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旅产业合作共担生态保护重任

四省八市共话“两河”高质量发展

2023-06-13 作者: 胡磊 薛良诚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磊 薛良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两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创新建设晋冀鲁豫区域文旅融合先行区,助力聊城打造“两河”明珠城市,6月9日至11日,由聊城市委市政府、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晋冀鲁豫文旅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在聊城市阳谷县举行。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的黄河、大运河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会聚一堂,围绕黄河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融合等主题展开具有专业性、指导性、创新性的对话交流,共同就如何继续推动黄河、大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黄河、大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如何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黄河、大运河两岸文旅产品和线路的开发大有可为。”原山东省旅游局局长、山东黄河促进会咨询委员会主任李德明提出,随着黄河、大运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确立和实施,为“两河”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须紧抓黄河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个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两河”文化旅游带,保护传承好非遗文化,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努力构建“两河”文化融合发展的共同体。
  “构筑‘两河’文化标志体系对于传承弘扬黄河和大运河文化、塑造山东文化整体形象、建设全国文化保护传承示范高地有重要意义。”山东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山东黄河促进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述存建议,应加强“两河”重大文化标识的挖掘提炼,为打造“两河”文化标识提供内在支撑。着力塑造“黄河入海”儒风运河文化品牌形象,为打造“两河”文化标识提供统摄引领。加大“两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重塑“一山两水一圣人”地域文化品牌。建设台儿庄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济宁“运河记忆”遗产廊道、德州漕运仓储文化展示区、临清运河钞关文化保护展示区、泰安东平运河遗址公园,形成精品文化旅游生态廊道。
  安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阳表示,协作机制建立以来,四省八市(山西长治、晋城,河北邯郸、邢台,山东聊城,河南濮阳、鹤壁、安阳)进一步密切联系,在推动区域文旅优惠政策、加强信息共享、共谋合作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此次在聊城举办第二次联席会议,表明该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已经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让各市文旅融合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合作关系更加密切,我们对协作机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李晓阳说。
  源远流长的黄河奔腾不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贯通古今,这两条河流,一横一纵、一刚一柔,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华文明。当前,聊城已然迈入了“两河之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此次晋冀鲁豫四省八市齐聚聊城,共商文旅融合发展大业,共议黄河、大运河保护传承大计,这是聊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要事、幸事。近年来,聊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战略指引和“六个新聊城”奋斗目标,抢抓黄河、运河、新一轮鲁西崛起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加快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打造传承保护的文化之城、赓续血脉的红色之城、生态宜居的水韵之城。
  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四省八市将进一步深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在产业转型、项目招引、人才引进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协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努力构建优势互补、携手并进新格局;进一步深化文旅产业合作,加强客源市场互补、宣传资源共享、人员交流学习,共同讲好黄河运河故事,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文旅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合作,共同担负起黄河、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重任,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推进生态联防联治,让绿色成为黄河、大运河流域最亮底色。
  □ 本报记者 胡磊 薛良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两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创新建设晋冀鲁豫区域文旅融合先行区,助力聊城打造“两河”明珠城市,6月9日至11日,由聊城市委市政府、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晋冀鲁豫文旅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在聊城市阳谷县举行。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的黄河、大运河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会聚一堂,围绕黄河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融合等主题展开具有专业性、指导性、创新性的对话交流,共同就如何继续推动黄河、大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黄河、大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如何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黄河、大运河两岸文旅产品和线路的开发大有可为。”原山东省旅游局局长、山东黄河促进会咨询委员会主任李德明提出,随着黄河、大运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确立和实施,为“两河”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须紧抓黄河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个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两河”文化旅游带,保护传承好非遗文化,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努力构建“两河”文化融合发展的共同体。
  “构筑‘两河’文化标志体系对于传承弘扬黄河和大运河文化、塑造山东文化整体形象、建设全国文化保护传承示范高地有重要意义。”山东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山东黄河促进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述存建议,应加强“两河”重大文化标识的挖掘提炼,为打造“两河”文化标识提供内在支撑。着力塑造“黄河入海”儒风运河文化品牌形象,为打造“两河”文化标识提供统摄引领。加大“两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重塑“一山两水一圣人”地域文化品牌。建设台儿庄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济宁“运河记忆”遗产廊道、德州漕运仓储文化展示区、临清运河钞关文化保护展示区、泰安东平运河遗址公园,形成精品文化旅游生态廊道。
  安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阳表示,协作机制建立以来,四省八市(山西长治、晋城,河北邯郸、邢台,山东聊城,河南濮阳、鹤壁、安阳)进一步密切联系,在推动区域文旅优惠政策、加强信息共享、共谋合作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此次在聊城举办第二次联席会议,表明该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已经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让各市文旅融合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合作关系更加密切,我们对协作机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李晓阳说。
  源远流长的黄河奔腾不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贯通古今,这两条河流,一横一纵、一刚一柔,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华文明。当前,聊城已然迈入了“两河之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此次晋冀鲁豫四省八市齐聚聊城,共商文旅融合发展大业,共议黄河、大运河保护传承大计,这是聊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要事、幸事。近年来,聊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战略指引和“六个新聊城”奋斗目标,抢抓黄河、运河、新一轮鲁西崛起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加快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打造传承保护的文化之城、赓续血脉的红色之城、生态宜居的水韵之城。
  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四省八市将进一步深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在产业转型、项目招引、人才引进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协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努力构建优势互补、携手并进新格局;进一步深化文旅产业合作,加强客源市场互补、宣传资源共享、人员交流学习,共同讲好黄河运河故事,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文旅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合作,共同担负起黄河、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重任,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推进生态联防联治,让绿色成为黄河、大运河流域最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