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港口集团:

锚定世界一流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3-01-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港口“陆海通”客户服务平台
  大港的崛起,每一天都是奋勇冲刺;大港的发展,每一步都是坚实脚印。
  2022年,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全面融合发展的“元年”,山东省港口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建设目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路快跑、大步超越,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聚焦畅通循环
港口综合枢纽功能持续强化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2022年,山东港口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利用一体化改革带来的倍增效应,顺应发展大势,打造“五个国际领先”,不断将战略机遇、政策红利、发展潜力等大势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胜势,全面服务国家战略。
  坚持陆海双向发力,海向新增航线37条,其中“一带一路”航线13条、RCEP航线14条,拉动外贸进出口额近200亿元,航线总数达327条,外贸航线233条,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陆向不断提升辐射度,新开辟内陆港6个、增开班列6条,内陆港总数达到32个、班列总数达到82条,海铁联运箱量突破300万标箱,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港口首位。
  全力保障产供链稳定,聚焦服务“六稳”“六保”,坚决守住“第一防线”,面对聚集性多发疫情,从未封港堵港,始终保持物流通道畅通。全力以赴保通保畅,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多举措保障能源及原材料运输,为近3000家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140亿元。联手海关等口岸单位优化流程,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提高通关效率,青岛港泊位效率稳居全球首位,为保稳保供提供坚实助力。
  港口吞吐量晋位升级,2022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成立以来连续跨越4个亿吨大台阶,集装箱量突破3700万标箱,总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三位,增幅分别达6.4%、8.7%,较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均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位列主要港口首位,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加坚实。青岛港集装箱量继超越釜山港后,再次劲超广州港,跃居世界第五,综合评价位于世界一流港口前列;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分别实现5亿吨、4亿吨的历史性跨越。
聚焦能力提升
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加速培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连接国际贸易和物流产业链的核心节点,山东港口聚焦“十大创新”,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推动传统主业向产业全要素集聚转型,加快构建贸易、金融、物流、航运等港航产业“生态圈层”,涵养起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
  持续完善综合服务,立足补链强链,创新集成物流、金融、贸易、航运等全要素,主导建设面向上合的青岛能源交易中心,控股山东交易市场清算所,设立港信期货资本风险管理子公司,围绕上下游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供应链核心节点作用日益凸显。
  持续打造高端平台,重点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主动架起沿黄流域与各方沟通联络的桥梁,当好沿黄流域“出海口”。举办陆海联动高峰论坛、石油贸易大会、粮油大会、商品车大会,与日照、聊城等城市联合主办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发挥物流枢纽联盟作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积极协调推进用海用地审批、疏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矿石战略储备基地建设,13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300亿元,同比增长10%,新增年设计通过能力超3000万吨,港口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聚焦深化改革
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动能持续激活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一体化改革是山东港口积势聚能、凝聚合力,不断推进高效、稳健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山东港口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更大空间转换动能、提档升级的最强底气。2022年山东港口启动“全面融合年”,强力推进“六个融合”,努力激发全要素、各领域、高质量的融合效能。
  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资本运作与对外投资力度,持续深化省域港口资源并购整合,高质量完成森达美港并购。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充分释放协同效能,推进内部股权整合,做好顶层方案,实施资产重组,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一体运营。山东港口坚持整体利益最大化,以专业货种一体管理运营为突破口,成立集装箱运营中心,加快油品、干散货一体运营,开拓专业化管理、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推进港口板块之间双向赋能、高效联动,板块对港口反哺作用开始大规模集中显现,实现反哺吞吐量达2800万吨,加快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金融港升级,由港口运营商向现代航运综合服务商转变。
  强化交流协作。完善上下联动培养锻炼机制,加强横向和纵向交流,扩大各直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交流比例,新调整90名集团公司党委管理干部,交流比例达40%,融合发展的组织支撑更加稳固牢靠。强化内部对标,创新专题培训、现场观摩、跟班学习组织形式,营造起“比、学、促、融”浓厚氛围。
聚焦集成创新
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山东港口整合成立为山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创新刻进了基因里。2022年,山东港口加强供应链创新集成,优化“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双轮驱动发展架构,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
  加快推进“三区互融”。携手各市共建对外开放平台,发力“双招双引”,与各市密切对接,深化产业研究,主动开展老港区改造、退港还城,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园区、链式产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大项目投资,启动重点项目59项,总投资达1200亿元;积极推介重大项目,争取金融系统、建设单位等多方支持,签署合作协议22项,全力推动头部企业合作项目落地。
  新兴业务提质增效。坚持前瞻思维、战略先行,对港口资源科学解析、高效重组,出台系列板块业务高质量发展支持意见,为板块集团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强力支撑,形成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齐抓共管、交相呼应的发展态势,保税原油混兑调和、原油国际中转、保税船供油、保税原油期货等新业务不断壮大,保税现货质押融资、电子仓单质押融资等新服务全面铺开,2022年,新兴板块业务利润同比增长6.6%,占比达到34.8%。
  智慧绿色引领发展。编制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加大全员数字化转型培训,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山东省港口集团“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公布重点研发方向、重点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工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自主研发自动化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自动化码头第九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在全国港航领域率先发布《山东省港口集团港口移动源排放清单》,积极推进风电、光伏、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应用,陆上风电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用能体系,入选省“抓环保促发展”典型案例,再次获得“亚太绿色港口”等荣誉。
  
