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乡村振兴合伙人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扮靓农村、带富农民

无人问津小山村今成写生基地

2022-08-29 作者: 王浩奇 高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高峰
   本报通讯员 盛超 秦臻 李晓晴

  江南水乡、寒霜腊梅、乡村田园……走进邹城市田黄镇大峪口村艺术创作基地,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充满艺术气息的墙绘令人眼前一亮,新修的道路环绕山间,民宿、餐饮一应俱全。谁能想到,就在前两年,这里还是一个掩映山间、“无人问津”的落后小山村。
  变化,还要从乡村振兴合伙人说起。2019年底,邹城市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工作,在大束镇、田黄镇、中心店镇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28名合伙人中大部分是以创办企业或者资金入股的形式参与乡村振兴项目。
  大峪口村位于田黄镇东南8公里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起村民席涛的关注。2017年他回乡创业,创办了以餐饮、旅游为主营项目的邹城市德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解决了7名村民就业问题,年营业额达到200万元以上。
  路越走越远,发展需求越来越多。随着来大峪口村采风游客的不断增加,接待条件的限制,成为村庄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大峪口村地处山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还是靠外出务工,剩余在村里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青年劳动力的流失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无异于雪上加霜。”田黄镇大峪口村党支部书记谯立东说。
  恰逢这时,邹城市发起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席涛抓住时机报了名,成了首批乡村振兴合伙人之一。有了新身份,席涛主动与村“两委”商量,入户和村民沟通,决定利用村里闲置石头房屋建设民宿,留住客人。
  在田黄镇乡村振兴工作站支持下,2020年5月大峪口村艺术写生创作基地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0万元、村集体自主出资20万元,租赁改造村民闲置庭院3处、房屋12间,采用村集体+农户+公司的三方运营模式,于2021年5月份开始对外营业。截至目前,民宿已接待各类旅游写生人员300多人次,为村集体创收1万余元。
  乡村振兴合伙人已成为带动农村发展致富的新鲜血液。邹城市指导3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形成了人社部门指导、工作站统筹负责、专门队伍管理的工作格局。中心店镇乡村振兴合伙人以种植菌类、草莓采摘园为特色,后南宫村村民孔令宝带领村民进行平菇、姬菇、秀珍菇及灵芝盆景研发,带动了40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年增收4000元。大束镇乡村振兴合伙人聚焦蘑菇产业及生态农业观光、农家乐项目,钓鱼台村发展香菇大棚65个,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用了“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运营,带动了300名左右附近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为确保工作实效,邹城市出台了《关于“尊贤使能·人才兴邦”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措施》,每年评选10名左右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合伙人),市财政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高峰
   本报通讯员 盛超 秦臻 李晓晴

  江南水乡、寒霜腊梅、乡村田园……走进邹城市田黄镇大峪口村艺术创作基地,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充满艺术气息的墙绘令人眼前一亮,新修的道路环绕山间,民宿、餐饮一应俱全。谁能想到,就在前两年,这里还是一个掩映山间、“无人问津”的落后小山村。
  变化,还要从乡村振兴合伙人说起。2019年底,邹城市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工作,在大束镇、田黄镇、中心店镇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28名合伙人中大部分是以创办企业或者资金入股的形式参与乡村振兴项目。
  大峪口村位于田黄镇东南8公里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起村民席涛的关注。2017年他回乡创业,创办了以餐饮、旅游为主营项目的邹城市德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解决了7名村民就业问题,年营业额达到200万元以上。
  路越走越远,发展需求越来越多。随着来大峪口村采风游客的不断增加,接待条件的限制,成为村庄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大峪口村地处山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还是靠外出务工,剩余在村里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青年劳动力的流失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无异于雪上加霜。”田黄镇大峪口村党支部书记谯立东说。
  恰逢这时,邹城市发起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席涛抓住时机报了名,成了首批乡村振兴合伙人之一。有了新身份,席涛主动与村“两委”商量,入户和村民沟通,决定利用村里闲置石头房屋建设民宿,留住客人。
  在田黄镇乡村振兴工作站支持下,2020年5月大峪口村艺术写生创作基地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0万元、村集体自主出资20万元,租赁改造村民闲置庭院3处、房屋12间,采用村集体+农户+公司的三方运营模式,于2021年5月份开始对外营业。截至目前,民宿已接待各类旅游写生人员300多人次,为村集体创收1万余元。
  乡村振兴合伙人已成为带动农村发展致富的新鲜血液。邹城市指导3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形成了人社部门指导、工作站统筹负责、专门队伍管理的工作格局。中心店镇乡村振兴合伙人以种植菌类、草莓采摘园为特色,后南宫村村民孔令宝带领村民进行平菇、姬菇、秀珍菇及灵芝盆景研发,带动了40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年增收4000元。大束镇乡村振兴合伙人聚焦蘑菇产业及生态农业观光、农家乐项目,钓鱼台村发展香菇大棚65个,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用了“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运营,带动了300名左右附近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为确保工作实效,邹城市出台了《关于“尊贤使能·人才兴邦”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措施》,每年评选10名左右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合伙人),市财政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