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从平凡少年到非凡领袖
2024-07-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战马上的拿破仑
|
![]() |
视频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
□ 本报记者 魏然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为增进中法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山东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引进法国拿破仑第十骑兵团协会157件(套)与拿破仑有关的文献、生活用具、油画、雕塑、服饰等文物展品,于7月6日推出“从平凡到非凡:拿破仑与法兰西的变革时代”展。
展览以拿破仑的生平为线索,通过“亲情·爱情、凯旋·败落、荣誉·文化、人生·终章”四个部分,全面展现拿破仑从一个平凡少年,一步步崛起为法国乃至欧洲的军事和政治领袖的非凡人生历程。
《站立的拿破仑像》是本次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展品,也是首次来到中国,全称为《拿破仑·波拿巴皇帝站立肖像》,由法国画家吉罗代·特里奥松绘制于1813年。
画像中的拿破仑皇帝站立在一本厚重的法典旁边,即《法国民法典》,亦称《拿破仑法典》,代表了拿破仑作为法律改革者的形象;拿破仑衣服上佩戴着的荣誉军团勋章和费尔勋章,则代表了拿破仑作为政治领袖的形象。
拿破仑曾在回忆录中留下这样一句话:“我真正的荣耀并不是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一役就能抹去所有的回忆。但有一样将永远流传下去的,那就是我的法典。”可见,拿破仑最骄傲的功绩是对法律的改革与《法国民法典》的颁布,确立法律系统标准和司法公正的准绳。
身为拿破仑首席御用画师雅克-路易·大卫的得意门生,画家吉罗代以其精确而清晰的风格,捕捉了拿破仑的威严,展现了拿破仑作为法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形象,创作出这幅拿破仑的经典肖像作品。
虽然《站立的拿破仑像》中画的法典很大很厚重,但实物却只有手掌大小。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山东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代雪晶介绍,此次《拿破仑法典》也来到省博参展,而且展出的是1807年这部法典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后的第一个版本,十分珍贵。
1799年11月9日,雾月政变爆发的当天晚上,拿破仑就命令法律专家开始起草民法典。经过102次讨论修订,于1804年3月15日由立法院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以《法国民法典》的名称正式颁布施行。1807年这部法典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画像中的拿破仑,骑着白马,一手持缰,一手指点江山,威武镇定,相信很多人对这一传世经典的“英雄形象”并不陌生。这幅画亦被称为《跨越阿尔卑斯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由雅克-路易·大卫的得意门生安托万·让·格罗创作于1826年。
画像中的白色骏马奔驰在战场上,两蹄腾空,昂首挺立,长鬃飞扬,姿势壮美。在马腹部下方远处,隐约可见战士和战车,映衬着马背上的拿破仑,容颜年轻,英俊帅气,身披红色披风,目光炯炯,坚定勇敢。
画像右下角写着“BONAPARTE HANNIBAL KAROLVS MAGNVS IMP”,分别代表着拿破仑自身的姓氏、跨越阿尔卑斯山远征罗马的战略之父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的查理曼大帝。
这幅作品再现了1800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这是他担任法国第一执政后的第一场战役,即马伦哥会战,也是他树立军事威信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为增进中法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山东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引进法国拿破仑第十骑兵团协会157件(套)与拿破仑有关的文献、生活用具、油画、雕塑、服饰等文物展品,于7月6日推出“从平凡到非凡:拿破仑与法兰西的变革时代”展。
展览以拿破仑的生平为线索,通过“亲情·爱情、凯旋·败落、荣誉·文化、人生·终章”四个部分,全面展现拿破仑从一个平凡少年,一步步崛起为法国乃至欧洲的军事和政治领袖的非凡人生历程。
《站立的拿破仑像》是本次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展品,也是首次来到中国,全称为《拿破仑·波拿巴皇帝站立肖像》,由法国画家吉罗代·特里奥松绘制于1813年。
画像中的拿破仑皇帝站立在一本厚重的法典旁边,即《法国民法典》,亦称《拿破仑法典》,代表了拿破仑作为法律改革者的形象;拿破仑衣服上佩戴着的荣誉军团勋章和费尔勋章,则代表了拿破仑作为政治领袖的形象。
拿破仑曾在回忆录中留下这样一句话:“我真正的荣耀并不是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一役就能抹去所有的回忆。但有一样将永远流传下去的,那就是我的法典。”可见,拿破仑最骄傲的功绩是对法律的改革与《法国民法典》的颁布,确立法律系统标准和司法公正的准绳。
身为拿破仑首席御用画师雅克-路易·大卫的得意门生,画家吉罗代以其精确而清晰的风格,捕捉了拿破仑的威严,展现了拿破仑作为法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形象,创作出这幅拿破仑的经典肖像作品。
虽然《站立的拿破仑像》中画的法典很大很厚重,但实物却只有手掌大小。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山东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代雪晶介绍,此次《拿破仑法典》也来到省博参展,而且展出的是1807年这部法典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后的第一个版本,十分珍贵。
1799年11月9日,雾月政变爆发的当天晚上,拿破仑就命令法律专家开始起草民法典。经过102次讨论修订,于1804年3月15日由立法院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以《法国民法典》的名称正式颁布施行。1807年这部法典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画像中的拿破仑,骑着白马,一手持缰,一手指点江山,威武镇定,相信很多人对这一传世经典的“英雄形象”并不陌生。这幅画亦被称为《跨越阿尔卑斯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由雅克-路易·大卫的得意门生安托万·让·格罗创作于1826年。
画像中的白色骏马奔驰在战场上,两蹄腾空,昂首挺立,长鬃飞扬,姿势壮美。在马腹部下方远处,隐约可见战士和战车,映衬着马背上的拿破仑,容颜年轻,英俊帅气,身披红色披风,目光炯炯,坚定勇敢。
画像右下角写着“BONAPARTE HANNIBAL KAROLVS MAGNVS IMP”,分别代表着拿破仑自身的姓氏、跨越阿尔卑斯山远征罗马的战略之父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的查理曼大帝。
这幅作品再现了1800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这是他担任法国第一执政后的第一场战役,即马伦哥会战,也是他树立军事威信的一场重要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