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法制报  >  综合新闻

深夜济南街头出现暖心一幕

一男子路口倒地,一群陌生人合力救援

2025-06-23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 记者 陈瑞阳
  6月18日23时30分左右,济南经十路与历山路交汇处的人行道上,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男子突然倒地不起。危急时刻,途经的路人纷纷伸出援手:有人立即上前查看情况,有人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霓虹闪烁的城市路口,一场自发的救援行动悄然展开。
  一位现场目击者告诉记者,事发时他刚好在马路对面工地,目睹了这名男子倒地的全过程。他说,该男子并非遭遇意外碰撞,而是自己摔倒,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咱既然是看到了,就不能袖手旁观!”
  没有过多言语,只有默默行动。记者在现场看到,面对此次突发事件,素不相识的路人们迅速形成合力:有私家车车主特意将车横向停在靠近男子的车道处,用车身筑起一道坚实的物理屏障,为男子开辟出一方安全的守护区域;有市民主动分散在周边车道旁,引导后方车辆有序绕行,确保道路秩序,为救援车辆顺利到来做准备;还有市民守在倒地男子身旁,密切关注他的呼吸情况……
  随着急救车鸣笛声由远及近,众人悬着的心也安定下来。医护人员迅速到位展开初步救治,警示灯闪烁中,男子逐渐清醒并与亲友取得联系。而方才默契协作的众人,转眼间已不见踪影。
  记者手记:
  6月18日下班后,行至这个再熟悉不过的路口,眼前景象让我心头一紧:一人倒卧在地,旁边停着一辆车。作为一名政法记者,职业本能瞬间拉响警报——“是交通事故吗?”
  深夜时分,贸然举着手机上前询问,是否会打扰、甚至引起当事人或家属的反感与误解?但看着躺卧的身影,我还是壮着胆子走上前去,试探性询问是否需要拨打120急救电话。“打过电话了。”回答我的声音清晰而温和。紧接着,我自然地追问:“这是咋回事呀?”闻言,旁边一位市民主动解释道:“我正好在旁边工地,看见全过程,他自己突然倒地的,没人撞他,大家都是看到后过来帮忙的。”简短的回答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所有疑惑与不安。那一刻,作为记者的我,身份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不仅是一个途经此地的记录者,更成为了这个温暖场景的见证者,甚至,在那一问一答之间,也短暂地成为了这互助链条中的一环。
  不一会儿,前来帮忙的市民又多了几人。白天繁忙的通勤路,在深夜里展现出了它最动人的另一面:一辆横向停驻的汽车,一群自发协作的身影,搭建起一道生命守护墙。那一刻,我想我触摸到了属于济南的城市温度。
  这或许正是平凡生活中最动人的叙事:没有主角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是照亮他人的光源。
  路人查看倒地男子情况,一辆白色私家车横向停在路中间,为倒地男子开辟守护区域,等待救援。                                  记者 陈瑞阳 摄
  □ 记者 陈瑞阳
  6月18日23时30分左右,济南经十路与历山路交汇处的人行道上,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男子突然倒地不起。危急时刻,途经的路人纷纷伸出援手:有人立即上前查看情况,有人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霓虹闪烁的城市路口,一场自发的救援行动悄然展开。
  一位现场目击者告诉记者,事发时他刚好在马路对面工地,目睹了这名男子倒地的全过程。他说,该男子并非遭遇意外碰撞,而是自己摔倒,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咱既然是看到了,就不能袖手旁观!”
  没有过多言语,只有默默行动。记者在现场看到,面对此次突发事件,素不相识的路人们迅速形成合力:有私家车车主特意将车横向停在靠近男子的车道处,用车身筑起一道坚实的物理屏障,为男子开辟出一方安全的守护区域;有市民主动分散在周边车道旁,引导后方车辆有序绕行,确保道路秩序,为救援车辆顺利到来做准备;还有市民守在倒地男子身旁,密切关注他的呼吸情况……
  随着急救车鸣笛声由远及近,众人悬着的心也安定下来。医护人员迅速到位展开初步救治,警示灯闪烁中,男子逐渐清醒并与亲友取得联系。而方才默契协作的众人,转眼间已不见踪影。
  记者手记:
  6月18日下班后,行至这个再熟悉不过的路口,眼前景象让我心头一紧:一人倒卧在地,旁边停着一辆车。作为一名政法记者,职业本能瞬间拉响警报——“是交通事故吗?”
  深夜时分,贸然举着手机上前询问,是否会打扰、甚至引起当事人或家属的反感与误解?但看着躺卧的身影,我还是壮着胆子走上前去,试探性询问是否需要拨打120急救电话。“打过电话了。”回答我的声音清晰而温和。紧接着,我自然地追问:“这是咋回事呀?”闻言,旁边一位市民主动解释道:“我正好在旁边工地,看见全过程,他自己突然倒地的,没人撞他,大家都是看到后过来帮忙的。”简短的回答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所有疑惑与不安。那一刻,作为记者的我,身份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不仅是一个途经此地的记录者,更成为了这个温暖场景的见证者,甚至,在那一问一答之间,也短暂地成为了这互助链条中的一环。
  不一会儿,前来帮忙的市民又多了几人。白天繁忙的通勤路,在深夜里展现出了它最动人的另一面:一辆横向停驻的汽车,一群自发协作的身影,搭建起一道生命守护墙。那一刻,我想我触摸到了属于济南的城市温度。
  这或许正是平凡生活中最动人的叙事:没有主角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是照亮他人的光源。
  路人查看倒地男子情况,一辆白色私家车横向停在路中间,为倒地男子开辟守护区域,等待救援。                                  记者 陈瑞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