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5月经济数据释放哪些信号

2025-06-17 作者: 董婉婉 来源: 大众日报
  □数据:董婉婉 制图:唐亚迪
  □ 本报记者 董婉婉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5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5月份经济数据,释放了哪些信号?对上半年经济走势,有哪些预判?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
  “5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向优向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
  从生产端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基本上保持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指标来看,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1至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
  从就业情况来看,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物价情况来看,尽管受到国际输入性因素和部分食品价格下降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小幅下降,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韧性和潜力在持续显现。”付凌晖说,这不仅表现在经济稳定运行,也表现在外贸顶住压力持续增长。5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增长6.3%。尽管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对美进出口下滑,但我国外贸多元化发展,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持续增长。尽管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所放缓,但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扩大。这些体现出我国经济规模超大、产业体系齐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效果不断显现。
  从5月份相关指标看,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促进了需求扩大、生产增长、预期改善、活力释放,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网售促销等因素影响下,市场销售增长加快。消费增长的加快,尤其是服务消费的扩大,对于相关服务业的拉动也在显现。5月份,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分别比上月加快1.6和0.9个百分点。
  消费之外,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相关行业生产快速增长。5月份,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6%、12.8%、11.8%。绿色、智能、高品质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脑等生产增长。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销售扩大,带动企业效益改善、利润恢复和预期改善。从企业效益看,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其中4月当月增长3%,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从预期和信心来看,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
  随着创新引领作用的不断增强,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等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经济平稳运行。5月份,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1.7%和27.8%,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付凌晖说,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经济稳定增长没有改变,创新驱动发展没有改变,绿色低碳转型没有改变,扩大高水平开放没有改变,民生改善持续推进没有改变。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战胜前进中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从下阶段情况看,我国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宏观政策留有后手,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积极应对,将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付凌晖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新旧动能逐步转换,创新驱动发展作用不断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显现。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6.8%。
  “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尽管二季度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我国经济基础牢、政策成效好、发展动能优,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付凌晖说,从上半年看,我国经济运行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 本报记者 董婉婉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5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5月份经济数据,释放了哪些信号?对上半年经济走势,有哪些预判?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
  “5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向优向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
  从生产端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基本上保持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指标来看,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1至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
  从就业情况来看,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物价情况来看,尽管受到国际输入性因素和部分食品价格下降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小幅下降,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韧性和潜力在持续显现。”付凌晖说,这不仅表现在经济稳定运行,也表现在外贸顶住压力持续增长。5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增长6.3%。尽管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对美进出口下滑,但我国外贸多元化发展,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持续增长。尽管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所放缓,但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扩大。这些体现出我国经济规模超大、产业体系齐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效果不断显现。
  从5月份相关指标看,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促进了需求扩大、生产增长、预期改善、活力释放,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网售促销等因素影响下,市场销售增长加快。消费增长的加快,尤其是服务消费的扩大,对于相关服务业的拉动也在显现。5月份,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分别比上月加快1.6和0.9个百分点。
  消费之外,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相关行业生产快速增长。5月份,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6%、12.8%、11.8%。绿色、智能、高品质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脑等生产增长。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销售扩大,带动企业效益改善、利润恢复和预期改善。从企业效益看,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其中4月当月增长3%,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从预期和信心来看,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
  随着创新引领作用的不断增强,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等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经济平稳运行。5月份,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1.7%和27.8%,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付凌晖说,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经济稳定增长没有改变,创新驱动发展没有改变,绿色低碳转型没有改变,扩大高水平开放没有改变,民生改善持续推进没有改变。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战胜前进中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从下阶段情况看,我国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宏观政策留有后手,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积极应对,将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付凌晖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新旧动能逐步转换,创新驱动发展作用不断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显现。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6.8%。
  “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尽管二季度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我国经济基础牢、政策成效好、发展动能优,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付凌晖说,从上半年看,我国经济运行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