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助老服务热线建立三方联系机制
马山子镇探索“孝德善治”农村敬老新路径
2024-03-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凯
通讯员 刘方龙 报道
本报滨州讯 “这下干净多了,方便又省心,俺1个月能免费洗衣两次……”近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付屋子村73岁的李桂荣老人,从村里募集资金建设的幸福洗衣房端着一盆衣物出来,作为全镇“初心为民 暖心银龄”工程的受益者,李桂荣一脸幸福地说。
服务老年群众,促进社会和谐。据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党委书记周荣庚介绍,近年来,马山子镇创新“五个一”工作机制,在爱老、助老、养老和为老等方面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大胆创新探索农村“孝德善治”孝善敬老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效果。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织密“智慧+助老”服务网,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构建“家里家外相协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马山子镇依托民政养老系统,镇民政所对全镇65周岁以上的老人按照“老无所依、老不能依、老未能依”的三类人群,建立“红黄蓝”台账录入信息平台,并实行动态管理;依托镇级助老驿站开通7×24小时“助老服务热线”,建立服务队与老年人及其子女三方联系机制,打造“你马上说,我马上办”的线上服务平台,精准为老年群体提供寻医问药、出行养老等服务。
因地制宜,搭建“阵地+爱老”联动服务体系。马山子镇积极营造养老健康发展的软环境和高效服务的硬建设,建立镇、社区、村三级服务体系,配套完善服务机构职能,打造老年群体“服务台”,凝聚民心“初心站”。发挥镇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投入18万元对包含幸福院在内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为数十名特困老人提供就近、就便、常态化服务;整合社区和村委会办公室、幸福院、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等场所资源,投资30万元进行设施改造,积极推进“助老驿站”阵地建设,探索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打造市级“孝善食堂”,为周边9000余名困难和留守老年人提供休息、娱乐、阅览、餐饮等服务。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让老人手里有钱花。马山子镇创新设立“孝善敬老金”,动员引导有赡养义务的子女,自愿为老人缴纳敬老金,联合爱心企业力量,配套发放奖励物资,同步评选表彰“孝亲敬老之星”,在各村设立的孝亲光荣榜公示,并在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举办统一发放仪式,营造孝善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助推“和谐社会孝当先,尊老爱老仁之本”良好氛围的形成,通过弘扬孝善文化引领德治建设。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发放“孝善敬老金”473万元,配套发放爱心物品100余万元,累计3938户次老年人领到了助老款物,群众参与率达98.24%,赢得社会各界好评。
扩大“联盟+为老”服务面,提升养老服务品质。马山子镇发展多元养老模式,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由政府牵头成立助老联盟,发动滨化集团、汇泰集团等骨干企业加入,形成涵盖政府、村组织、各类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在外贤达的助老联盟,并积极对接慈善总会,开展定向捐赠等公益慈善活动4场,筹集爱心款物100余万元。同时,积极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以镇村两级党组织为支撑,成立“海的心意”助老志愿服务队21支224人,常态化开展助老服务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亲情问候”“心理抚慰”“洁净生活”等系列助老志愿服务活动522场次。各村聚焦群众关切,积极围绕助老敬老探索推出“免费洗衣理发、送上生日祝福、更换节能灯具”等各具特色的助老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的各类需求,切实把好事和实事做到点子上、做到群众心坎上。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我们要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尤其对农村老人这一群体,更要拉一把、扶一程!”周荣庚认为,养老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基层有责任坚守初心,不断探索新路径,丰富“孝德善治”内涵,在全社会营造孝善敬老的浓厚氛围,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享受家庭幸福生活,全力打造滨州叫得响、全省有影响的养老服务品牌。
通讯员 刘方龙 报道
本报滨州讯 “这下干净多了,方便又省心,俺1个月能免费洗衣两次……”近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付屋子村73岁的李桂荣老人,从村里募集资金建设的幸福洗衣房端着一盆衣物出来,作为全镇“初心为民 暖心银龄”工程的受益者,李桂荣一脸幸福地说。
服务老年群众,促进社会和谐。据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党委书记周荣庚介绍,近年来,马山子镇创新“五个一”工作机制,在爱老、助老、养老和为老等方面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大胆创新探索农村“孝德善治”孝善敬老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效果。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织密“智慧+助老”服务网,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构建“家里家外相协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马山子镇依托民政养老系统,镇民政所对全镇65周岁以上的老人按照“老无所依、老不能依、老未能依”的三类人群,建立“红黄蓝”台账录入信息平台,并实行动态管理;依托镇级助老驿站开通7×24小时“助老服务热线”,建立服务队与老年人及其子女三方联系机制,打造“你马上说,我马上办”的线上服务平台,精准为老年群体提供寻医问药、出行养老等服务。
因地制宜,搭建“阵地+爱老”联动服务体系。马山子镇积极营造养老健康发展的软环境和高效服务的硬建设,建立镇、社区、村三级服务体系,配套完善服务机构职能,打造老年群体“服务台”,凝聚民心“初心站”。发挥镇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投入18万元对包含幸福院在内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为数十名特困老人提供就近、就便、常态化服务;整合社区和村委会办公室、幸福院、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等场所资源,投资30万元进行设施改造,积极推进“助老驿站”阵地建设,探索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打造市级“孝善食堂”,为周边9000余名困难和留守老年人提供休息、娱乐、阅览、餐饮等服务。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让老人手里有钱花。马山子镇创新设立“孝善敬老金”,动员引导有赡养义务的子女,自愿为老人缴纳敬老金,联合爱心企业力量,配套发放奖励物资,同步评选表彰“孝亲敬老之星”,在各村设立的孝亲光荣榜公示,并在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举办统一发放仪式,营造孝善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助推“和谐社会孝当先,尊老爱老仁之本”良好氛围的形成,通过弘扬孝善文化引领德治建设。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发放“孝善敬老金”473万元,配套发放爱心物品100余万元,累计3938户次老年人领到了助老款物,群众参与率达98.24%,赢得社会各界好评。
扩大“联盟+为老”服务面,提升养老服务品质。马山子镇发展多元养老模式,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由政府牵头成立助老联盟,发动滨化集团、汇泰集团等骨干企业加入,形成涵盖政府、村组织、各类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在外贤达的助老联盟,并积极对接慈善总会,开展定向捐赠等公益慈善活动4场,筹集爱心款物100余万元。同时,积极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以镇村两级党组织为支撑,成立“海的心意”助老志愿服务队21支224人,常态化开展助老服务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亲情问候”“心理抚慰”“洁净生活”等系列助老志愿服务活动522场次。各村聚焦群众关切,积极围绕助老敬老探索推出“免费洗衣理发、送上生日祝福、更换节能灯具”等各具特色的助老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的各类需求,切实把好事和实事做到点子上、做到群众心坎上。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我们要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尤其对农村老人这一群体,更要拉一把、扶一程!”周荣庚认为,养老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基层有责任坚守初心,不断探索新路径,丰富“孝德善治”内涵,在全社会营造孝善敬老的浓厚氛围,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享受家庭幸福生活,全力打造滨州叫得响、全省有影响的养老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