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企业强起来科技企业新起来中小企业多起来
聊城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其势已成
2022-09-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企业篇
□ 本报记者 胡磊 孙亚飞
“集团在坚持环保优先的基础上,持续坚持低碳引领、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逐渐形成了‘能源、有色、化工、建材’四大产业链条。”作为铝及铝加工和化工产业中的“链主”企业,山东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对近年来积极推行的循环经济模式引以为傲,“通过上下产业衔接、左右工序相连,上游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灰、煤渣、脱硫石膏、粉尘、废气、废水及余热,成为下游企业所需的能源、原料,实现固废‘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目前,集团年处理固废1200万吨、实现经济效益20多亿元,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回首过去十年,山东信发集团也曾经历粗放式发展模式、感受着“阵痛”带来的烦恼。为尽快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山东信发集团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摒弃传统思维、淘汰落后动能、转变发展方式,先后投资300多亿元对全产业链进行升级改造,所有运行的产业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投资18亿元改造水冷机组为间冷机组,节水达到96%以上;投资14亿元建设9条煤炭铁路专用线,实现了“公转铁”的要求。
山东信发集团的华丽蝶变,折射出聊城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奋斗历程。目前,聊城市已拥有国家统计的41个行业大类中的32个,形成了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制造业产业,涌现出信发铝电、鲁西化工、东阿阿胶、中通客车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
“科技含量决定市场份额。”这句话在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变得实实在在,分量格外重。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杜孟成介绍,10年来,公司成功研发核心技术20余项。目前,阳谷华泰申请专利160件,拥有授权专利87件,其中发明专利65件。值得一提的是,成功攻克的高热稳定不溶性硫黄连续法制备工艺已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抓好科技创新,就是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十年来,聊城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2.7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8.7个百分点、达到48.3%,“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2.4%。聊城市还一以贯之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接近30%,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大幅增长。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位次持续前移,先后获得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新旧动能转换单项奖。
“项目总投资4.8亿元,年产各类小分子肽产品16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6亿元,利税5000万元。目前,公司的阿胶肽、鱼鳞肽等五种产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玉米肽、海参肽等15种产品将逐步进入生产阶段,是全国唯一一家有能力生产15种肽类产品的企业。”东阿辰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久庆介绍,公司依托国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红桃K集团,和全国肽研究最前沿的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发挥东阿县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聚平台优势,使产品实现了传统滋补阿胶与现代生物制药提取的有机融合。
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聊城市坚持一手抓优化存量、一手抓优质增量,启动了新兴支柱企业培优和“育苗扶壮”行动,扶持一批产业结构优、发展前景好、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的制造业企业,已然形成骨干企业顶天立地、科技企业出人头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聊城市工业增加值从595.58亿元增长到835.41亿元,年均增长6.28%;今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5.2万户,总量达到69万户,连续多年增幅稳居全省前列。
□ 本报记者 胡磊 孙亚飞
“集团在坚持环保优先的基础上,持续坚持低碳引领、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逐渐形成了‘能源、有色、化工、建材’四大产业链条。”作为铝及铝加工和化工产业中的“链主”企业,山东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对近年来积极推行的循环经济模式引以为傲,“通过上下产业衔接、左右工序相连,上游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灰、煤渣、脱硫石膏、粉尘、废气、废水及余热,成为下游企业所需的能源、原料,实现固废‘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目前,集团年处理固废1200万吨、实现经济效益20多亿元,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回首过去十年,山东信发集团也曾经历粗放式发展模式、感受着“阵痛”带来的烦恼。为尽快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山东信发集团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摒弃传统思维、淘汰落后动能、转变发展方式,先后投资300多亿元对全产业链进行升级改造,所有运行的产业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投资18亿元改造水冷机组为间冷机组,节水达到96%以上;投资14亿元建设9条煤炭铁路专用线,实现了“公转铁”的要求。
山东信发集团的华丽蝶变,折射出聊城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奋斗历程。目前,聊城市已拥有国家统计的41个行业大类中的32个,形成了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制造业产业,涌现出信发铝电、鲁西化工、东阿阿胶、中通客车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
“科技含量决定市场份额。”这句话在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变得实实在在,分量格外重。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杜孟成介绍,10年来,公司成功研发核心技术20余项。目前,阳谷华泰申请专利160件,拥有授权专利87件,其中发明专利65件。值得一提的是,成功攻克的高热稳定不溶性硫黄连续法制备工艺已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抓好科技创新,就是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十年来,聊城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2.7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8.7个百分点、达到48.3%,“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2.4%。聊城市还一以贯之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接近30%,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大幅增长。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位次持续前移,先后获得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新旧动能转换单项奖。
“项目总投资4.8亿元,年产各类小分子肽产品16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6亿元,利税5000万元。目前,公司的阿胶肽、鱼鳞肽等五种产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玉米肽、海参肽等15种产品将逐步进入生产阶段,是全国唯一一家有能力生产15种肽类产品的企业。”东阿辰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久庆介绍,公司依托国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红桃K集团,和全国肽研究最前沿的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发挥东阿县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聚平台优势,使产品实现了传统滋补阿胶与现代生物制药提取的有机融合。
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聊城市坚持一手抓优化存量、一手抓优质增量,启动了新兴支柱企业培优和“育苗扶壮”行动,扶持一批产业结构优、发展前景好、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的制造业企业,已然形成骨干企业顶天立地、科技企业出人头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聊城市工业增加值从595.58亿元增长到835.41亿元,年均增长6.28%;今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5.2万户,总量达到69万户,连续多年增幅稳居全省前列。