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总理黯然离职,意大利开启不稳定时期

2022-07-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贺之杲
  近日,意大利总理德拉吉黯然辞职,意大利进入看守政府时期。2021年1月,前总理孔特辞职后,被称为“超级马里奥”的德拉吉临危受命组建内阁。如今,随着德拉吉辞职,意大利政坛再次“洗牌”,可能重回混乱不稳定的态势,并对欧盟产生消极影响。
多重因素加速德拉吉离职
  其一,意大利政治碎片化的外溢。意大利政治制度较为脆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先后经历了近70届政府,政局频繁更替是意大利政治的常态。同时,民粹主义政党迅速发展,强化意大利政治生态的碎片化,联合执政的政党之间意见分歧较大,政党退出执政联盟时有发生。尽管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意大利受访者希望德拉吉留任,但执政联盟的各政党政治诉求迥异,难以调和。比如德拉吉领导的联合政府仅有民主党为代表的中间派的支持,失去其执政联盟中的五星运动、联盟党和意大利力量党的支持。
  其二,“政治素人”面临掣肘的增大。德拉吉及其政府中的多位部长均为“技术官僚”,政治经验无疑是其短板。德拉吉不属于任何党派,尤其深受政治谱系跨度极大的内阁的掣肘。作为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德拉吉在欧盟层面的声誉良好,尤其是在2011年至2019年担任欧洲央行行长期间,德拉吉名声大涨,他作出“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的承诺,成为金融市场的宠儿。但是,德拉吉在国内难以发挥稳定剂和黏合剂的作用,无法搁置分歧并团结一致。
  其三,乌克兰危机效应的放大。随着乌克兰危机的长期化和复杂化,意大利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不稳定因素进一步激发。尤其是意大利内部对乌克兰危机的看法以及应对措施分歧增加。德拉吉辞职的导火线是五星运动认为政府帮助家庭和企业应对能源价格高企的援助力度不够,因为五星运动强烈反对意大利军事援助乌克兰,以及呼吁政府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尽管德拉吉强调,面对内外部挑战,意大利需要一个真正强大和团结的政府。但意大利和欧洲遭遇了对俄罗斯极限制裁的反噬,尤其是能源供应减少,经济通胀甚至滞胀。
意大利面临长期的不确定性
  意大利经济前景因政治变动而更加不明朗,尤其是因其债务规模、低增长率以及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而深受影响。意大利债务规模超过2.7万亿欧元,约占GDP的150%,在欧元区仅次于希腊。意大利经济增长一直落后于大多数欧元区国家,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意大利经济,预计2022年GDP增长率降至1%以下。意大利指望欧洲复苏基金提振经济,是所有成员国的最大受益者,但德拉吉的离职为意大利启动一系列欧盟要求的改革蒙上阴影,如改善基础设施和防止逃税。同时,德拉吉的离职也将阻碍意大利制定2023年预算。
  意大利政治生态进一步撕裂。德拉吉担任意大利总理是各政党妥协后的虚弱团结。德拉吉离职后,原计划2023年上半年的意大利大选将不得不提前,但意大利各政党尚未准备好。即便意大利如期举行选举,组建新的执政联盟也可能需要数周时间。目前来看,如果今年9月底大选,极右翼的意大利兄弟党、中间偏右的意大利力量党、联盟党有望组建一个右翼联合政府。鉴于意大利选民极易改变主意,民调数据也会迅速变化,拥有执政经历的五星运动和民主党也不会甘拜下风,这无疑会增加意大利政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德拉吉的辞职对欧盟也是沉重打击。意大利是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是欧盟的重要支柱国家,意大利一度成为欧洲一体化的黏合剂。比如2021年,法国和意大利签署《奎里纳尔条约》,加强两国在安全、防务、太空和研究等领域的合作。因此,意大利政治危机既是欧盟治理困境的体现,也必将为欧洲一体化带来新的风险。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欧洲经济陷入通胀,欧洲政治也陷入了新一轮危机状态。欧洲试图避免经济衰退,希望在控制通胀和债务危机两大风险之间取得平衡。若意大利政治陷入困境,将破坏欧洲在应对乌克兰危机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时的团结动力,对欧盟推行的政策和改革也是一个重大打击。
