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提能力优服务
青岛市城阳区全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2022-08-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苟小妹
今年以来,青岛市城阳区以“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为作风能力标尺,持续优化为民为企服务,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效导向,用作风能力提升推动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
窗口前移
服务群众“零距离”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完成了审批,不用再开车四五十分钟去市民中心跑腿等待,在这里一次就办好了。”近日,城阳区夏庄街道云头崮社区居民对服务窗口前移称赞连连。
城阳区不断延伸便民服务触角,着力推动更多事项向基层延伸、向产业园区延伸,聚焦基层审批高频事项,在青岛率先将个体工商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44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下沉至驻街道审批窗口,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业务。
“云头崮社区位于崂山西麓,居民乘坐公交车去市民中心办理业务,需要2个小时,即便驾车,也得四五十分钟,服务窗口前移无疑极大方便了居民办事。”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驻夏庄街道便民服务大厅窗口负责人张金亮说。
瞄准涉企和民生服务高频事项,城阳区还在青岛天安数码城设立青岛首个产业园政务服务e大厅,配备综合申报机、税务自助缴税机等自助服务设备,集成社保、医保、公积金和不动产等高频次办理事项,为园区及周边企业群众提供50余项审批代办服务。“通过e大厅内设置的自助终端,高清扫描、一键申请,仅5分钟就可完成企业代办注册申报的所有流程。”工作人员介绍。
数字赋能
推行“无纸化”审批
“我把所需材料在线填报完成,很快就得到审批局反馈说材料没问题,可以出证了,没跑腿就办完了,真是太方便了!”7月15日,青岛高新区弗莱尔职业培训学校拿到了全区首张全流程数字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城阳区作为青岛“民办非企业单位审批全流程数字化”改革试点区市之一,于近期正式上线全流程数字化审批服务场景。办事群众可以通过登录“山东省政务服务网·青岛站”,从顶部菜单栏进入“智慧审批”专区,选择“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登录后即可根据要求办理业务。
全流程数字化场景将3类社会组织表单由500个整合成了43套,表单要素由2500个压缩到800个,压缩率超过67%;将业务范围细化为18大类326个菜单式条目,自动形成业务范围可选菜单供群众选择,实现了材料免提交、要素少填写。同时借助电子印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将智慧化审批模式贯穿于整个审批周期。
优化服务
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城阳区组织开展“局长窗口服务日”活动,进驻市民中心的13个部门“一把手”深入窗口一线为群众走流程办业务,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构建群众办理事项服务评价机制,在市民中心各窗口摆放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器230余台,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对办理事项服务进行评价,赋予企业群众更多话语权和监督权,同时建立差评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反馈机制,分析差评原因,督促进行整改,促使各服务窗口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为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审批提速
实施“菜单式”服务
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城阳区针对项目开工提供自选菜单服务。
针对已经有意向、但还未拿到用地手续的项目,提供“模拟审批”菜单服务。根据企业申请意愿,为项目投资方提供预审查“模拟审批”服务,并出具相关预审批意见,待项目取得用地手续并达到法定条件后,按照程序在1—2个工作日内将预审批意见直接转换为正式审批文件,实现“拿地即开工”。
针对已经拿到用地手续的项目,试点个性化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在青岛“土石方整理”施工许可改革的基础上,新增“地下室”“±0.000以上”两项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建设单位只需取得《分阶段施工许可证》便可开工建设相应工程,开工时间较以往至少提前30天。截至目前,已为10余个项目发放《分阶段施工许可证》15张,开工时间节省60%以上。
同时将房建类“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人防工程(防空地下室)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备案”验收阶段的4个事项进行合并办理,建设单位可根据自身项目实际通过审批平台提交多个事项统一报批申请,再由相关审批部门在承诺期限内进行统一审核、统一出件。今年以来,城阳区已办结的竣工验收备案事项中以“多备合一”方式申请办理的共有75件,占比80%以上。
今年以来,青岛市城阳区以“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为作风能力标尺,持续优化为民为企服务,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效导向,用作风能力提升推动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
窗口前移
服务群众“零距离”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完成了审批,不用再开车四五十分钟去市民中心跑腿等待,在这里一次就办好了。”近日,城阳区夏庄街道云头崮社区居民对服务窗口前移称赞连连。
城阳区不断延伸便民服务触角,着力推动更多事项向基层延伸、向产业园区延伸,聚焦基层审批高频事项,在青岛率先将个体工商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44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下沉至驻街道审批窗口,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业务。
“云头崮社区位于崂山西麓,居民乘坐公交车去市民中心办理业务,需要2个小时,即便驾车,也得四五十分钟,服务窗口前移无疑极大方便了居民办事。”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驻夏庄街道便民服务大厅窗口负责人张金亮说。
瞄准涉企和民生服务高频事项,城阳区还在青岛天安数码城设立青岛首个产业园政务服务e大厅,配备综合申报机、税务自助缴税机等自助服务设备,集成社保、医保、公积金和不动产等高频次办理事项,为园区及周边企业群众提供50余项审批代办服务。“通过e大厅内设置的自助终端,高清扫描、一键申请,仅5分钟就可完成企业代办注册申报的所有流程。”工作人员介绍。
数字赋能
推行“无纸化”审批
“我把所需材料在线填报完成,很快就得到审批局反馈说材料没问题,可以出证了,没跑腿就办完了,真是太方便了!”7月15日,青岛高新区弗莱尔职业培训学校拿到了全区首张全流程数字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城阳区作为青岛“民办非企业单位审批全流程数字化”改革试点区市之一,于近期正式上线全流程数字化审批服务场景。办事群众可以通过登录“山东省政务服务网·青岛站”,从顶部菜单栏进入“智慧审批”专区,选择“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登录后即可根据要求办理业务。
全流程数字化场景将3类社会组织表单由500个整合成了43套,表单要素由2500个压缩到800个,压缩率超过67%;将业务范围细化为18大类326个菜单式条目,自动形成业务范围可选菜单供群众选择,实现了材料免提交、要素少填写。同时借助电子印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将智慧化审批模式贯穿于整个审批周期。
优化服务
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城阳区组织开展“局长窗口服务日”活动,进驻市民中心的13个部门“一把手”深入窗口一线为群众走流程办业务,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构建群众办理事项服务评价机制,在市民中心各窗口摆放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器230余台,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对办理事项服务进行评价,赋予企业群众更多话语权和监督权,同时建立差评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反馈机制,分析差评原因,督促进行整改,促使各服务窗口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为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审批提速
实施“菜单式”服务
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城阳区针对项目开工提供自选菜单服务。
针对已经有意向、但还未拿到用地手续的项目,提供“模拟审批”菜单服务。根据企业申请意愿,为项目投资方提供预审查“模拟审批”服务,并出具相关预审批意见,待项目取得用地手续并达到法定条件后,按照程序在1—2个工作日内将预审批意见直接转换为正式审批文件,实现“拿地即开工”。
针对已经拿到用地手续的项目,试点个性化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在青岛“土石方整理”施工许可改革的基础上,新增“地下室”“±0.000以上”两项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建设单位只需取得《分阶段施工许可证》便可开工建设相应工程,开工时间较以往至少提前30天。截至目前,已为10余个项目发放《分阶段施工许可证》15张,开工时间节省60%以上。
同时将房建类“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人防工程(防空地下室)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备案”验收阶段的4个事项进行合并办理,建设单位可根据自身项目实际通过审批平台提交多个事项统一报批申请,再由相关审批部门在承诺期限内进行统一审核、统一出件。今年以来,城阳区已办结的竣工验收备案事项中以“多备合一”方式申请办理的共有75件,占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