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赋能,从可用走向好用

2022-07-30 作者: 付玉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7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算力大会在济南启幕,这是我国算力领域的首个全国性省部联办会议。聚焦“算赋百业 力导未来”这一主题,大会首日开设14场分论坛,政商学界齐聚一堂,碰撞思想火花,携手推进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据测算,我国算力产业每投入1元,将带动经济产出3元到4元,作为一种新生产力,算力的蓬勃发展正带来可观的经济增量,但新挑战也随之到来。“随着海量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安全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高质量的算力‘底座’,必须以安全可信为关键词。”长期从事网络安全相关领域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说,跟人以免疫系统来确保健康类似,计算与保护并行的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是发展算力产业的前提,这需要构建算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以国家电网电力数字化调度系统为例,电力使用的安全稳定来自电力可信计算密码平台在几十个省级以上调度控制中心、上千套地级以上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现全覆盖,从而有效抵御各类网络恶意攻击。在增值税防伪、二代居民身份证安全系统等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领域,可信计算所形成的产品链都在逐渐形成巨大的新型产业空间。沈昌祥建议,发展算力产业过程中,各地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做好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尤其进一步强化5G时代安全可信的算力生态构建。
  政策驱动下,算力正越来越多地跟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截至去年底,山东上云用云企业已突破35万家,上云设备达4212万台(套)。“算力经济发展,不只取决于算力基础设施规模,更依赖于算力服务发展水平,如果说过去十几年解决的是可用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用的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认为。
  在过去一年的研究中,何宝宏发现,在云算力领域,企业上云后云成本的不可控制,以及随着上云深化,由资源浪费、错配等带来的云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匹配的情况正频繁出现——想真正达成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高效取用的愿景,算力服务还有较长的标准化、精细化的道路要走。“这需要产业上下游共同推进,把各种算力应用支持好、服务好。”
  据介绍,近年来,国外云公司除了陆续发布碳足迹计算工具,帮客户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的同时,也一直在利用低功耗微处理技术等大幅削减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用电量和安装成本,而国内厂商去年以来也在陆续公布“双碳”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张寰指出,降低能耗是算力经济发展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要和国家“双碳”战略同频共振,千方百计减少自身能耗,走绿色发展道路,希望产学研各方用好论坛这个交流平台,共同推动算力产业行稳致远。
  去年底,山东省政府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等方面强化合作。“今年,通过持续优化算力布局,我们在山东已形成16市‘一市一池’资源格局,从而满足省内用户敏感数据不出省、超低时延、安全可信等需求。”中国联通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韩冰介绍。
  当前,结合山东产业特点,山东联通在加速“数赋百业”,在工业领域率先打造数字工厂云平台,首创县域智慧城市云平台模式,解决传统模式中政府资金紧张、建设周期长等问题。韩冰表示,山东联通正推进深层次的算网融合,加快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创新应用场景,加速全产业链融合,从而更深度地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场景。
  在算力赋能数字化转型分论坛,江苏南京与山东枣庄就双方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南京市南部新城管委会智慧城市推进处处长何勇介绍,当地采取以购买服务为主线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政府主导、柔性定制,瞄准实用、管用、好用推进应用建设,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枣庄则以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作为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大数据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转型的核心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政务云已为全市70余家机关部门单位的200余个政务应用系统提供了满足等保三级和密评要求的安全、可靠、高效、稳定的云服务,成功打造了枣庄特色的政务云良性竞合服务生态。
  数据显示,山东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3.3万个,建成运行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培养建成四个立足山东服务全国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大型数据中心44个,边缘数据中心176个,低时延边缘算力占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数字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7月22日,国内首个超算互联网工程在济南上线,未来‘算网工程’会将所有超算中心、算力中心、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互联互通,形成山东高性能计算环境,推动算力工程正式走向算网。”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副主任、济南超算研究院院长潘景山表示,本次大会有助于夯实山东算力“底座”、强化相关人才培养等。