产业前行方向也在变。
  “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其消费观念较上一辈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消费取向也更加多元化,表现在食用油消费上就是更倾向于选择健康小油种。” 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费小伟说。
  金胜粮油集团依托独创的“七星初榨工艺法”,在国内独家推出了原生初榨花生油、高油酸花生油、煎炸专用调和油等高端食用油产品,并且研发了国际领先的原花青素、银杏黄酮、茶多酚等保健品,带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和健康。
  山东富世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凭借粮油产业,将产业链条延伸到了服务领域,零距离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日常需求。近年来,该公司已经发展便利店和面粉专卖店170多个、快餐连锁直营店12家,把放心食品、优质产品送到群众家门口;参与“学生食宿工程”,托管、经营中学食堂19家,十多年来,每天为5万多名学生提供一日三餐,赢得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良好口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为食者造福是粮食产业发展题中之义。为此,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早在4年前启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伊始,就以品牌为纽带,支持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要素紧密连接,鼓励企业创新,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持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山东粮油产品,促进粮食安全向更高层级跃升。目前,全省两年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72款,数量排名全国第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健康的三餐之选。
为业者护航
粮油产业多年稳居全国首位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乡村产业振兴中,粮食无疑是一篇大文章。粮油加工业植根乡村,带动作用大、受益面广、可持续性强,是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有力载体。
   “我们的新项目建设提高了产能,可以更好服务农民卖粮,保护好种粮收益和种粮积极性,服务乡村振兴;也更能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促进粮食产业要素聚集,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山东菏泽飞翔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彩介绍。今年,该公司投资2亿元新上粮食物流中心和小麦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50万吨,产值将达到20亿元。
  一业兴,百业旺。近年来,在粮食主管部门支持下,全省粮油企业纷纷进行改造升级,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产品附加值,带动运输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为当地政府发展相关产业提供契机。众多粮食龙头企业更是汇聚了强大的产业带动力量,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将一产、二产、三产紧密融合,发挥带动作用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联合起来,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农民收入。
  山东良友工贸集团拥有全国单产最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线,年加工玉米胚芽42万吨,带动当地7.3万农户增收达950多万元,同时每天需进出物流车辆60多辆,间接带动了物流运输业发展,增强了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辐射带动能力。
  “十四五”以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聚焦“三链协同”“五优联动”,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累计投入1.07亿元扶持7个省级示范项目,带动投资近3亿元;与省财政厅建立1.9亿元规模的省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省市县三级基金可发放增信贷款50亿元以上;下达44个县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3.96亿元,统筹用于粮食流通、优质粮食工程和品牌建设。
  有耕耘就有收获。近年来,我省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引领,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粮食产业发展逐年兴旺,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全省粮食产业主要指标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每年为全国粮油市场供应22%的小麦粉,15%食用植物油(其中花生油占全国50%以上),31%粮食深加工产品。2021年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4975亿元,比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前增加1300多亿元。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全省累计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7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130多亿斤,促农增收30亿元以上。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中央对山东的重托和厚望。山东粮食系统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粮芯计划”,打造“中国植物油田”,建设主食产业新高地,增加优质绿色高效粮食供给,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振兴释放发展活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