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捞金”
2025-07-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老手艺人们将用石灰水浸泡过的桑皮捞出来,准备下锅蒸。
|
![]() |
手艺人郑友明正在捞纸。
|
![]() |
更多图文
请扫二维码
|
□大众新闻记者 陆金星 报道
在曲阜城北十里的纸坊村,太阳一出来,空气里都是烫人的热气。可村里做桑皮纸的老手艺人们,天不亮就扎进作坊,将用石灰水浸泡过的桑皮捞出来,准备上锅蒸。
老辈人常念叨,明朝时乔家和郑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顺手把做桑皮纸的手艺也带了过来。村子名字改了好几遭,最后因为全村造纸出了名,才叫了纸坊村。《阙里志》里明明白白写着“纸坊在城北十里,居人造纸为业”,这门手艺,实打实传了几百年。蒸桑皮的炉子更是个“大火炉”,热浪裹着蒸汽扑面而来。老人们得先在底锅盛满水,架上木棍,再把桑皮仔细放好——桑皮只能靠蒸汽蒸,绝不能沾到水。蒸好的桑皮,还得碾轧、化瓤、阴瓤、搓碓,一套下来,浑身衣裳能拧出半盆水。
如今桑皮纸大多用来卷艾条,以前还能写字画画,做装酒的“酒海”。虽说做纸又苦又累,挣的钱也不多,可老人们还是舍不得丢。
在曲阜城北十里的纸坊村,太阳一出来,空气里都是烫人的热气。可村里做桑皮纸的老手艺人们,天不亮就扎进作坊,将用石灰水浸泡过的桑皮捞出来,准备上锅蒸。
老辈人常念叨,明朝时乔家和郑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顺手把做桑皮纸的手艺也带了过来。村子名字改了好几遭,最后因为全村造纸出了名,才叫了纸坊村。《阙里志》里明明白白写着“纸坊在城北十里,居人造纸为业”,这门手艺,实打实传了几百年。蒸桑皮的炉子更是个“大火炉”,热浪裹着蒸汽扑面而来。老人们得先在底锅盛满水,架上木棍,再把桑皮仔细放好——桑皮只能靠蒸汽蒸,绝不能沾到水。蒸好的桑皮,还得碾轧、化瓤、阴瓤、搓碓,一套下来,浑身衣裳能拧出半盆水。
如今桑皮纸大多用来卷艾条,以前还能写字画画,做装酒的“酒海”。虽说做纸又苦又累,挣的钱也不多,可老人们还是舍不得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