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黄防汛,辈辈相传的“接力赛”
2022-08-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于新悦 陈巨慧
黄河千百年奔涌不息。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自古以来就是安民兴邦的大事。
此次蹲点采访,记者在与黄河边的工作人员、村民的交流中,感受到了防汛这件事情的“专业”和“经验”。
黄河携带着泥沙从上游流入济南,在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今年60多岁的北店子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海,讲起黄河来,滔滔不绝,“我从小就在黄河水里长大的,虽然黄河跟其他河不一样,有暗涌、有旋涡,水还浑,但我们这辈人都敢到河里游泳。”
18年前,北黄河大堤加固拓宽,北店子村搬离了原来的村址,村民住进了楼房。但岸边仍有几百亩耕地,那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现在,杨文海和其他村“两委”成员都要定期去巡田巡河,以确保安全,“巡河是有经验的,外人来都看不明白,我们顺着大堤走,看哪里冒泡了,哪里冒水了,就能判断出有什么风险。”
这些年,村里年轻人都住的远了,很多搬进了市区。“去年,我们村防汛基干班有三个班,今年,我申请减到了两个,共二十几人。”杨文海说,得实事求是,没那么多年轻小伙子在村里住了,不能把住得远的名字列进去,这样有紧急情况了也赶不过来。
这些年离黄河远了,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再像老一辈一样对黄河那么“熟”,但也有不少人去了解黄河。杨文海说,村里有毕业后在家待业的大学生,经过锻炼后被编入基干班队伍。他们也会跟着父辈,到黄河边走走,听着老人们讲治黄的经验,学点本领,也有人想打算接替老人。
高科技、年轻人,正是黄河防汛需要的新力量,需要一辈接着一辈干。滚滚流淌的黄河水,正见证着治黄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黄河千百年奔涌不息。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自古以来就是安民兴邦的大事。
此次蹲点采访,记者在与黄河边的工作人员、村民的交流中,感受到了防汛这件事情的“专业”和“经验”。
黄河携带着泥沙从上游流入济南,在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今年60多岁的北店子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海,讲起黄河来,滔滔不绝,“我从小就在黄河水里长大的,虽然黄河跟其他河不一样,有暗涌、有旋涡,水还浑,但我们这辈人都敢到河里游泳。”
18年前,北黄河大堤加固拓宽,北店子村搬离了原来的村址,村民住进了楼房。但岸边仍有几百亩耕地,那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现在,杨文海和其他村“两委”成员都要定期去巡田巡河,以确保安全,“巡河是有经验的,外人来都看不明白,我们顺着大堤走,看哪里冒泡了,哪里冒水了,就能判断出有什么风险。”
这些年,村里年轻人都住的远了,很多搬进了市区。“去年,我们村防汛基干班有三个班,今年,我申请减到了两个,共二十几人。”杨文海说,得实事求是,没那么多年轻小伙子在村里住了,不能把住得远的名字列进去,这样有紧急情况了也赶不过来。
这些年离黄河远了,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再像老一辈一样对黄河那么“熟”,但也有不少人去了解黄河。杨文海说,村里有毕业后在家待业的大学生,经过锻炼后被编入基干班队伍。他们也会跟着父辈,到黄河边走走,听着老人们讲治黄的经验,学点本领,也有人想打算接替老人。
高科技、年轻人,正是黄河防汛需要的新力量,需要一辈接着一辈干。滚滚流淌的黄河水,正见证着治黄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