□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贺之杲
  近日,意大利总理德拉吉黯然辞职,意大利进入看守政府时期。2021年1月,前总理孔特辞职后,被称为“超级马里奥”的德拉吉临危受命组建内阁。如今,随着德拉吉辞职,意大利政坛再次“洗牌”,可能重回混乱不稳定的态势,并对欧盟产生消极影响。
多重因素加速德拉吉离职
  其一,意大利政治碎片化的外溢。意大利政治制度较为脆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先后经历了近70届政府,政局频繁更替是意大利政治的常态。同时,民粹主义政党迅速发展,强化意大利政治生态的碎片化,联合执政的政党之间意见分歧较大,政党退出执政联盟时有发生。尽管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意大利受访者希望德拉吉留任,但执政联盟的各政党政治诉求迥异,难以调和。比如德拉吉领导的联合政府仅有民主党为代表的中间派的支持,失去其执政联盟中的五星运动、联盟党和意大利力量党的支持。
  其二,“政治素人”面临掣肘的增大。德拉吉及其政府中的多位部长均为“技术官僚”,政治经验无疑是其短板。德拉吉不属于任何党派,尤其深受政治谱系跨度极大的内阁的掣肘。作为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德拉吉在欧盟层面的声誉良好,尤其是在2011年至2019年担任欧洲央行行长期间,德拉吉名声大涨,他作出“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的承诺,成为金融市场的宠儿。但是,德拉吉在国内难以发挥稳定剂和黏合剂的作用,无法搁置分歧并团结一致。
  其三,乌克兰危机效应的放大。随着乌克兰危机的长期化和复杂化,意大利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不稳定因素进一步激发。尤其是意大利内部对乌克兰危机的看法以及应对措施分歧增加。德拉吉辞职的导火线是五星运动认为政府帮助家庭和企业应对能源价格高企的援助力度不够,因为五星运动强烈反对意大利军事援助乌克兰,以及呼吁政府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尽管德拉吉强调,面对内外部挑战,意大利需要一个真正强大和团结的政府。但意大利和欧洲遭遇了对俄罗斯极限制裁的反噬,尤其是能源供应减少,经济通胀甚至滞胀。
意大利面临长期的不确定性
  意大利经济前景因政治变动而更加不明朗,尤其是因其债务规模、低增长率以及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而深受影响。意大利债务规模超过2.7万亿欧元,约占GDP的150%,在欧元区仅次于希腊。意大利经济增长一直落后于大多数欧元区国家,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意大利经济,预计2022年GDP增长率降至1%以下。意大利指望欧洲复苏基金提振经济,是所有成员国的最大受益者,但德拉吉的离职为意大利启动一系列欧盟要求的改革蒙上阴影,如改善基础设施和防止逃税。同时,德拉吉的离职也将阻碍意大利制定2023年预算。
  意大利政治生态进一步撕裂。德拉吉担任意大利总理是各政党妥协后的虚弱团结。德拉吉离职后,原计划2023年上半年的意大利大选将不得不提前,但意大利各政党尚未准备好。即便意大利如期举行选举,组建新的执政联盟也可能需要数周时间。目前来看,如果今年9月底大选,极右翼的意大利兄弟党、中间偏右的意大利力量党、联盟党有望组建一个右翼联合政府。鉴于意大利选民极易改变主意,民调数据也会迅速变化,拥有执政经历的五星运动和民主党也不会甘拜下风,这无疑会增加意大利政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德拉吉的辞职对欧盟也是沉重打击。意大利是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是欧盟的重要支柱国家,意大利一度成为欧洲一体化的黏合剂。比如2021年,法国和意大利签署《奎里纳尔条约》,加强两国在安全、防务、太空和研究等领域的合作。因此,意大利政治危机既是欧盟治理困境的体现,也必将为欧洲一体化带来新的风险。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欧洲经济陷入通胀,欧洲政治也陷入了新一轮危机状态。欧洲试图避免经济衰退,希望在控制通胀和债务危机两大风险之间取得平衡。若意大利政治陷入困境,将破坏欧洲在应对乌克兰危机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时的团结动力,对欧盟推行的政策和改革也是一个重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