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阳光村务“码”上公开,融媒赋能乡村治理

临沂市河东区探索“融媒+三务公开”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2-08-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郑旺镇刘官庄村村民扫码了解村务公开工作
  对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各镇街骨干联络员进行培训
  “河东首发”APP首页设置意见建议板块
  八湖镇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显示页面
  ■走在前 开新局
  □陈德兴 邢子芹 张继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临沂市河东区从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围绕村(社区)事务公开不彻底、服务不高效、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创新搭建“一村一码一平台”“融媒+三务公开”基层治理新模式。
  依托融媒体中心“河东首发”APP,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一村一码一平台”赋码到村,做到村级事务“码上知”、权力运行“码上督”、群众诉求“码上办”,将基层治理“信息流”与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服务流”精准对接,探索了一条便捷高效的“融媒+”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打造富美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撑。
  
  
“码”上公开覆盖到户
村级事务“融”易看

  通过扫描张贴在村委会门口的二维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刘官庄村村民赵振艳的手机界面马上进入了该村的“‘码’上公开”专属平台,内容包括村容村貌、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志愿服务、意见建议、第一书记等板块。
  “这是6月份刘官庄村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的记录,这是村干部值班表,这是上个月公开的村务账目明细……群众一扫码,村里大事小情一目了然,不管住村里的,还是在外务工的,只要一‘码’在手,随时随地看!”该村民说。“码”上公开平台让群众了解了村干部的工作内容和村里大小开支,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一村一码一平台”提高了基层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镇村信息“码上知”。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河东区委组织部联合区融媒体中心依托“河东首发”APP,对原有系统进行优化和资源整合,统筹开发了镇、村两级“码”上公开政务服务平台。该平台实时更新最新镇、村两级重点工作动态、三务公开、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一书记等区域性热点动态信息,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还允许群众“点题公开”,让群众实现“一码在手,信息全有”。
  村级事务“随时看”。针对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等群众关注度高、咨询频次多的村级事务,河东区在“河东首发”APP上,搭建了一体化的“一村一码”线上政务公开平台,村民无需下载通过扫码即可对本村所有事务进行随时随地查询,也可同周边村(社区)事务进行对比,真正实现了让基层治理服务“比学赶超”。同时每一个自然村设立了一名村级联络员,村级联络员除了将信息及时上传平台外,还第一时间利用“码”上平台生成专属二维码,并发送至本村微信群方便群众随时看。
  一村一码“全覆盖”。河东区坚持村级公开事务清单化,凡有涉及农村建房、征迁安置、村级工程、务工支出等大的村级事务必须公开,其他涉及村级集体利益或村民利益、廉政风险集中等事务,村(社区)梳理公开,并通过“一村一码一平台”上传公布。根据“一村一码、覆盖到户”的要求,建立村民微信群,每户至少1人进群,实现“码”上公开覆盖村(社区)全体住户。1—6月份,全区所有自然村已全面建成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实现了“一村一码一平台”全覆盖,主动对外公开村务、财务、党务、第一书记工作等信息事项6084条,浏览量达到150余万人次。
“码”上公开畅通渠道
群众诉求“融”易办

  过去的村级事务,或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布,或通过村内的广播进行传达,“年轻人在外地参与不到、老年人在家无法参与”一直是近年来村级事务处理的难点所在。河东区“一村一码一平台”,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实现群众诉求全天候一“码”通办,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一村一码一平台”通过线下张贴“码”、线上分享二维码等方式,将过去“查不到”“找不到”“参与不到”的政务信息予以数字化公示,既节省了空间、费用,又能方便村民查阅,大幅提升了村务公开工作水平,有效破解了传统村务公开过程中群众监督难、公示公信难、流动党员和群众参与难等问题,极大提升了村“两委”公信力、群众认可度。
  搭建村情民意“直通车”。依托“河东首发”APP,专门开设首发通报、随手拍、问责、问计等栏目,搭建群众与政府间沟通桥梁,鼓励支持群众主动发声,并建立集群众反映、媒体问政、网上监督、政府回应于一体的诉求办理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办理,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目前,已收集并及时办结群众诉求256条,涉及住房、环保、交通、教育等民生领域,群众满意度达98%。
  打造民生服务“总平台”。依托“河东首发”APP本地服务与第三方服务两个板块,村“两委”成员、党群志愿者化身“代办员”“线上接单员”,针对群众需求,比如在农忙时期或家中有留守老人行走不便等实际情况,推行电话咨询、免跑代办、送证上门等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更好服务辖区群众。目前,服务事项已从掌上税务、微警务、医健通等基础政务服务事项拓展到企业安全生产举报、家政、飞机票、火车票、公交查询、校园通、防溺水等社会民生服务事项,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码”上公开叠加监督
权力运行“融”易督

