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间的“连心桥”

2022-08-29 作者: 齐静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齐 静
  见习记者 董方舟

  甘于吃苦,不计得失,是信访干部不变的底色;民有所愿,我有所为,是信访干部坚守的誓言。“齐鲁最美信访干部”以担当扛起为民之责,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薄成海:以担当作为回应群众期盼
  “我做信访工作有一个原则,不管是谁来,首先要尊重他,让他把问题说清楚,然后再给他分析,把问题能解决到啥程度给他讲明白。”如何接待情绪激动的信访群众,东营市信访局办公室主任薄成海这样说。
  2006年,薄成海从部队转业到东营市信访局工作。16年来,他先后接待上访群众1.2万人次,成功调解大量矛盾纠纷。
  2019年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以来,薄成海创新工作机制,克服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的重重考验,全部落实了县级包案领导,逐案建立台账;在办理民办幼儿教师綦某信访案件中,他多次到有关部门调查取证,主动与律师进行沟通,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妥善解决了綦某的诉求,圆满化解了信访争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解;民有所愿,我有所为。”这句话是薄成海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他工作的动力源泉。不管面对多么疑难复杂的案件,薄成海从不言弃,用坚韧执着和满腔热忱践行了一名新时代信访干部的为民情怀。
  赵方敏:能解开群众心结,再苦再累也值得
  扑身信访工作17年,接待来访群众6.1万人次,化解处理各类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9000余起。他就是济南市钢城区区委办副主任、区政府办副主任,区信访局局长赵方敏。
  2015年,位于钢城区汶源街道的某小区正式竣工交付,却无法办理房产证。从2019年开始,小区502户业主多次到区信访局集体上访。了解情况后,赵方敏先后组织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40余次,反复讨论研究相关政策,经过不懈努力,有关部门最终同意了他们提出的通过遗留问题方式予以协调解决的办法。2021年底,小区502户业主如愿拿到房产证。
  赵方敏常说,做信访工作,首先要把群众当亲人,把小事当大事,能解开群众的心结,再苦再累也值得。凭着这种工作作风,赵方敏带出了一支吃苦能干的信访干部队伍,创造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钢城区连续8年实现了“三无”区目标,钢城区信访局连续两届被评为“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张文武:创新方式方法解决棘手难题
  33年前,28岁的张文武来到临沂市信访局,投身人民信访事业。自此,他带着深厚的感情接待好每一名来访群众,办理好每一个群众诉求。
  作为土生土长的沂蒙人,张文武从小听着沂蒙英烈的故事长大,沂蒙精神已经融入他的血脉。为了解决一个拖了多年的小区燃气、暖气不通难题,他曾无数次奔波于部门、企业之间,消除一个又一个“症结”,打通一个又一个“梗阻”,最终使这件陈年积案得到圆满解决。
  多年来从事和分管来访接待工作,让张文武摸索出疑难问题化解“三个推定”工作法和来访接待工作“八字”工作法。运用这些方法,张文武妥善应对处置了大量棘手信访难题。张文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了身边的人,新老同事纷纷向其取经。
  “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看到人民群众开心的笑容,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如今,已从信访工作岗位退休的张文武依然关心着年轻信访干部,经常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大家,继续为信访事业奉献光与热。
  □ 本报记者 齐 静
  见习记者 董方舟

  甘于吃苦,不计得失,是信访干部不变的底色;民有所愿,我有所为,是信访干部坚守的誓言。“齐鲁最美信访干部”以担当扛起为民之责,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薄成海:以担当作为回应群众期盼
  “我做信访工作有一个原则,不管是谁来,首先要尊重他,让他把问题说清楚,然后再给他分析,把问题能解决到啥程度给他讲明白。”如何接待情绪激动的信访群众,东营市信访局办公室主任薄成海这样说。
  2006年,薄成海从部队转业到东营市信访局工作。16年来,他先后接待上访群众1.2万人次,成功调解大量矛盾纠纷。
  2019年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以来,薄成海创新工作机制,克服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的重重考验,全部落实了县级包案领导,逐案建立台账;在办理民办幼儿教师綦某信访案件中,他多次到有关部门调查取证,主动与律师进行沟通,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妥善解决了綦某的诉求,圆满化解了信访争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解;民有所愿,我有所为。”这句话是薄成海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他工作的动力源泉。不管面对多么疑难复杂的案件,薄成海从不言弃,用坚韧执着和满腔热忱践行了一名新时代信访干部的为民情怀。
  赵方敏:能解开群众心结,再苦再累也值得
  扑身信访工作17年,接待来访群众6.1万人次,化解处理各类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9000余起。他就是济南市钢城区区委办副主任、区政府办副主任,区信访局局长赵方敏。
  2015年,位于钢城区汶源街道的某小区正式竣工交付,却无法办理房产证。从2019年开始,小区502户业主多次到区信访局集体上访。了解情况后,赵方敏先后组织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40余次,反复讨论研究相关政策,经过不懈努力,有关部门最终同意了他们提出的通过遗留问题方式予以协调解决的办法。2021年底,小区502户业主如愿拿到房产证。
  赵方敏常说,做信访工作,首先要把群众当亲人,把小事当大事,能解开群众的心结,再苦再累也值得。凭着这种工作作风,赵方敏带出了一支吃苦能干的信访干部队伍,创造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钢城区连续8年实现了“三无”区目标,钢城区信访局连续两届被评为“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张文武:创新方式方法解决棘手难题
  33年前,28岁的张文武来到临沂市信访局,投身人民信访事业。自此,他带着深厚的感情接待好每一名来访群众,办理好每一个群众诉求。
  作为土生土长的沂蒙人,张文武从小听着沂蒙英烈的故事长大,沂蒙精神已经融入他的血脉。为了解决一个拖了多年的小区燃气、暖气不通难题,他曾无数次奔波于部门、企业之间,消除一个又一个“症结”,打通一个又一个“梗阻”,最终使这件陈年积案得到圆满解决。
  多年来从事和分管来访接待工作,让张文武摸索出疑难问题化解“三个推定”工作法和来访接待工作“八字”工作法。运用这些方法,张文武妥善应对处置了大量棘手信访难题。张文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了身边的人,新老同事纷纷向其取经。
  “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看到人民群众开心的笑容,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如今,已从信访工作岗位退休的张文武依然关心着年轻信访干部,经常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大家,继续为信访事业奉献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