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阵营政治”无益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
2022-07-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董一凡
■提要
七国集团本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拉拢当时全球几大西方主要工业国进行全球经济金融事务商讨和协调的平台。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加剧、全球集团政治和阵营壁垒加剧上升的背景下,打造排他性阵营同盟不仅将无益于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更会造成世界向着更加分裂、更加零和的危险方向迈进。
当地时间6月26日至28日,七国集团(G7)首脑在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召开峰会。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加剧、全球集团政治和阵营壁垒加剧上升的背景下,打造排他性阵营同盟不仅将无益于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更会造成世界向着更加分裂、更加零和的危险方向迈进。
从会议的议程来看,峰会制造对立、排挤异己的目的不言而喻,西方国家围绕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粮食紧缺等问题进行讨论、商议应对,发布“支持乌克兰声明”“有韧性民主国家声明”“全球安全声明”“气候俱乐部声明”等多份声明,长达28页的领导人共同声明涉及了气候、数字、供应链、健康、投资等全球性问题,但却无法改变其针对部分国家的战略围堵本质。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七国集团成员继续操弄了挺乌击俄,围堵、削弱、抹黑俄罗斯的态度,将峰会摆为西方国家升级对抗的政治秀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美国总统拜登抛出所谓“全球基建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此外,为了回应“代表性不足”的批评,也为了拉拢西方阵营外的重要发展中国家,此次七国集团峰会还邀请了印度、印尼、塞内加尔等重要发展中国家参会,以扩大所谓以美国为核心的“朋友圈”。
七国集团本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拉拢当时全球几大西方主要工业国进行全球经济金融事务商讨和协调的平台。随着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带来全球经济版图的变化,仅由西方发达国家所组成的七国集团小圈子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代表性愈发下降。而随着美国将大国竞争和对抗摆在内外政策的核心,美国也将七国集团作为拉拢盟友共同坐上地缘对抗战车的工具。此次在德国举行的峰会则是七国集团“阵营政治”的高潮,虽然披着“多边协调”“解决全球重大问题”的马甲,然而从其主要议程和各国主要共同行动来看,仍然聚焦于共同向“主要对手”进行施压和对抗,炒作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等话题,而非展现出携手与共、共度时艰的责任与诚意。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疫情、供应链、能源、粮食等诸多挑战,各国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愈发重要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仍然坚持搞“小圈子”“一言堂”,其结果只能是削弱各国合作的基础,打击开展合作与协调的政治互信。
七国集团以地缘对抗视角面对俄、中两国,实质上致力于将两大新兴市场最重要的国家排除在全球治理议程之外。事实证明,在西方占全球GDP、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的背景下,缺乏重要新兴国家参与,七国集团既无能力也无代表性解决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以打造政治集团、逼迫选边站队的方式“邀请”其他发展中国家,亦让整个非西方世界更加质疑七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的诚意。
西方国家解决全球重大问题本身的能力和意愿都在下降。当前,西方国家普遍因能源、粮食价格飙升等遭遇多年来未有的高通胀,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信心持续黯淡,长期性“滞涨”的阴霾亦持续袭来。在此背景下,七国集团成员选择的不是加强与全球各方进行负责任的政策沟通与协调,而是就目前的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问题甩锅推责,拒绝反思自身,同时在供应链、原材料领域大搞“去依赖”和“脱钩”,进一步扰乱全球经济和产业运行的基本秩序。七国集团的做法引发了其本国民众乃至进步舆论的普遍不满和抨击,纷纷认为其偏离了解决全球重大关切、应对当前关键挑战的轨道,而目前大搞“阵营政治”除了加剧现有问题外毫无益处。
