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25-06-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山东省海员工会搭平台、铺赛道以竞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海员工会紧密结合全省水运行业特点,以组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师徒帮教、技能比武等活动,有效调动了水运系统广大职工学技术、强素质、当工匠的积极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凝聚竞赛共识健全机制汇聚合力
以顶层设计增强“产改动能”。省直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水运系统开展创新创优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自上而下推动开展创新创效、安全生产、职业技能、岗位建功、规范化建设五大竞赛,带动全省水运系统广大职工岗位创新、提素建功。以关键时点形成行业竞赛共识。用好“五一”国际劳动节、“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等关键时间节点,举办集竞赛、宣讲和节日庆祝为一体的系列活动,激发广大海员职工参与竞赛热情,在行业内形成广泛参与竞赛共识,提高竞赛影响力。以海洋强省建设为抓手完善竞赛体系。聚焦“十强”产业,依托全省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不断扩大竞赛覆盖面,在全省水运系统形成以省级劳动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为龙头,基层赛、选拔赛、省决赛“三层推进”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格局,先后组织开展11项省级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和6项省级“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涵盖18个工种,带动全系统20余万人次参赛,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人、全国工人先锋号10个、山东省劳动模范7人。
聚焦提质增效搭建平台激发活力
坚持以赛赋能,推动竞赛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接省现代海洋专班,推动竞赛向“数字型”“智能型”转变,使产业工会工作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举办黄渤海海上5G通信应用职业技能竞赛,采用基于AI 识别、防舞弊系统、多路视频监控等技术的“云直播”和“云监考”模式,通过技能大赛“云登轮”,攻克技术难关,进一步推动海上5G通信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坚持以一线职工为主体,推动竞赛变“精英工程”为“草根舞台”。将技能竞赛着力点放在引导企业层层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上,激励职工积极参与深化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坚持以点带面,推动竞赛扩大覆盖面。针对非公企业竞赛覆盖面较窄、工作开展多集中于少数“老先进”的实际,着力抓好以点带面工作,使竞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高企业覆盖率和职工知晓度,带动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竞赛蓬勃开展,不断增强时代性、广泛性、规范性、激励性。
突出以赛育才强化典型示范引领
大力推进工匠人才培育。通过竞赛发掘行业中的能工巧匠,推动形成“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和行业技术能手的梯次培育体系。目前,全省水运系统有“人民工匠”1名,“大国工匠”2名,“齐鲁大工匠”4名,“齐鲁工匠”16名。加快推进工匠培养阵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试点推进水运系统工匠学院联盟建设,为职工创新技术交流、成果展示、孵化应用搭建平台。目前,共建成山东水运工匠学院3家,省级工匠学院2家,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工匠学院1家。积极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以全省水运系统创新创效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竞赛发掘培育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个,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2家,10项成果获全国水运系统职工岗位创新成果奖。
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持续深化产改工作为“好房子”建设汇聚强大合力
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紧密围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任务要求,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以“好房子”建设为牵引,抓实职工思想引领、素质提升、服务维权等工作,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强化团结引领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推动理论入心,筑牢信仰之基。培育打造“建锋筑梦”党建品牌,以品牌树旗帜,以党建带工建,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组织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50余场次,用思想之光凝聚奋进力量。实现精神撼心,营造敬业风气。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到一线宣讲,强化先进典型事迹宣传,“三八”妇女节期间展播53名先进女职工事迹,引领职工强化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今年,全系统4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9家单位和26名个人获评省五一奖。坚持文化润心,凝聚奋进力量。结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开展演讲、拔河、羽毛球、健步行和“工装范儿·岗位之美”工装秀等富有“工”字特色、行业特点的活动,举办全省建设建材系统乒乓球比赛、“我和我的企业同成长”读书演讲比赛,强化企业职工交流,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突出工匠培育激发素质提升“新动能”
