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第一书记创新实行“3344”系统性工作法

抓实基层党建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9-27 作者: 蒋鑫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蒋 鑫
   本报通讯员 王浩勇

  “去年11月份,我刚到村里时,参加党支部主题党日学习。一个人念、其他人听,对学习内容既没有讲解,也没有交流。学完了,问他们学到了啥,连领学的同志自己都说不上来。”9月20日,省政府研究室派驻菏泽市定陶区天中街道郑庄村第一书记王正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精神状态的好坏、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落实成效。如何改变郑庄村的这种状况,成了王正驻村后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效果导向,找到切合农村实际的学习形式。”王正说,自驻村后,他便把增强派驻村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实行了农村党组织建设“3344”工作法。
  “村里的党员年龄跨度大、老同志多,很多都是重要党史事件的见证者,自己也有鲜活、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他们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自己的所见所思,不就是生动的党史教育吗?让年轻同志讲讲自己追求入党的原因,也能够帮助他们擦亮初心、保持活力。就这样,我征求村委会同志们的意见,在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学习中开展了‘三讲三促’活动。”王正介绍说,“三讲三促”一是鼓励村干部轮流讲党课,促进自身加强理论学习,带动提升全体党员政治修养;二是鼓励老党员结合自身经历讲党史,促进党史教育深入人心;三是鼓励年轻党员结合自身工作讲初心,促进年轻同志牢记初心使命。
  通过“三讲三促”,郑庄村的主题党日学习变了。由原来的“一人讲”变成了“大家谈”,大家都争先发言。
  “44指的是在党员管理领域实行‘四明四定’。”王正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直面群众、服务群众,责任很大,但长期以来,却面临着党员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先进性难体现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立足于村务管理实际,立足于农村党员生产生活特点,提出了党支部‘明方向、定决策’‘明标准、定激励’,党员‘明身份、定目标’‘明岗位、定职责’的‘四明四定’管理方法。”王正介绍说。
  “明方向、定决策”,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在重大决策上靠前站、集体议、全程管,严格按照政策方针指导村里各项事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明标准、定激励”,是开展党员积分管理,激励党员担当作为。在今年3月份,郑庄村党支部创办了党员积分超市。村党支部根据每名党员的日常行为、作用发挥、遵章守纪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每月考评,并与超市的物品奖励挂钩,让“小积分”激发“大干劲”。
  今年春节一过,王正就在村里挨家挨户上门悬挂“共产党员家庭”标牌,发起了“明身份、定目标”活动。“简简单单一个标牌,让党员亮明了身份,强化了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使命意识。”王正说,标牌上标明了“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热爱集体、带头弘扬正气、带头服务奉献、带头勤劳致富、带头美化环境”的“六带头承诺”,把党支部对党员的要求,变为党员向父老乡亲的书面承诺,既给党员指出努力方向,又督促党员在各方面为全村作出表率。
  “明岗位、定职责”是给每位党员设定岗位,承担一定职责。目前,郑庄村所有村民小组组长、胡同长全部由党员担任,同时实行“1+10”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名党员对接联系10户群众,及时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汇总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农村党建是一切‘三农’工作的基础和保障。‘3344’工作法是郑庄村党支部从乡村实际出发、探索开展的一个系统性工作方法。下一步,我们将在‘3344’这个大框架下,丰富完善工作内容,努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王正说。
  □ 本报记者 蒋 鑫
   本报通讯员 王浩勇

  “去年11月份,我刚到村里时,参加党支部主题党日学习。一个人念、其他人听,对学习内容既没有讲解,也没有交流。学完了,问他们学到了啥,连领学的同志自己都说不上来。”9月20日,省政府研究室派驻菏泽市定陶区天中街道郑庄村第一书记王正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精神状态的好坏、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落实成效。如何改变郑庄村的这种状况,成了王正驻村后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效果导向,找到切合农村实际的学习形式。”王正说,自驻村后,他便把增强派驻村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实行了农村党组织建设“3344”工作法。
  “村里的党员年龄跨度大、老同志多,很多都是重要党史事件的见证者,自己也有鲜活、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他们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自己的所见所思,不就是生动的党史教育吗?让年轻同志讲讲自己追求入党的原因,也能够帮助他们擦亮初心、保持活力。就这样,我征求村委会同志们的意见,在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学习中开展了‘三讲三促’活动。”王正介绍说,“三讲三促”一是鼓励村干部轮流讲党课,促进自身加强理论学习,带动提升全体党员政治修养;二是鼓励老党员结合自身经历讲党史,促进党史教育深入人心;三是鼓励年轻党员结合自身工作讲初心,促进年轻同志牢记初心使命。
  通过“三讲三促”,郑庄村的主题党日学习变了。由原来的“一人讲”变成了“大家谈”,大家都争先发言。
  “44指的是在党员管理领域实行‘四明四定’。”王正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直面群众、服务群众,责任很大,但长期以来,却面临着党员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先进性难体现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立足于村务管理实际,立足于农村党员生产生活特点,提出了党支部‘明方向、定决策’‘明标准、定激励’,党员‘明身份、定目标’‘明岗位、定职责’的‘四明四定’管理方法。”王正介绍说。
  “明方向、定决策”,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在重大决策上靠前站、集体议、全程管,严格按照政策方针指导村里各项事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明标准、定激励”,是开展党员积分管理,激励党员担当作为。在今年3月份,郑庄村党支部创办了党员积分超市。村党支部根据每名党员的日常行为、作用发挥、遵章守纪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每月考评,并与超市的物品奖励挂钩,让“小积分”激发“大干劲”。
  今年春节一过,王正就在村里挨家挨户上门悬挂“共产党员家庭”标牌,发起了“明身份、定目标”活动。“简简单单一个标牌,让党员亮明了身份,强化了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使命意识。”王正说,标牌上标明了“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热爱集体、带头弘扬正气、带头服务奉献、带头勤劳致富、带头美化环境”的“六带头承诺”,把党支部对党员的要求,变为党员向父老乡亲的书面承诺,既给党员指出努力方向,又督促党员在各方面为全村作出表率。
  “明岗位、定职责”是给每位党员设定岗位,承担一定职责。目前,郑庄村所有村民小组组长、胡同长全部由党员担任,同时实行“1+10”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名党员对接联系10户群众,及时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汇总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农村党建是一切‘三农’工作的基础和保障。‘3344’工作法是郑庄村党支部从乡村实际出发、探索开展的一个系统性工作方法。下一步,我们将在‘3344’这个大框架下,丰富完善工作内容,努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王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