  “利用咱们的融媒扫码功能,我可以随时了解村里的动态,还可以随时对村里的事情发表意见建议。”“现在一‘码’在手,村里的大小事‘一览无余’,咱既是村级事务的参与者,也是村级事务办理的监督者。”八湖镇河北崖村村民彭作芳说,“村里安排的工作我们村民做起来也是干劲十足。”
  一“码”在手,掌握的不仅仅是基层治理的“信息流”,更是让过去想了解、想参与、想监督村级事务的群众获取了基层治理的“密钥”,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构建多元监督体系。“一村一码一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同步,区直职能部门、镇街纪(工)委、基层群众多元参与的村务监督体系,形成了党务村务全民参与、部门联动、全员管理的良好局面,许多过去“被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群众变身为村级事务的积极参与者、监督者。同时,平台探索建立定期提醒、数据比对、实时预警等板块,提高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发挥数据监督的最大功效,有效确保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动村务阳光运行。通过“一村一码一平台”,在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村民可以利用意见建议板块,对发现的问题直接进行线上反馈。同时平台整合区12345热线办理等群众服务资源,设立个人诉求、企业诉求和办理回复三个板块。村(社区)根据反馈的问题,落实专人“接诉即办”,限期答复反馈,确保问题反映处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环环可追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郑旺镇刘家官庄村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按照以往做法对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的小菜园进行统一清理,群众意见较大,村民很快向镇里进行了反映。接报线索后,镇里就派纪检、组织部门工作人员来村里进行调查落实,及时纠正了村委的做法,要求在环境整治过程中不要搞一刀切,只要不影响环境美观就可以,最大限度维护了群众利益,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共收到反映干部作风、低保、危房改造补贴、环境保护等问题线索50余条,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群众满意度达96%以上。
  实现治理闭环联动。通过区融媒体大数据平台,建立村级治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采取组合服务与专项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级事务进行“精准、精量,定点、定向,集中、分散”服务,确保村级服务事项全面自主精细化管理,打造村级治理的闭环体系。
  
  ■走在前 开新局
  □陈德兴 邢子芹 张继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临沂市河东区从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围绕村(社区)事务公开不彻底、服务不高效、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创新搭建“一村一码一平台”“融媒+三务公开”基层治理新模式。
  依托融媒体中心“河东首发”APP,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一村一码一平台”赋码到村,做到村级事务“码上知”、权力运行“码上督”、群众诉求“码上办”,将基层治理“信息流”与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服务流”精准对接,探索了一条便捷高效的“融媒+”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打造富美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撑。
  
  
“码”上公开覆盖到户
村级事务“融”易看

  通过扫描张贴在村委会门口的二维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刘官庄村村民赵振艳的手机界面马上进入了该村的“‘码’上公开”专属平台,内容包括村容村貌、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志愿服务、意见建议、第一书记等板块。
  “这是6月份刘官庄村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的记录,这是村干部值班表,这是上个月公开的村务账目明细……群众一扫码,村里大事小情一目了然,不管住村里的,还是在外务工的,只要一‘码’在手,随时随地看!”该村民说。“码”上公开平台让群众了解了村干部的工作内容和村里大小开支,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一村一码一平台”提高了基层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镇村信息“码上知”。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河东区委组织部联合区融媒体中心依托“河东首发”APP,对原有系统进行优化和资源整合,统筹开发了镇、村两级“码”上公开政务服务平台。该平台实时更新最新镇、村两级重点工作动态、三务公开、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一书记等区域性热点动态信息,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还允许群众“点题公开”,让群众实现“一码在手,信息全有”。
  村级事务“随时看”。针对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等群众关注度高、咨询频次多的村级事务,河东区在“河东首发”APP上,搭建了一体化的“一村一码”线上政务公开平台,村民无需下载通过扫码即可对本村所有事务进行随时随地查询,也可同周边村(社区)事务进行对比,真正实现了让基层治理服务“比学赶超”。同时每一个自然村设立了一名村级联络员,村级联络员除了将信息及时上传平台外,还第一时间利用“码”上平台生成专属二维码,并发送至本村微信群方便群众随时看。
  一村一码“全覆盖”。河东区坚持村级公开事务清单化,凡有涉及农村建房、征迁安置、村级工程、务工支出等大的村级事务必须公开,其他涉及村级集体利益或村民利益、廉政风险集中等事务,村(社区)梳理公开,并通过“一村一码一平台”上传公布。根据“一村一码、覆盖到户”的要求,建立村民微信群,每户至少1人进群,实现“码”上公开覆盖村(社区)全体住户。1—6月份,全区所有自然村已全面建成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实现了“一村一码一平台”全覆盖,主动对外公开村务、财务、党务、第一书记工作等信息事项6084条,浏览量达到150余万人次。
“码”上公开畅通渠道
群众诉求“融”易办