无论如何包装和鼓吹,各国有识之士都能擦亮眼睛看到哪些国家向国际社会注入正向发展动力,哪些国家是制造分裂、混乱与破坏的推手。希望七国集团正视自身历史责任和时代课题,摒弃大国对抗和冷战思维的邪路,回到共同应对危机、促进共同发展的正道上。
■提要
七国集团本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拉拢当时全球几大西方主要工业国进行全球经济金融事务商讨和协调的平台。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加剧、全球集团政治和阵营壁垒加剧上升的背景下,打造排他性阵营同盟不仅将无益于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更会造成世界向着更加分裂、更加零和的危险方向迈进。
当地时间6月26日至28日,七国集团(G7)首脑在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召开峰会。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加剧、全球集团政治和阵营壁垒加剧上升的背景下,打造排他性阵营同盟不仅将无益于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更会造成世界向着更加分裂、更加零和的危险方向迈进。
从会议的议程来看,峰会制造对立、排挤异己的目的不言而喻,西方国家围绕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粮食紧缺等问题进行讨论、商议应对,发布“支持乌克兰声明”“有韧性民主国家声明”“全球安全声明”“气候俱乐部声明”等多份声明,长达28页的领导人共同声明涉及了气候、数字、供应链、健康、投资等全球性问题,但却无法改变其针对部分国家的战略围堵本质。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七国集团成员继续操弄了挺乌击俄,围堵、削弱、抹黑俄罗斯的态度,将峰会摆为西方国家升级对抗的政治秀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美国总统拜登抛出所谓“全球基建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此外,为了回应“代表性不足”的批评,也为了拉拢西方阵营外的重要发展中国家,此次七国集团峰会还邀请了印度、印尼、塞内加尔等重要发展中国家参会,以扩大所谓以美国为核心的“朋友圈”。
七国集团本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拉拢当时全球几大西方主要工业国进行全球经济金融事务商讨和协调的平台。随着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带来全球经济版图的变化,仅由西方发达国家所组成的七国集团小圈子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代表性愈发下降。而随着美国将大国竞争和对抗摆在内外政策的核心,美国也将七国集团作为拉拢盟友共同坐上地缘对抗战车的工具。此次在德国举行的峰会则是七国集团“阵营政治”的高潮,虽然披着“多边协调”“解决全球重大问题”的马甲,然而从其主要议程和各国主要共同行动来看,仍然聚焦于共同向“主要对手”进行施压和对抗,炒作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等话题,而非展现出携手与共、共度时艰的责任与诚意。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疫情、供应链、能源、粮食等诸多挑战,各国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愈发重要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仍然坚持搞“小圈子”“一言堂”,其结果只能是削弱各国合作的基础,打击开展合作与协调的政治互信。
七国集团以地缘对抗视角面对俄、中两国,实质上致力于将两大新兴市场最重要的国家排除在全球治理议程之外。事实证明,在西方占全球GDP、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的背景下,缺乏重要新兴国家参与,七国集团既无能力也无代表性解决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以打造政治集团、逼迫选边站队的方式“邀请”其他发展中国家,亦让整个非西方世界更加质疑七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的诚意。
西方国家解决全球重大问题本身的能力和意愿都在下降。当前,西方国家普遍因能源、粮食价格飙升等遭遇多年来未有的高通胀,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信心持续黯淡,长期性“滞涨”的阴霾亦持续袭来。在此背景下,七国集团成员选择的不是加强与全球各方进行负责任的政策沟通与协调,而是就目前的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问题甩锅推责,拒绝反思自身,同时在供应链、原材料领域大搞“去依赖”和“脱钩”,进一步扰乱全球经济和产业运行的基本秩序。七国集团的做法引发了其本国民众乃至进步舆论的普遍不满和抨击,纷纷认为其偏离了解决全球重大关切、应对当前关键挑战的轨道,而目前大搞“阵营政治”除了加剧现有问题外毫无益处。
无论如何包装和鼓吹,各国有识之士都能擦亮眼睛看到哪些国家向国际社会注入正向发展动力,哪些国家是制造分裂、混乱与破坏的推手。希望七国集团正视自身历史责任和时代课题,摒弃大国对抗和冷战思维的邪路,回到共同应对危机、促进共同发展的正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