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拒执,守住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2024-03-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郭宏伟 报道
本报烟台讯 “老赖”有钱不还,掩耳盗铃有可能侥幸赖账吗?烟台中院给出了答案:不能。3月25日,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打击拒执犯罪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法院推进打击拒执罪工作情况,发布会给出的一系列数据和典型案例也给拒执者敲响了警钟。
“执行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关乎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关乎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伊剑锋介绍。2023年,烟台两级法院坚持内部深度挖潜、外部联动借力,积极构建常态化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机制,形成打击拒执犯罪高压态势。
2023年以来,烟台两级法院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67案66人,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9案39人,移送审查起诉10案10人,检察机关提起公诉9案9人,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决8案8人。全市法院执结首执案件33544件,同比提高10.53%,执行到位标的超过60亿元。
在依法打击拒执犯罪的同时,烟台两级法院还坚持用足用好限消、失信、罚款、拘留等各项执行强制措施,倒逼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2023年,全市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344人次,对2.7万名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拘传被执行人3101人次,拘留378人次,罚款87人次169万元,限制出境36人,推动495起案件执行完毕,510件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执行到位标的超过1563万元。
“人难找”一直是打击拒执犯罪工作的难题。烟台两级法院积极依托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工作,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协助执行。其中,针对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被执行人资金去向不明的案件,积极引导申请执行人申请悬赏执行。同时,通过向公安机关发出协助执行函,由公安机关协助查控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及扣押车辆。2023年,烟台两级法院共发布悬赏公告86人次,涉及悬赏金额1353万元,向公安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272份。
数据之外,活生生的案例更是“铁拳”的佐证。发布会上,五个拒执犯罪典型案例公布。被执行人郭某某拒不腾退果园,芝罘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郭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吕某某采取隐瞒煤炭销售收入、隐匿房产等方式,拒不执行多起生效判决、裁定确定的义务,莱州法院审理认为吕某某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铁拳”有力度也有温度。“全市法院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告知机制,通过在立案阶段向当事人送达《自动履行告知书》,让被执行人了解强制执行措施的确定性,积极主动报告财产、履行义务,有效避免把民事债务转化为刑事责任。”伊剑锋介绍,2023年,进入执行程序的民事案件中,当事人自动履行10356件,自动履行率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