  过去的村级事务,或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布,或通过村内的广播进行传达,“年轻人在外地参与不到、老年人在家无法参与”一直是近年来村级事务处理的难点所在。河东区“一村一码一平台”,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实现群众诉求全天候一“码”通办,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一村一码一平台”通过线下张贴“码”、线上分享二维码等方式,将过去“查不到”“找不到”“参与不到”的政务信息予以数字化公示,既节省了空间、费用,又能方便村民查阅,大幅提升了村务公开工作水平,有效破解了传统村务公开过程中群众监督难、公示公信难、流动党员和群众参与难等问题,极大提升了村“两委”公信力、群众认可度。
  搭建村情民意“直通车”。依托“河东首发”APP,专门开设首发通报、随手拍、问责、问计等栏目,搭建群众与政府间沟通桥梁,鼓励支持群众主动发声,并建立集群众反映、媒体问政、网上监督、政府回应于一体的诉求办理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办理,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目前,已收集并及时办结群众诉求256条,涉及住房、环保、交通、教育等民生领域,群众满意度达98%。
  打造民生服务“总平台”。依托“河东首发”APP本地服务与第三方服务两个板块,村“两委”成员、党群志愿者化身“代办员”“线上接单员”,针对群众需求,比如在农忙时期或家中有留守老人行走不便等实际情况,推行电话咨询、免跑代办、送证上门等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更好服务辖区群众。目前,服务事项已从掌上税务、微警务、医健通等基础政务服务事项拓展到企业安全生产举报、家政、飞机票、火车票、公交查询、校园通、防溺水等社会民生服务事项,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码”上公开叠加监督
权力运行“融”易督

  “利用咱们的融媒扫码功能,我可以随时了解村里的动态,还可以随时对村里的事情发表意见建议。”“现在一‘码’在手,村里的大小事‘一览无余’,咱既是村级事务的参与者,也是村级事务办理的监督者。”八湖镇河北崖村村民彭作芳说,“村里安排的工作我们村民做起来也是干劲十足。”
  一“码”在手,掌握的不仅仅是基层治理的“信息流”,更是让过去想了解、想参与、想监督村级事务的群众获取了基层治理的“密钥”,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构建多元监督体系。“一村一码一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同步,区直职能部门、镇街纪(工)委、基层群众多元参与的村务监督体系,形成了党务村务全民参与、部门联动、全员管理的良好局面,许多过去“被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群众变身为村级事务的积极参与者、监督者。同时,平台探索建立定期提醒、数据比对、实时预警等板块,提高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发挥数据监督的最大功效,有效确保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动村务阳光运行。通过“一村一码一平台”,在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村民可以利用意见建议板块,对发现的问题直接进行线上反馈。同时平台整合区12345热线办理等群众服务资源,设立个人诉求、企业诉求和办理回复三个板块。村(社区)根据反馈的问题,落实专人“接诉即办”,限期答复反馈,确保问题反映处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环环可追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郑旺镇刘家官庄村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按照以往做法对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的小菜园进行统一清理,群众意见较大,村民很快向镇里进行了反映。接报线索后,镇里就派纪检、组织部门工作人员来村里进行调查落实,及时纠正了村委的做法,要求在环境整治过程中不要搞一刀切,只要不影响环境美观就可以,最大限度维护了群众利益,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共收到反映干部作风、低保、危房改造补贴、环境保护等问题线索50余条,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群众满意度达96%以上。
  实现治理闭环联动。通过区融媒体大数据平台,建立村级治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采取组合服务与专项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级事务进行“精准、精量,定点、定向,集中、分散”服务,确保村级服务事项全面自主精细化管理,打造村级治理的闭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