①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码头
②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原油码头二期投产
③山东港口“陆海通”客户服务平台
④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班列
⑤山东港口烟台港商品车装船现场
⑥山东港口日照港粮食码头作业现场
⑦山东港口在码头前沿利用光伏发电
⑧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繁忙作业现场
  大港的崛起,每一天都是奋勇冲刺;大港的发展,每一步都是坚实脚印。
  2022年,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全面融合发展的“元年”,山东省港口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建设目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路快跑、大步超越,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聚焦畅通循环
港口综合枢纽功能持续强化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2022年,山东港口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利用一体化改革带来的倍增效应,顺应发展大势,打造“五个国际领先”,不断将战略机遇、政策红利、发展潜力等大势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胜势,全面服务国家战略。
  坚持陆海双向发力,海向新增航线37条,其中“一带一路”航线13条、RCEP航线14条,拉动外贸进出口额近200亿元,航线总数达327条,外贸航线233条,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陆向不断提升辐射度,新开辟内陆港6个、增开班列6条,内陆港总数达到32个、班列总数达到82条,海铁联运箱量突破300万标箱,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港口首位。
  全力保障产供链稳定,聚焦服务“六稳”“六保”,坚决守住“第一防线”,面对聚集性多发疫情,从未封港堵港,始终保持物流通道畅通。全力以赴保通保畅,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多举措保障能源及原材料运输,为近3000家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140亿元。联手海关等口岸单位优化流程,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提高通关效率,青岛港泊位效率稳居全球首位,为保稳保供提供坚实助力。
  港口吞吐量晋位升级,2022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成立以来连续跨越4个亿吨大台阶,集装箱量突破3700万标箱,总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三位,增幅分别达6.4%、8.7%,较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均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位列主要港口首位,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加坚实。青岛港集装箱量继超越釜山港后,再次劲超广州港,跃居世界第五,综合评价位于世界一流港口前列;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分别实现5亿吨、4亿吨的历史性跨越。
聚焦能力提升
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加速培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连接国际贸易和物流产业链的核心节点,山东港口聚焦“十大创新”,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推动传统主业向产业全要素集聚转型,加快构建贸易、金融、物流、航运等港航产业“生态圈层”,涵养起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
  持续完善综合服务,立足补链强链,创新集成物流、金融、贸易、航运等全要素,主导建设面向上合的青岛能源交易中心,控股山东交易市场清算所,设立港信期货资本风险管理子公司,围绕上下游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供应链核心节点作用日益凸显。
  持续打造高端平台,重点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主动架起沿黄流域与各方沟通联络的桥梁,当好沿黄流域“出海口”。举办陆海联动高峰论坛、石油贸易大会、粮油大会、商品车大会,与日照、聊城等城市联合主办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发挥物流枢纽联盟作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积极协调推进用海用地审批、疏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矿石战略储备基地建设,13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300亿元,同比增长10%,新增年设计通过能力超3000万吨,港口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聚焦深化改革
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动能持续激活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一体化改革是山东港口积势聚能、凝聚合力,不断推进高效、稳健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山东港口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更大空间转换动能、提档升级的最强底气。2022年山东港口启动“全面融合年”,强力推进“六个融合”,努力激发全要素、各领域、高质量的融合效能。
  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资本运作与对外投资力度,持续深化省域港口资源并购整合,高质量完成森达美港并购。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充分释放协同效能,推进内部股权整合,做好顶层方案,实施资产重组,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一体运营。山东港口坚持整体利益最大化,以专业货种一体管理运营为突破口,成立集装箱运营中心,加快油品、干散货一体运营,开拓专业化管理、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推进港口板块之间双向赋能、高效联动,板块对港口反哺作用开始大规模集中显现,实现反哺吞吐量达2800万吨,加快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金融港升级,由港口运营商向现代航运综合服务商转变。
  强化交流协作。完善上下联动培养锻炼机制,加强横向和纵向交流,扩大各直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交流比例,新调整90名集团公司党委管理干部,交流比例达40%,融合发展的组织支撑更加稳固牢靠。强化内部对标,创新专题培训、现场观摩、跟班学习组织形式,营造起“比、学、促、融”浓厚氛围。
聚焦集成创新
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山东港口整合成立为山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创新刻进了基因里。2022年,山东港口加强供应链创新集成,优化“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双轮驱动发展架构,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
  加快推进“三区互融”。携手各市共建对外开放平台,发力“双招双引”,与各市密切对接,深化产业研究,主动开展老港区改造、退港还城,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园区、链式产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大项目投资,启动重点项目59项,总投资达1200亿元;积极推介重大项目,争取金融系统、建设单位等多方支持,签署合作协议22项,全力推动头部企业合作项目落地。
  新兴业务提质增效。坚持前瞻思维、战略先行,对港口资源科学解析、高效重组,出台系列板块业务高质量发展支持意见,为板块集团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强力支撑,形成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齐抓共管、交相呼应的发展态势,保税原油混兑调和、原油国际中转、保税船供油、保税原油期货等新业务不断壮大,保税现货质押融资、电子仓单质押融资等新服务全面铺开,2022年,新兴板块业务利润同比增长6.6%,占比达到34.8%。
  智慧绿色引领发展。编制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加大全员数字化转型培训,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山东省港口集团“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公布重点研发方向、重点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工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自主研发自动化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自动化码头第九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在全国港航领域率先发布《山东省港口集团港口移动源排放清单》,积极推进风电、光伏、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应用,陆上风电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用能体系,入选省“抓环保促发展”典型案例,再次获得“亚太绿色港口”等荣誉。
  
①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码头
②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原油码头二期投产
③山东港口“陆海通”客户服务平台
④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班列
⑤山东港口烟台港商品车装船现场
⑥山东港口日照港粮食码头作业现场
⑦山东港口在码头前沿利用光伏发电
⑧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繁忙作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