加强平台支撑。指导系统内省、市级工匠学院适应行业特点,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省级工匠学院1家、全员创新企业16家、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8个,全国建筑行业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示范站点3个。推动创新工作室、“鲁班工匠学堂(实训基地)”、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等工匠培育阵地建设,逐步形成多层级、广覆盖的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匠培育,组织试用“劳模工匠培育系统”,推动成立建设、建材行业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搭建劳模和工匠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建材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涵盖56家建材相关单位,29家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加入。推广“双导师制”培育模式,助力技能人才成长为“四会”型工匠人才。强化竞赛激励。制定《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全省性劳动和技能竞赛规范实施暂行规定》,规范立项、实施、成果应用全过程。统筹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工程造价、智能建造、园林绿化等20余项富有行业特色的竞赛,抓实“鲁兴杯”劳动竞赛建设赛道预选赛,激发职工技能提升积极性、主动性。2024年,山东省代表队获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5人进入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建材赛道前10名。近3年,推出“五小”竞赛成果1862项。
深化服务维权塑造同心奋进“新气象”
建强基层工会组织。推动相关行业协(学)会、中介、物业公司等以行业建、项目建等方式建会,发动企业深入劳务分包单位动员建会,累计10家省级协会(学会)成立工会组织,部分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工会较好发挥作用。抓实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及时发出“一函两书”,广泛宣传12351职工服务热线职能作用,组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知识竞赛,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广泛开展苦脏累险岗位技能型职工疗休养活动,持续开展“致敬环卫工人”和农民工子女“工会夏令营”主题活动,在110多家建筑企业推广“小候鸟”驿站经验做法,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深化高品质服务实践探索。联合高校、企业开展产改破题攻关,推动各级开展“幸福企业”建设试点,系统内13家单位参加全省非公企业产改“十百千”专项行动市级试点。启动建设项目“衣着干净上下班”试点,27家单位57个工程项目参加,服务覆盖1.4万余人,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改善,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奋进激情。
2024年8月,山东省船员职业技能竞赛在潍坊举行
2024年10月,“数字造价智建未来”———2024年度山东省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技能竞赛决赛举办
近年来,山东省海员工会紧密结合全省水运行业特点,以组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师徒帮教、技能比武等活动,有效调动了水运系统广大职工学技术、强素质、当工匠的积极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凝聚竞赛共识健全机制汇聚合力
以顶层设计增强“产改动能”。省直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水运系统开展创新创优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自上而下推动开展创新创效、安全生产、职业技能、岗位建功、规范化建设五大竞赛,带动全省水运系统广大职工岗位创新、提素建功。以关键时点形成行业竞赛共识。用好“五一”国际劳动节、“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等关键时间节点,举办集竞赛、宣讲和节日庆祝为一体的系列活动,激发广大海员职工参与竞赛热情,在行业内形成广泛参与竞赛共识,提高竞赛影响力。以海洋强省建设为抓手完善竞赛体系。聚焦“十强”产业,依托全省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不断扩大竞赛覆盖面,在全省水运系统形成以省级劳动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为龙头,基层赛、选拔赛、省决赛“三层推进”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格局,先后组织开展11项省级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和6项省级“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涵盖18个工种,带动全系统20余万人次参赛,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人、全国工人先锋号10个、山东省劳动模范7人。
聚焦提质增效搭建平台激发活力
坚持以赛赋能,推动竞赛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接省现代海洋专班,推动竞赛向“数字型”“智能型”转变,使产业工会工作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举办黄渤海海上5G通信应用职业技能竞赛,采用基于AI 识别、防舞弊系统、多路视频监控等技术的“云直播”和“云监考”模式,通过技能大赛“云登轮”,攻克技术难关,进一步推动海上5G通信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坚持以一线职工为主体,推动竞赛变“精英工程”为“草根舞台”。将技能竞赛着力点放在引导企业层层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上,激励职工积极参与深化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坚持以点带面,推动竞赛扩大覆盖面。针对非公企业竞赛覆盖面较窄、工作开展多集中于少数“老先进”的实际,着力抓好以点带面工作,使竞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高企业覆盖率和职工知晓度,带动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竞赛蓬勃开展,不断增强时代性、广泛性、规范性、激励性。
突出以赛育才强化典型示范引领
