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如何防中暑?

2022-08-06 作者: 徐晨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徐晨

  在经历了几场降雨后,本轮高温不仅体感温度高,而且湿度大、持续时间长,中暑风险往往更高。高温下,室外作业的劳动者应该如何防中暑呢?记者采访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东院急救中心主任刘东兴。
  “一般而言,减少户外活动是防中暑的主要方法,但对于不得不外出的人们而言,识别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就很重要。”刘东兴介绍,当出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时,很有可能是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此时应尽快离开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环境休息,同时应该喝淡盐水或者含有钾、钙、镁等电解质的防暑饮料,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如果出现了肌肉痉挛、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可能已经是重度中暑,此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但应注意,中暑后并不建议大量饮水。“中暑后大量出汗会带走盐分,造成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失衡,这是中暑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此时如果大量饮水,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反而加重病情。可以通过饮用淡盐水,来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刘东兴表示。
  此外,年老体弱者和有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群体更易中暑,因此尽量不要从事高温作业。同时,工作强度过大或暴晒均会引起中暑,因此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劳动或工作时,要做好防晒、保证通风、按时休息、足量饮水,必要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
  □ 本报记者 徐晨

  在经历了几场降雨后,本轮高温不仅体感温度高,而且湿度大、持续时间长,中暑风险往往更高。高温下,室外作业的劳动者应该如何防中暑呢?记者采访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东院急救中心主任刘东兴。
  “一般而言,减少户外活动是防中暑的主要方法,但对于不得不外出的人们而言,识别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就很重要。”刘东兴介绍,当出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时,很有可能是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此时应尽快离开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环境休息,同时应该喝淡盐水或者含有钾、钙、镁等电解质的防暑饮料,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如果出现了肌肉痉挛、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可能已经是重度中暑,此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但应注意,中暑后并不建议大量饮水。“中暑后大量出汗会带走盐分,造成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失衡,这是中暑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此时如果大量饮水,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反而加重病情。可以通过饮用淡盐水,来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刘东兴表示。
  此外,年老体弱者和有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群体更易中暑,因此尽量不要从事高温作业。同时,工作强度过大或暴晒均会引起中暑,因此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劳动或工作时,要做好防晒、保证通风、按时休息、足量饮水,必要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