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为民营经济解难题增活力
2025-06-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魏然
本报通讯员 陈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政策红利与企业感知之间,仍存在‘最后一公里’落地难的问题。”
“法治环境是民营企业最期待的营商环境。”
……
民营经济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6月26日下午,省政协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民主监督协商会,邀请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共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
当前,从中央到我省,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上力度空前,各类惠企便企政策密集出台,但从实际情况看,从“纸面”到“地面”的过程并非一路畅通。协商会上,如何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东风,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各级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对企业进行奖励的政策,其引导性和撬动效应尤为显著,然而,在政策落地过程中,资金兑现有时仍显不畅。”省政协委员、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牛腾,从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释放惠企政策最大效能等方面提出建议。
“调研显示,66.5%的青年企业家将‘人工成本上升’列为首要经营难题,税收负担、融资成本等问题同样突出。”省政协常委、沃尔德集团总裁商雪梅说,不少青年企业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关,“部分政策缺乏实施细则,部门间信息壁垒导致企业‘摸不着门路’的情况时有发生。”
健康的政商关系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石。乐陵市杨安镇有调味品加工企业280家,生产的复合香辛料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其中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省政协委员、新飞达(山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州市调味品协会会长崔俊良深有感触地说,政商沟通的效能直接关系到民营经济的活力和韧性,“亲清直通”对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良多。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仅要有好的政策环境、政务服务、政商关系,还要持续提高市场化、法治化水平。
民建省委会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优势,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开展议政建言,自2008年始已持续18年。“《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对民营经济从政策支持向法治保障跨越,必将引领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丁保国说,山东应主动破除障碍阻碍,吸引国内外更多市场主体来创新创业。
“没有充足的金融活水和血液,何谈规模、质量和速度?”省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山东国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斯认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与活跃的资本投资市场,是滋养民营企业成长的沃土。国家把新三板、北交所定位为中小创企业资本市场主阵地,这一阵地就是广大民企的“赛马场”和“育马场”,应抓住其中的发展机遇。
惠企政策如何落实,涉企检查如何规范……参与协商交流的委员、专家大多是民营经济从业者,对民企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政策落实的难点堵点了然于心,发言坦诚真挚,提问切中要害。省法院、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同志,回应了大家的关切。
“我省加快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去年11月上线‘鲁惠通’平台,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目前,政策“直达快享”改革已进入全省推开的关键阶段,将充分吸收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强化各类惠企政策的深入摸排、动态梳理,区分财政奖补、税收减免、金融贷款等7个类别,分批纳入“鲁惠通”平台,确保“能纳尽纳”“应兑尽兑”,为企业提供分类展示、一站式服务门户。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政协的履职重点。2023年,省政协就“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开展专题调研;2024年,又围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召开月度协商会;今年,再次聚焦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监督的“辣味”,协商的温度,建议的具体可操作,靠的是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
省政协围绕政策落实情况、政务服务效能、市场环境优化、法治保障水平、政商关系构建等重点方面,召开情况通报会、企业代表座谈会,组织政协委员、有关专家深入调研,进行网络议政,开通“民声连线”,开展问卷调查等,广泛了解企业所需所盼,听取意见建议。
此次协商前,省政协依托全省36家民营企业聚集的界别同心汇,开展了“强信心、聚共识,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聚识活动,汇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声音,形成38篇“小而精”的调研报告,聚焦问题精准、调研剖析专业。
6月以来,省政协各委员服务团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深入企业、园区,开展政策惠企、创新强企、法律护企等“一起益企”服务,作为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的补充,了解企业发展急难愁盼,助推有关问题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省政协将继续依托“有事多商量”“界别同心汇”等平台,结合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等,综合运用协商、监督、议政等履职方式,持续关注我省营商环境优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本报通讯员 陈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政策红利与企业感知之间,仍存在‘最后一公里’落地难的问题。”
“法治环境是民营企业最期待的营商环境。”
……
民营经济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6月26日下午,省政协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民主监督协商会,邀请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共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
当前,从中央到我省,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上力度空前,各类惠企便企政策密集出台,但从实际情况看,从“纸面”到“地面”的过程并非一路畅通。协商会上,如何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东风,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各级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对企业进行奖励的政策,其引导性和撬动效应尤为显著,然而,在政策落地过程中,资金兑现有时仍显不畅。”省政协委员、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牛腾,从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释放惠企政策最大效能等方面提出建议。
“调研显示,66.5%的青年企业家将‘人工成本上升’列为首要经营难题,税收负担、融资成本等问题同样突出。”省政协常委、沃尔德集团总裁商雪梅说,不少青年企业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关,“部分政策缺乏实施细则,部门间信息壁垒导致企业‘摸不着门路’的情况时有发生。”
健康的政商关系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石。乐陵市杨安镇有调味品加工企业280家,生产的复合香辛料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其中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省政协委员、新飞达(山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州市调味品协会会长崔俊良深有感触地说,政商沟通的效能直接关系到民营经济的活力和韧性,“亲清直通”对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良多。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仅要有好的政策环境、政务服务、政商关系,还要持续提高市场化、法治化水平。
民建省委会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优势,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开展议政建言,自2008年始已持续18年。“《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对民营经济从政策支持向法治保障跨越,必将引领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丁保国说,山东应主动破除障碍阻碍,吸引国内外更多市场主体来创新创业。
“没有充足的金融活水和血液,何谈规模、质量和速度?”省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山东国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斯认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与活跃的资本投资市场,是滋养民营企业成长的沃土。国家把新三板、北交所定位为中小创企业资本市场主阵地,这一阵地就是广大民企的“赛马场”和“育马场”,应抓住其中的发展机遇。
惠企政策如何落实,涉企检查如何规范……参与协商交流的委员、专家大多是民营经济从业者,对民企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政策落实的难点堵点了然于心,发言坦诚真挚,提问切中要害。省法院、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同志,回应了大家的关切。
“我省加快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去年11月上线‘鲁惠通’平台,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目前,政策“直达快享”改革已进入全省推开的关键阶段,将充分吸收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强化各类惠企政策的深入摸排、动态梳理,区分财政奖补、税收减免、金融贷款等7个类别,分批纳入“鲁惠通”平台,确保“能纳尽纳”“应兑尽兑”,为企业提供分类展示、一站式服务门户。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政协的履职重点。2023年,省政协就“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开展专题调研;2024年,又围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召开月度协商会;今年,再次聚焦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监督的“辣味”,协商的温度,建议的具体可操作,靠的是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
省政协围绕政策落实情况、政务服务效能、市场环境优化、法治保障水平、政商关系构建等重点方面,召开情况通报会、企业代表座谈会,组织政协委员、有关专家深入调研,进行网络议政,开通“民声连线”,开展问卷调查等,广泛了解企业所需所盼,听取意见建议。
此次协商前,省政协依托全省36家民营企业聚集的界别同心汇,开展了“强信心、聚共识,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聚识活动,汇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声音,形成38篇“小而精”的调研报告,聚焦问题精准、调研剖析专业。
6月以来,省政协各委员服务团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深入企业、园区,开展政策惠企、创新强企、法律护企等“一起益企”服务,作为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的补充,了解企业发展急难愁盼,助推有关问题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省政协将继续依托“有事多商量”“界别同心汇”等平台,结合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等,综合运用协商、监督、议政等履职方式,持续关注我省营商环境优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