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7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算力大会在济南启幕,这是我国算力领域的首个全国性省部联办会议。聚焦“算赋百业 力导未来”这一主题,大会首日开设14场分论坛,政商学界齐聚一堂,碰撞思想火花,携手推进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据测算,我国算力产业每投入1元,将带动经济产出3元到4元,作为一种新生产力,算力的蓬勃发展正带来可观的经济增量,但新挑战也随之到来。“随着海量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安全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高质量的算力‘底座’,必须以安全可信为关键词。”长期从事网络安全相关领域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说,跟人以免疫系统来确保健康类似,计算与保护并行的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是发展算力产业的前提,这需要构建算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以国家电网电力数字化调度系统为例,电力使用的安全稳定来自电力可信计算密码平台在几十个省级以上调度控制中心、上千套地级以上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现全覆盖,从而有效抵御各类网络恶意攻击。在增值税防伪、二代居民身份证安全系统等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领域,可信计算所形成的产品链都在逐渐形成巨大的新型产业空间。沈昌祥建议,发展算力产业过程中,各地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做好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尤其进一步强化5G时代安全可信的算力生态构建。
  政策驱动下,算力正越来越多地跟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截至去年底,山东上云用云企业已突破35万家,上云设备达4212万台(套)。“算力经济发展,不只取决于算力基础设施规模,更依赖于算力服务发展水平,如果说过去十几年解决的是可用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用的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认为。
  在过去一年的研究中,何宝宏发现,在云算力领域,企业上云后云成本的不可控制,以及随着上云深化,由资源浪费、错配等带来的云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匹配的情况正频繁出现——想真正达成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高效取用的愿景,算力服务还有较长的标准化、精细化的道路要走。“这需要产业上下游共同推进,把各种算力应用支持好、服务好。”
  据介绍,近年来,国外云公司除了陆续发布碳足迹计算工具,帮客户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的同时,也一直在利用低功耗微处理技术等大幅削减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用电量和安装成本,而国内厂商去年以来也在陆续公布“双碳”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张寰指出,降低能耗是算力经济发展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要和国家“双碳”战略同频共振,千方百计减少自身能耗,走绿色发展道路,希望产学研各方用好论坛这个交流平台,共同推动算力产业行稳致远。
  去年底,山东省政府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等方面强化合作。“今年,通过持续优化算力布局,我们在山东已形成16市‘一市一池’资源格局,从而满足省内用户敏感数据不出省、超低时延、安全可信等需求。”中国联通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韩冰介绍。
  当前,结合山东产业特点,山东联通在加速“数赋百业”,在工业领域率先打造数字工厂云平台,首创县域智慧城市云平台模式,解决传统模式中政府资金紧张、建设周期长等问题。韩冰表示,山东联通正推进深层次的算网融合,加快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创新应用场景,加速全产业链融合,从而更深度地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场景。
  在算力赋能数字化转型分论坛,江苏南京与山东枣庄就双方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南京市南部新城管委会智慧城市推进处处长何勇介绍,当地采取以购买服务为主线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政府主导、柔性定制,瞄准实用、管用、好用推进应用建设,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枣庄则以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作为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大数据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转型的核心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政务云已为全市70余家机关部门单位的200余个政务应用系统提供了满足等保三级和密评要求的安全、可靠、高效、稳定的云服务,成功打造了枣庄特色的政务云良性竞合服务生态。
  数据显示,山东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3.3万个,建成运行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培养建成四个立足山东服务全国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大型数据中心44个,边缘数据中心176个,低时延边缘算力占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数字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7月22日,国内首个超算互联网工程在济南上线,未来‘算网工程’会将所有超算中心、算力中心、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互联互通,形成山东高性能计算环境,推动算力工程正式走向算网。”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副主任、济南超算研究院院长潘景山表示,本次大会有助于夯实山东算力“底座”、强化相关人才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