大力推进工匠人才培育。通过竞赛发掘行业中的能工巧匠,推动形成“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和行业技术能手的梯次培育体系。目前,全省水运系统有“人民工匠”1名,“大国工匠”2名,“齐鲁大工匠”4名,“齐鲁工匠”16名。加快推进工匠培养阵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试点推进水运系统工匠学院联盟建设,为职工创新技术交流、成果展示、孵化应用搭建平台。目前,共建成山东水运工匠学院3家,省级工匠学院2家,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工匠学院1家。积极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以全省水运系统创新创效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竞赛发掘培育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个,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2家,10项成果获全国水运系统职工岗位创新成果奖。
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持续深化产改工作为“好房子”建设汇聚强大合力
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紧密围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任务要求,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以“好房子”建设为牵引,抓实职工思想引领、素质提升、服务维权等工作,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强化团结引领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推动理论入心,筑牢信仰之基。培育打造“建锋筑梦”党建品牌,以品牌树旗帜,以党建带工建,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组织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50余场次,用思想之光凝聚奋进力量。实现精神撼心,营造敬业风气。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到一线宣讲,强化先进典型事迹宣传,“三八”妇女节期间展播53名先进女职工事迹,引领职工强化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今年,全系统4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9家单位和26名个人获评省五一奖。坚持文化润心,凝聚奋进力量。结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开展演讲、拔河、羽毛球、健步行和“工装范儿·岗位之美”工装秀等富有“工”字特色、行业特点的活动,举办全省建设建材系统乒乓球比赛、“我和我的企业同成长”读书演讲比赛,强化企业职工交流,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突出工匠培育激发素质提升“新动能”
加强平台支撑。指导系统内省、市级工匠学院适应行业特点,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省级工匠学院1家、全员创新企业16家、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8个,全国建筑行业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示范站点3个。推动创新工作室、“鲁班工匠学堂(实训基地)”、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等工匠培育阵地建设,逐步形成多层级、广覆盖的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匠培育,组织试用“劳模工匠培育系统”,推动成立建设、建材行业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搭建劳模和工匠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建材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涵盖56家建材相关单位,29家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加入。推广“双导师制”培育模式,助力技能人才成长为“四会”型工匠人才。强化竞赛激励。制定《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全省性劳动和技能竞赛规范实施暂行规定》,规范立项、实施、成果应用全过程。统筹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工程造价、智能建造、园林绿化等20余项富有行业特色的竞赛,抓实“鲁兴杯”劳动竞赛建设赛道预选赛,激发职工技能提升积极性、主动性。2024年,山东省代表队获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5人进入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建材赛道前10名。近3年,推出“五小”竞赛成果1862项。
深化服务维权塑造同心奋进“新气象”
建强基层工会组织。推动相关行业协(学)会、中介、物业公司等以行业建、项目建等方式建会,发动企业深入劳务分包单位动员建会,累计10家省级协会(学会)成立工会组织,部分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工会较好发挥作用。抓实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及时发出“一函两书”,广泛宣传12351职工服务热线职能作用,组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知识竞赛,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广泛开展苦脏累险岗位技能型职工疗休养活动,持续开展“致敬环卫工人”和农民工子女“工会夏令营”主题活动,在110多家建筑企业推广“小候鸟”驿站经验做法,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深化高品质服务实践探索。联合高校、企业开展产改破题攻关,推动各级开展“幸福企业”建设试点,系统内13家单位参加全省非公企业产改“十百千”专项行动市级试点。启动建设项目“衣着干净上下班”试点,27家单位57个工程项目参加,服务覆盖1.4万余人,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改善,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奋进激情。
2024年8月,山东省船员职业技能竞赛在潍坊举行
2024年10月,“数字造价智建未来”———2024年度山东省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技能竞赛决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